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

吏,li,舊時代的大小官員:~治。官~。 舊指小公務員:~員。胥~(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吏
  • 拼音:lì 
  • 部首:一
  • 總筆畫:6
部首筆畫,字形結構,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部首筆畫

五筆86:GKQI 五筆98:GKRI 倉頡:JLK 筆順編號:125134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丈口
漢字部件分解: 吏
筆順編號: 125134
筆順讀寫: 橫豎折橫撇捺

基本字義

吏【拼音】:[l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治。貪官污~。
金文 吏金文 吏
舊指小公務員:~員。胥~(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漢英互譯
official

詳細字義

吏 lì
〈名〉
⑴ (會意。甲骨文。從手(又),從中。以手持中。有人認為中為筆。“吏”、“事”、“使”古同字。本義:官吏)
⑵ 官員的通稱。漢以後,指沒有品級的官員或吏卒 [official;mandarin]
吏,治人者也。——《說文
吏者,名之師也。——《漢書·景帝紀》
吏所以治民也。——《漢書·惠帝紀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管子·朋法》
王使委於三吏。——《左傳·成公二年》。註:“二三公也。”
百吏庶民。——《國語·周語》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齊策
據法守職不敢為非者,人吏也。——《韓詩外傳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每老吏抱牘以進,中藏隱情不可致,詰公(袁可立)一覽。——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府吏胥徒之屬善陰陽,上官百相欺騙也,即座師陸公為公(袁可立)慮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量其家之所有以為劑,而官與吏剖分焉。——方苞獄中雜記
⑶ 又如:吏勢(官吏的權勢力量);吏議(官吏商討政事;處分官吏;擬議定罪);吏司(管理司法案牘的官);吏兵(官吏和士兵);吏舍(官吏居住或辦公的房子)。漢以後只指一般的小官員或吏卒
⑷ 專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inferior official]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杜甫《石壕吏》
⑸ 又如:吏目(八九品小官。又指地位在御醫之下的一般醫生);吏員(古代地方官府的小吏);胥吏(小官吏);獄吏(舊時管理監獄的小官)
⑹ 吏部獄 [jail;prison]
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班固《漢書》
⑺ 姓
詞性變化
吏 lì
〈動〉
⑴ 治理;為官 [administer]
夫吏者,理也。——《漢書·王莽傳下》
是為長吏。——《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吏,所以治民也。——《漢書·惠帝紀》
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宋之問《藍田山莊》
⑵ 又如:吏才(為政的才能);吏方(為政的方略);吏道(官吏處理政務之道);吏隱(閒居下級官位);吏材(為政的才幹)

常用詞組

吏部 lìbù
⑴ [Ministry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韓愈吏部權 京兆。——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吏部推兵部左侍郎袁可立南京戶部尚書。——《明熹宗實錄》
吏部擬用左通政。——清·張廷玉《明史
⑵ 又
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吏胥 lìxù
[petty official] 地方官府中掌管簿書案牘的小吏。
吏治 lìzhì
[administration (good,bad) of officials] 舊時指地方官吏的作風和治績。
澄清吏治
相關詞語
佐吏
騶吏
最吏
專吏
走吏
污吏
主吏
爪牙吏
莊吏
朱衣吏
屬吏
謫吏
徵吏
帳前吏
皂吏
賊吏
帳下吏
贓官污吏
贓吏
折腰吏
札吏
芸吏
芸香吏
職吏
馭吏
作吏
掾吏
院吏
玉勒吏
園吏
郵吏
庾吏
獄吏
隱吏
驛吏
邑吏
鷹犬吏
一行作吏
選吏
牙吏
巡吏
衙吏
循吏
鹽吏
虛吏
胥吏
行吏
邪吏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𠀤音利。《說文》吏,治人者也。從一從史。《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從一。《書·胤征》天吏逸德,烈於猛火。《禮·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𢷤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傳·成二年》王使委於三吏。《注》三吏,三公也。
《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注》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姓。《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 《說文》本作叓。

說文解字

【卷一】【一部】吏
治人者也。從一從史,史亦聲。力置切〖注〗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從一。” 文五 重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