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精品閱讀:郁達夫散文小說》內容包括:批註式閱讀範例;小說部分;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過去;東梓關;遲桂花;散文部分;歸航;還鄉記;零餘者;小春天氣;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一個人在途上;志摩在回憶里;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家精品閱讀:郁達夫散文小說
- 作者:高長春
- 出版日期:2006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02416X, 9787807024163
- 外文名:Yudafu Prose Novel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194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小說部分
沉淪
春風沉醉的晚上
薄奠
過去
東梓關
遲桂花
散文部分
歸航
還鄉記
零餘者
小春天氣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
一個人在途上
志摩在回憶里
釣台的春晝
半日的遊程
浙東景物紀略
婿鄉年節
雁盪山的秋月
揚州舊夢寄語堂
江南的冬寮
飲食男女在福州
全面抗戰的線後
回憶魯迅
在警報聲里
序言
郁達夫1896年生於山川秀美的浙江富陽,這座富春江畔的綺麗小城賦予了郁這夫唯美的氣質,家境的貧寒又鑄就了他多愁善感的性格。郁迭夫兄弟三人,他排行最末,自小身體贏弱多病,3歲喪父,兩位兄長又一直在外地讀書,只有奶奶和寡母撫養著年幼的郁達夫。父親去世以後,家中的一切事務都得由母親操勞,身體的勞累自不必說,孤兒寡母還時常受到鄰居親戚們的欺凌。家裡的田地被盜賣,收取的租谷被竊去,祖墳上的樹木被砍伐,遇到這種情況,母親的反抗顯得那樣無力,只有抱著郁這夫在丈夫的遺像前痛哭一場,才能發泄一下心中的苦悶。由於奶奶年事已高,母親又常年在外面奔波,實際上真正陪伴他長大的,是家裡的一個使婢翠花。幼年的這段經歷,對郁達夫小說和散文創作的影響是潛在的,他在自己的小說和散文中,總是同情弱者,鄙視一切權貴。
1913年,郁達夫的長兄郁華作為外交人員被派往日本,17歲的郁達夫隨哥哥來到日本學習經濟,並於192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獲經濟學學士學位。但郁迭夫最終並沒有成為經濟學家,他在日本讀書期間,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受西洋文學的影響尤深。1921年郁達夫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中國留學生一起,在東京共同發起組建了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團體——創造社。這一年,他發表了自己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回國以後,都達夫曾經在北京創辦《創造》季刊。1926年他與創造社成員發生矛盾,遂退出創造社。1928年在上海與魯迅合編雜誌《奔流》。193n年“左聯”成立,經魯迅提名,他成為“左聯”最早的成員之一。但不久又與“左聯”成員發生矛盾,聲明退出“左聯”。1933年郁達夫舉家移居杭州,過起了不問世事、遊山玩水的生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1938年末,郁達夫遠渡南洋從事抗戰文藝運動。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輾轉來到蘇門答臘,繼續從事抗日救國活動,1945年9月17日在蘇門答臘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和散文創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個性、人生際遇。郁達夫的自傳體小說代表作品是《沉淪》。《沉淪》的發表與作者在日本的生活經歷有直接關係。
郁這夫受到的思想影響,以17歲為界。17歲以前,他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當他17歲到日本時,正值日本明治維新後政治、經濟迅速強大的時期,日本社會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生活觀念對郁達夫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在兩種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正處於青春期的郁達夫一方面感到作為弱國的子民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歧視和凌辱,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另一方面,日本社會開放的兩性關係又使中國傳統道德中的“嚴男女之大防”、“男女授受不親”等訓條顯得那樣蒼白和可笑。陷入了人生苦悶、性苦悶的他把這一段人生經歷寫成了自傳體小說《沉淪》。
郁達夫在《沉淪》中大膽地描寫了男女性愛、性心理,同時也發出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的悲號。這篇自傳體小說一出版,立即在中國文壇引起軒然大波,受“五四”運動洗禮後的青年一代,從他的小說中找到了與自己心靈相通的東西;那些不敢與封建道德決裂的文人,也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郁達夫。
郁這夫在自傳體小說中,除了反映下層知識分子的失意、苦悶之外,還有一些作品是通過知識分子的視角反映處於社會底層的民眾的疾苦,表現了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關懷,如《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30年代以後,能夠明顯地感覺到郁迭夫的人生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前期小說創作中憤世嫉俗的情緒減少了,代之而來的是平緩抒情的對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的歌頌,如《東梓關》;在描寫兩性間關係時,擺脫了肉慾的影子,兩性間的感情變得純潔無邪,與鄉村的自然環境和諧統一,人性返歸了自然,如《遲桂花》;同時,他開始擺脫自傳體小說的模式,注重了小說寫實手法的運用。
郁達夫的自傳體小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下層知識分子,他們的生活窮困潦倒,因此充滿了失意和頹傷的情感。這些患有嚴重憂鬱症的落魄知識分子,是當時社會的“零餘人”形象,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說的格調偏於低沉。第二,在小說中大膽直率地進行性心理描寫。尤其被評論家所詬病的,是小說中毫不掩飾的對病態、畸形的性心理進行了直白的描寫,這一點是不能被中國的道學家們所接納的。第一個站出來為郁達夫的小說進行正面評論的是周作人,他認為‘《沉淪》中雖然有猥褻的分子而並無不道德的性質”,因此,他認為《沉淪》是一件藝術的作品。第三,以散文的手法進行小說創作。郁達夫是一個情緒化的人物,這也影響到他的小說創作,在寫小說時,他是憑著自己的主觀思路去寫的,很少顧及小說創作中的人物、情節、環境等寫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觀抒情的東西寫進作品中,尤其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非常細膩。這種小說散文化的傾向對後來的作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郁達夫的小說創作因為對傳統道德觀念提出了挑戰,並且首創了自傳體小說這種抒情浪漫的形式,對當時一批青年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一股浪漫派的壯觀潮流。
郁達夫的散文創作同樣秉承了他在小說創作中的自敘傳性質,在他看來,“現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徵,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現的個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中國新文學大系二集·導言》)因此,他的散文中自敘傳的傾向更強烈,這就是他的“個性”。
郁達夫對散文的理解是非常寬泛的,他認為,除小說、戲劇、詩歌之外,所有不押韻的文字都可以歸入到散文之列。郁達夫本人駕馭各種文體的能力極強,在散文領域中,他對抒情散文、記事散文、小品、雜文、書簡、遊記、隨筆、日記、傳記等文體都有涉獵。
郁達夫的散文創作數量龐大,成就斐然,因篇幅所限,我們精選了其中的19篇。這19篇散文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重在表現作者的心情和行蹤,帶有強烈自敘傳性質的散文。如《歸航》寫郁達夫結束了10年日本留學生活,在踏上歸程時對日本既恨又戀的複雜感情。《還鄉記》則記敘了作者在上海連續失業半年後,不得不由上海返回故鄉時的心情。在這篇散文中,作者的情緒大起大落,他在火車上酒足飯飽後,站在火車最後一節車廂的眺望台上,“一手捏住鐵欄,一手用了半枝火柴在剔牙齒。涼風一陣陣的吹來,野景一幅幅的過去,我真覺得太幸福了”。但他看見一個農夫和他的妻子抱著一個小孩在桑樹影下笑樂,馬上聯想到自己在上海顛沛流離的失業生活和不得不把妻兒送回故鄉的窘境,立刻就想要自殺。郁達夫的一生一直過得很失意,雖然才高八斗,但英雄無用武之地。像這樣充滿失意、落寞、感傷情緒的作品還有《零餘者》、《一個人在途上》等。
二是偏重於寫景的散文。郁達夫是寫景的高手,他本人又特別喜歡旅遊。遊蹤所及,大部分都留下了他描寫當地景物的墨寶。如《釣台的春晝》、《半日的遊程》、《浙東景物紀略》、《故都的秋》、《雁盪山的秋月》、《揚州舊夢寄語堂》、《江南的冬景》等。郁達夫的寫景散文富有神韻,以《故都的秋》為例.選取的雖然是在北平的普通人家中就能看到的秋景,但把北國之秋的色、味、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描寫清、靜、悲涼的秋景時,把作者惆悵的心情也融入其中,使其成為寫景散文中的精品。
三是記敘某地風俗的散文。如《婿鄉年節》、《飲食男女在福州》分別記敘了在杭州過春節的情景和福州的飲食文化。
四是表現愛國精神的散文。郁迭夫雖然在早期的散文作品中,不免流露出失意文人頹唐的心境,但他是一個大愛國者,這種愛國精神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時如火山般噴發出來。郁達夫1933年移居杭州後,脫離了左翼文藝運動,過了一段相對安適的遊山玩水的生活,這一時期的寫景散文大多表現出閒適恬淡的心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郁達夫立刻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戰鬥爭中,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情。從《全面抗戰的線後》、《在警報聲里》兩篇散文可以看出郁達夫與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的抗日情緒。
五是記人散文。郁達夫與徐志摩、魯迅、沈從文等文人都有很深的交往,因此這類記人散文寫得非常感人。郁迭夫與徐志摩是中學同班同學,徐志摩去世後,郁達夫寫了《志摩在回憶里》紀念這位中學同學。:《回憶魯迅》則用了較長的篇幅回憶與魯迅的交往。郁達夫是很重情的人,他在福建驚聞魯迅先生逝世,第二天早晨就踏上了輪船,成為唯一的從外地日夜兼程特意趕往上海奔喪的人。《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是寫給沈從文的,當時沈從文從湖南來到北京時,求學無門,投稿不中,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當他實在混不下去時,大著膽子給當時蜚聲文壇的郁迭夫寫了一封信,沒想到素不相識的郁達夫接到信後馬上來看望他,還拿出5塊錢,同沈從文出去吃了飯,把找回來的零錢都送給了沈從文。這是發生在1924年冬天的事,當時郁達夫自己的生活也很困頓,冬天裡甚至沒有一條棉褲,連外套也買不起。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郁迭夫是極富同情心的人,是一個很善良的人。
作品即人,從郁達夫的小說、散文作品中,讀者可以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情趣,這本書雖然只選了郁迭夫一小部分作品,相信讀者還是能夠從中認識都迭夫,熱愛郁迭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