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醫院志

同濟醫院志

《同濟醫院志》是馬先松、趙小抗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濟醫院志
  • 作者:馬先松、趙小抗
  • 出版時間:2000年10月
  •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 ISBN:7-5430-2245-1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發展的歷史以及各項工作情況。包括醫療、教學、科研、學科建設、醫院經濟管理等。

作品目錄

封面
同濟醫院志
圖片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題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題詞。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與醫務人員親切握手。
1984年,德國政府向裘法祖教授(左一)、武忠弼教授(右一)授大十字勳章。
1995年9月27日,蘇丹共和國總統巴希爾先生(左二)來我院參觀訪問。醫院黨委書記,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兼同濟醫學院黨委書記黃光英教授(右二),陪同參觀我院磁共振室、透析中心等。
199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吳階平(中)來我院視察。醫院黨委書記劉建凡(右一)、院長陳安民(左一)陪同參觀醫院。
設在我院的同濟醫學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是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圖為裘法祖,夏穗生、吳在德、金士翱等教授正在進行肝移植手術
醫院擔負醫學院研究生、醫學二系本科生以及大專生等多層次的臨床教學任務。每年在院學生達1500人左右。圖為教師正在為學生上大課。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360餘人,其中碩士導師226人,博士導師67人,中科院院士1人。圖為2000年8月部分博士導師的合影。
據不完全統計,1946年以來,由我院專家擔任主編、主譯的專著有118本。圖為由裘法祖教授擔任主編之一的《黃家駟外科學》,由邵丙揚擔任主編之一的《中華內科學》及我院其他專家編著的部分著作。
90年代以來,醫院先後投資興建了外科大樓,改造了老住院大樓,使患者的住院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圖為寬敞、明亮的住院病房一角。
我院擁有大批90年代具國際水平的醫療儀器沒備。如:直線加速器、X-刀、螺旋CT、1250 mA血管造影機、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多功能後裝治療儀等。圖為2000年新購進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導型磁共振裝置。
醫院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先後獲得國家衛生部先進集體、省級最佳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服務示範醫院、全國百佳醫院、98年抗洪救災集體一等功等榮譽稱號。圖為醫院獲得的部分獎牌。
1949年8月-1950年4月,我院共有260餘名醫務人員和醫學生組成血防大隊參加了太倉,南翔、嘉定等地疫區解放軍駐地血吸蟲病的普查和防治工作。圖為林競成院長(左三)、邵丙揚大隊長(左二)在嘉定大隊部。
1951年1月,醫院113名醫、護、技、工人員組成上海市抗美援朝第一醫療手術大隊。圖為醫療手術隊出發時的情形(前排中為黃家駟教授,右一為林競成教授)。
1951年2月,我院抗美援朝醫療手術隊到達長春,開展醫療救護、教學等工作。圖為戰地教學現場(右二為趙華月教授)。
1998年7月8日,醫院先後派出防病救災醫療隊25批次,無償提供25萬餘元的急需藥品,診治病人4萬多人。圖為我院醫務人員為受災最嚴重的嘉魚縣簰洲灣的災民送醫送藥。
同濟醫院1900年創建於上海。圖為醫院創始人、德國醫師寶隆(Dr.Paulun)。
1934年上海寶隆醫院舊址。
1946年上海中美醫院舊址。
遷漢建院初期的武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住院部大樓。
1985年,醫院更名為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圖為住院部大樓。
1993年7月8日,具有400張床位的外科醫教大樓正式投入使用。
1980-1999年的門診部大樓。
2000年3月18日,我院與香港東健發展有限公司合資建立的“武漢同濟高級醫療保健中心”正式開張運營。圖為該中心大樓。
1999年8月28日,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現代化門診大樓正式開張運營。
著作權頁
編纂委員會
目錄
前言
概況
第一篇歷史沿革及發展
第一章同濟醫院的初創時期
第一節同濟醫院創辦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同濟醫院創辦經過
第三節同濟醫院與德文醫學堂的關係
第四節寶隆醫院
第二章抗日戰爭時期的醫院狀況
第一節上海寶隆醫院
第二節抗日戰爭中的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第三章復員後的中美醫院
第一節組織機構的變化和業務狀況
第二節醫院管理
第三節團結一致,迎接解放
第四章解放後的上海同濟醫院
第一節上海市軍管會衛生處接管醫院
第二節業務工作開展情況
第三節行政管理機構的調整
第四節參加太倉日本血吸蟲病防治工作
第五節參加抗美援朝醫療手術隊工作
第六節評薪定級工作
第五章遷院建院後的武漢同濟醫院
第一節遷院建院
第二節新開幕的武漢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第三節文革時期的醫院狀況
第四節改革開放中的飛躍發展
第二篇黨群組織
第六章黨務工作
第一節光榮的革命傳統
第二節黨組織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節歷屆黨委(院支部、總支)的主要工作
第四節歷屆紀委會的主要工作
第五節歷任黨委正、副書記,紀委書記
第七章群團工作
第一節工會與職代會
第二節共青團
第八章統戰工作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各統戰組織及對象
第三節社會職務
第九章黨委各部門
第一節紀律檢查委員會(辦公室)、監察科
第二節黨委辦公室
第三節組織部
第四節宣傳部
第五節離退休幹部工作科
第三篇行政機構
第十章行政組織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歷屆正、副院長
第三節院務委員會
第四節歷年在冊職工人數
第十一章職能科室的建立和發展
第一節院長辦公室
第二節醫務辦公室
第三節門診辦公室
第四節科研處
第五節教學辦公室
第六節護理部
第七節人事處
第八節保衛處
第九節審計科
第十節經濟改革辦公室
第十一節信息統計科
第十二節檔案科
第四篇醫療
第十二章概述
第一節醫療任務
第二節病床發展
第三節業務科室的發展
第四節技術隊伍的發展
第五節醫療管理制度
第十三章臨床科室
第一節內科
第二節外科
第三節婦產科
第四節兒科
第五節傳染科
第六節神經科
第七節中醫科
第八節腫瘤科
第九節眼科
第十一節皮膚科
第十二節口腔科(口腔醫學中心)
第十三節綜合醫療科(幹部保健科)
第十四節放射科
第十五節麻醉科
第十六節康復醫學科
第十七節變態反應科
第十八節保健科
第十四章醫技科室
第一節超聲影像科
第二節核醫學科
第三節檢驗部
第四節醫院感染
第五節藥學部
第六節手術室
第七節中心供應室
第八節輸血科
第九節病理室
第十節病案科
第十一節圖書室
第十二節營養室
第十五章門診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門診的任務和特點
第三節急診科
第四節重病監護病房
第五節重大事故救治概況
第十六章護理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護理工作內容與建制
第三節護理教學
第四節護理科研
第五節護理隊伍培養
第六節其他活動
第十七章社會醫療任務
第一節各種醫療隊
第二節醫療保健任務
第三節醫療聯合體
第五篇教學
第十八章概述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教學機構設備
第三節多層次、多專業辦學
第四節電教中心
第十九章本科生教學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師資隊伍
第三節教學設備
第四節教學基地
第五節教學改革
第二十章研究生教學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研究生教育
第三節研究生學位分會
第四節博士後教學
第二十一章護校教學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畢業人數
第二十二章進修生教學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進修生管理
第六篇科研
第二十三章概述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科研管理
第三節科研機構
第二十四章科研績效
第一節計畫課題
第二節科研成果
第三節學術論文及著作
第四節學會職務
第五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第二十五章研究所、研究中心
第一節器官移植研究所
第二節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第三節肝病研究所
第四節WHO康復培訓與研究合作中心
第二十六章醫學期刊中心和科技開發
第一節醫學期刊中心
第二節康復醫學情報中心
第三節科技經濟開發公司
第七篇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
第二十七章概述
第二十八章人才培養
第一節“文化大革命”前的培乾工作
第二節多形式、多渠道培訓各類人才
第三節繼續教育
第四節出國培養與進修
第二十九章學科建設
第一節學科梯隊建設
第二節業務考核與職稱晉升
第八篇醫院文化
第三十章概述
第三十一章文明建設
第一節院徽、院旗、院訓、院歌
第二節文明建設十大工程
第三節文化藝術節
第三十二章創建活動
第九篇醫院經濟管理
第三十三章醫院財經管理
第一節財務處
第二節醫院財經基本情況
第三節財務管理
第三十四章醫院經濟改革與發展
第一節醫院經濟改革的基本過程
第三節醫院經濟效益
第十篇後勤服務
第三十五章後勤管理機構設定和沿革
第三十六章後勤各科室
第一節總務科
第二節動力科
第三節器材科
第四節基建科
第五節一伙食科
第十一篇對外合作與交流
第三十七章概況
第三十八章來訪日誌
第三十九章大事記
第十二篇人物
第四十章 小傳
埃里希·寶隆
金問淇
張天民
宋之楨
盧繡
蔣潔塵
章元瑾
宋名通
林竟成
李寶實
龍名揚
吉民生
張(練)
黃雲樵
於光元
陳遠岫
過晉源
段生福
劉錫民
陳任
陶桓樂
宋登印
周裕德
第四十一章簡介
安蘊淑
畢好生
畢增祺
蔡轉
蔡紅嬌
蔡桂茹
蔡仕林
曹振華
常立文
陳漢萍
陳衛民
陳興平
陳 實
陳安民
陳東豐
陳乾生
陳啟福
陳紹軍
陳夏豐
陳孝平
陳映玲
陳忠華
陳錦華
成文彩
程佩萱
崔永華
戴植本
鄧普珍
鄧雪莉
鄧又斌
董永綏
杜蜀華
方善德
方思羽
方 峰
方淑賢
封增凱
馮克燕
高美英
高淑英
高起學
葛酉新
宮月娥
龔本瓊
龔建平
顧寄真
顧美姣
管淑良
郭 光
郭俊淵
郭正成
郭可清
韓桂臣
郝連傑
何繡章
何龍德
何培根
何福仙
洪光祥
侯其元
胡長耀
胡道予
胡道楨
胡南方
胡國棟
胡仁昭
胡文安
胡煜畀
胡昭明
胡詩學
胡耀文
黃彬鑒
黃光英
黃厚珍
黃念棠
黃志程
計叔鈞
蔣先惠
金士翱
金之欣
孔祥雲
樂桂容
李齡
李貴林
李國成
李家貴
李美穎
李鳴真
李紹白
李淑芬
李思誠
李秀蘭
李玉芝
李育學
林漢華
林菊生
林雲華
梁擴寰
劉建凡
劉錦芝
劉沛霖
劉秋潤
劉 燧
劉皖君
劉文勵
劉雲海
劉作志
劉敦貴
劉飛龍
劉繼紅
劉傑民
劉美玲
劉賢富
劉曉城
劉曉晴
劉正湘
魯昌珍
魯秋雲
陸再英
羅愛珍
羅麗蘭
羅永湘
羅煥運
羅小平
馬 丁
馬潤芝
馬庭元
馬寶瑕
馬業新
馬自成
米世簪
南登崑
牛汝楫
潘恪如
潘鐵成
龐其方
彭東信
彭光潔
彭雪明
彭荔薰
濮德敏
漆秀梅
漆劍頻
喬福元
錢家勤
錢振坤
邱綺玉
邱愛芝
裘法祖
阮旭中
饒瑞標
邵丙揚
申樹先
申正義
沈漢馨
沈遠仲
沈志蓮
石安惠
石淑仙
史庭慧
舒滬英
宋秉鵬
宋佩輝
宋木香
孫材隴
孫世瀾
孫漢英
覃修福
譚慎微
唐望先
唐錦治
田德英
田玉科
童爾昌
童秀珍
塗志龍
屠開元
汪麗珠
汪培華
汪道文
王 果
王 奇
王伯康
王承緣
王得錦
王家(朧)
王俐芳
王令儀
王慕逖
王泰儀
王天才
王燕秋
王韻琴
王兆椿
王琳
王琳
王思元
王仁法
魏鏡龍
魏明發
聞良珍
吳華
吳蘭芬
吳在德
吳漢卿
夏穗生
夏仁雲
向春庭
肖會文
謝復東
熊盛道
徐欽儒
徐新六
徐永健
薛德麟
楊鎮
楊東亮
楊傳永
楊明山
楊世海
楊樹萱
楊宜弟
楊宜家
楊為民
葉啟發
葉望雲
葉章群
易繼林
印鳳玲
尹朝禮
於昌松
於步潤
於世英
余樞
余章啟
原本旭
袁繼炎
袁慧玲
袁樹聲
張滌生
張濼
張大鈞
張東紳
張國忠
張青萍
張瑤珍
張珍祥
張滄洲
張傳漢
張良華
張木勛
張蘇明
張友耿
張望海
章安信
章燕詒
章詠裳
趙華月
趙錫慈
鐘瑞勝
周禮義
周蓉兒
周四維
周惜才
周燕發
周義成
朱桂金
朱炎昌
朱瑩
鄒聲泉
鄒尉玉
第四十二章人名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