君馬黃(李白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君馬黃》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樂府舊題創作的古詩,意在闡明人之相交無論貴賤,貴在急難。此詩可分三段。前四句為比興文字,喻身份雖不同,但心意卻可以不隔,為“相知在急難”作鋪墊;“共作”六句言雙方俱顯達時,能同游同樂,同顯赫,同富貴;末四句言人之相知貴在急人之難,道出詩歌主旨。全詩一氣呵成,抑揚有致,一波三折,跌宕生姿,語言活潑明快,格調清新自然,具有鮮明的民歌色彩,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所特有的豪放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君馬黃
  • 作品別名:鼓吹曲辭·君馬黃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君馬黃
君馬黃,我馬白。
馬色雖不同,人心本無隔。
共作遊冶盤,雙行洛陽陌
長劍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為五侯客
猛虎落陷阱,壯士時屈厄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君馬黃:樂府古題。《樂府詩集》卷十七列入《鼓吹曲辭·漢鐃歌》中。王琦註:《宋書》: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有《君馬黃歌》。
⑵“共作”句:謂一起遊樂。遊冶,遊蕩娛樂。盤,也遊樂義。遊冶盤:盤游娛樂。《尚書·五子之歌》:“(太康)乃盤游無度。”
⑶洛陽陌:洛陽大道。陌:道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
⑷“長劍”句:謂長劍明光閃閃。曜(yào),照耀;炫耀。《尸子》卷上:“五色照曜,乘土而王。”
⑸赩(xì)赫:赤色光耀貌。《文選·潘岳〈射雉賦〉》:“摛朱冠之赩赫,敷藻翰之陪鰓。”徐爰註:“赩赫,赤色貌。”
⑹千金裘:價值千金的皮裘。《史記·孟嘗君列傳》:“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這裡是用來形容極為珍貴之皮裘。
⑺五侯客:即五侯之門客。漢代五侯頗多,這裡當指東漢梁冀之親族五人同時封侯,稱為梁氏五侯。泛指公侯權貴。
⑻屈厄:困窘。漢陸賈《新語·本行》:“夫子陳蔡之厄,豆飯菜羹不足以接餒,二三子布弊縕袍不足以避寒,倥傯屈厄,自處甚矣。”
⑼急難:急人之難,即在患難時及時救助。這裡的“急”字是用作動詞。《詩經·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毛傳:“急難,兄弟之相救於急難。”
⑽亦:一作“知”。

白話譯文

你的馬兒黃,我的馬兒白。
馬的毛色雖不相同,但我們二人的心相通無隔。
我們一同遊樂,共同行走在洛陽大道上。
身佩的長劍在陽光下閃耀,頭上的紅冠是何等顯赫。
各穿著千金之裘,俱為五侯門上的貴客。
就如同猛虎有時會落入陷阱,壯士也有倒下的時候。
朋友的相知貴在急難之時相互救助,關健時各顧各,這朋友之交還有什麼意思?

創作背景

此詩為擬古辭而作。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學術界迄無定論。一說作於唐玄宗天寶十載(751),是年李白由南陽北上洛陽,返梁園,經鄴中遊河東及關內道,徘徊於邠州、坊州之間;一說大約寫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是年李璘兵敗,李白坐罪下獄尋陽,正處於危難之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漢樂府鼓吹歌十八曲之《君馬黃》歌辭為:“君馬黃,臣馬蒼,二馬同逐臣馬良。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歸以南,駕車馳馬,美人傷我心;佳人歸以北,駕車馳馬,佳人安終極。”按明人胡震亨解釋,這是一首隱言交友不終,各奔東西的詩歌。但“後人擬者,但詠馬而已”,似未解其意。詩人李白不但深得其解,而且加以發明之,藉以歌頌朋友相知相救的生死友誼。
開頭四句詠馬起興,以馬色之不同作反襯,言人心之無猜。馬色一“黃”一“白”,對照鮮明;馬色與人心相比,一異一同,相得益彰。接下二句承上而來,寫“我”與友人騎馬外出遊樂,雙雙行進在洛陽路上。洛陽是東漢的京城、唐代的東都。那裡市井繁華,名勝林立,是遊冶之佳處。“雙行洛陽陌”一句不僅點明此行之豪壯,而且表現了行影不離之友誼。這好似李白與杜甫的交遊:天寶三載(744)三月,李白得罪了高力士被放出翰林院之後,曾到過洛陽一次。當時杜甫也在洛陽。於是兩位大詩人相會了。從此他們結下了“兄弟”般的友誼。翌年,杜甫在齊州所作的《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中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那雖是他倆同遊歷下的情景,但從中也可想像到他們當初在洛陽相識時,也是一見如故、情同手足的。
下二句為了渲染人物之顯赫,還描寫了他們的衣著和飾物:佩著長長的寶劍,閃閃發光;戴著高高的紅冠,十分耀眼。這樣的裝飾,不僅表現了外在美,而且揭示了他們超凡的精神世界。愛國詩人屈原在《九章·涉江》詩中說:“帶長劍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他之所以“好此奇服”,是因為懷信侘傺,不見容於世,故迥乎時裝以示超塵拔俗。李白與屈原千古同調,所以其崇尚也有相似之處。
“各有千金裘,俱為五侯客”二句一從經濟著筆,一從政治落墨,意在表現他倆不尋常的社會地位。以上二句極言他倆家資豐厚,靠山堅實。
“猛虎落陷阱,壯士時屈厄”二句轉寫友人遭到了不幸:正像奔突的猛虎有時不免誤入陷阱一樣,壯士也會遇到暫時的困迫。猛虎乃獸中之王,嘯震山崗。落難亦不落威。此句以猛虎作比,言壯士落難後仍不失當年之威風。
最後兩句緊承上句詩意,既是對落難朋友的回答,也是詩人情志的抒發。“相知在急難”一句正體現了“危難見真交”的至情。俗語云:“人在難處思親朋。”能急友人之難的人才是真正的“相知”,所以詩的最後說:一個人自顧自身修好,那會有什麼益處呢!此句似他問似自語,余意不盡,惹人深思。
這首詩雖然以樂府為題,寫漢地言漢事,但詩的主旨卻是為了以漢喻唐,即通過詠史來抒發詩人貴相知、重友誼的襟懷和讚頌朋友間彼此救助的美好情操。
此詩採用樂府體,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歌色彩,而且融進了李白詩歌所特有的豪放風格。語言明快而活潑,格調清新而自然,字裡行間充滿了豪宕之情。因此,高棣說:“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鹹善。”(《唐詩品匯》七言古詩敘目第三卷《正宗》)
李白感情充沛,瞬息萬變。為適應感情表達的需要,他的詩在結構上也變幻多端。此詩也如此,言事抒情既一氣呵成,又抑揚有致。開頭至“俱為五侯客”,是平敘,但調子步步升高,至“長劍”以下四句蓄勢已足,然後突然一轉——“猛虎落陷阱”,好似由高山躍入深谷,詩調變為低沉。最後二句調子又一揚,既承且轉,似斷實聯。全詩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名家點評

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詹福瑞:此詩擬古辭而作,似責有人交友之不終者。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