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物醫藥產業公共技術創新中心

吉林省生物醫藥產業公共技術創新中心

吉林省生物醫藥產業公共技術創新中心依託單位吉林大學師資力量雄厚,研發創新資源豐富以及在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專業、師資隊伍、管理體制、校園文化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和特色,整體學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建設學科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學科領域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是一所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生物醫藥產業公共技術創新中心
  • 隸屬: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 地點:吉林
  • 目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
簡介,目前主要技術力量,現有科研基礎和條件,已取得的技術成果,

簡介

具體責任單位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生物醫藥相關的教學單位有生物藥學系,下設製藥工程(生物技術製藥)和藥物藥劑兩個本科專業,設有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物分析兩個碩士點和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博士點。研究單位有國家愛滋病疫苗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藥三級實驗室、吉林省生物製藥重點實驗室、吉林省中藥製劑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學藥物製劑研究中心等。2004年,利用國家“985”項目經費,建立了集科研、中試、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平台。現有實驗室使用面積為1500 m2,儀器設備1000多台,其中十萬元以上大型儀器 24台,設備總投資1000多萬元。現已建立了生物製藥、化學製藥和中藥等製劑、質量檢驗、藥理、藥代等研究開發技術平台。
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平台以生物技術為基礎,以研究開發新型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藥物為宗旨,以生物醫藥產業化為發展目標,圍繞重大疾病藥物篩選、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藥物製備工藝、藥物製劑、藥物代謝動力學等為主要研究方向開展生物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這些研究方向涵蓋了從藥物的篩選、設計、中試、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等藥物研發全過程,使藥物研發程式化,極大地加快了生物新藥從研究到產業化的進程。

目前主要技術力量

滕利榮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國家中藥製劑三級實驗室主任、吉林省中藥製劑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藥學會生化與生物技術藥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委員、國家教育部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滕利榮教授從事生物藥物有效成分的分離與新藥開發、生物藥物製劑的設計和藥物的無破損線上質量控制等研究工作。共承擔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級 3項、部(省)級 7 項(2項為省發改委產學研項目),同企業聯合研發科研項目7項,在研科研經費共680餘萬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共150多篇,其中在SCI、EI收錄34篇,已經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1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
李又欣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藥物製劑研究中心主任,原德國SCHWARZ PHARMA製藥公司新藥開發部主任,負責新型醫藥用高分子材料與緩控釋製劑的研究與工業化開發。他參與或主持的項目已獲得或正申請專利總計12項,於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被引次數超過700次。李又欣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與緩控釋製劑的研究與開發,發明了多種用於藥物緩釋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和用於蛋白質與多肽緩釋的生物降解聚合材料,以及用於轉基因技術的陽離子聚合材料等。
顧景凱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吉林大學生命科學院藥物代謝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美國化學會會員、國家新藥評審委員、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中國藥理學會臨床藥理專業委員、吉林省藥學會藥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以及“中國藥理學通報”編委。近年來,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共發表論文36篇,其中SCI收錄21篇。

現有科研基礎和條件

(1)科研人員條件
現有科研人員41人,其中教授16人(含博士生導師 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29人。2003-2007年共承擔主持科研項目101項,其中國家級9項、省級19項、製藥企業委託73項。
(2)科研基礎條件
多年來,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平台一直從事生物醫藥方面的研發工作,包括重大疾病藥物篩選、藥物製備工藝、藥物製劑、藥物代謝動力學等主要研究,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製藥製備工藝。生物及中藥藥物有效成分的分離與新藥開發;生物及中藥藥物質量控制的研究與套用。
藥物製劑研究。新型藥物輔料的製備與研究;生物及中藥藥物製劑的設計;生物及中藥緩控釋製劑新藥的開發;藥物製劑的人體生物利用度研究。
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通過代謝產物的分析,闡明藥物在體內發揮藥效或產生毒性的物質基礎,指導新藥設計與結構最佳化;研究新化合物的體內過程,對其是否具備侯選藥物特徵作出初步判斷;研究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的基本規律,指導臨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藥。
(3)技術條件
擁有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研發設備,包括中藥提取濃縮機組(200L)、超臨界CO2萃取裝置(6L)、智慧型壓片機(8沖)、滴丸機(10kg/小時)、高壓均質機(20kg/小時)、多功能流化床(10kg/小時)、噴霧乾燥機(2kg乾粉/小時)、軟膠囊機、中試型冷凍乾燥機(4000支)、微球機(30L)、中試型塗膜機、膠囊機、洗瓶機、灌封機和烘瓶機等製劑設備;有透皮吸收儀、藥物穩定實驗儀、溶出儀、崩解儀、軟膏機、冰點測定儀、雷射粒度分析儀、全自動線上滅菌發酵系統、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層析系統、超低溫冰櫃、超濾系統、紫外分光光度計和液質在線上等主要儀器設備。形成了中試水平的凍乾粉針劑、水針劑、口服液、片劑、微丸、軟膏劑、滴眼液、軟膠囊、長效微球製劑、納米乳劑、透皮吸收劑等劑型,可進行緩釋、控釋、透皮、靶向及納米級藥物的研製和開發。

已取得的技術成果

(1)藥物製備工藝方面的研究取得較大成果
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分離提取中藥活性成分,對其進行藥理學、藥效學研究,確定合適的劑型,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已經完成了多項生物材料(動物、植物、微生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分離提取及工藝研究,研製了一些生物藥物和中草藥的新劑型及其質量控制標準。從林蛙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質,經過分離純化,得到能夠抗菌鎮痛的林蛙多肽,並且開發了凝膠劑和噴霧劑兩種劑型。項目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目前,正在進行產業化方面的工作。另外,鼠婦鎮痛物的提取、藥理藥效及其製劑研究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2)緩控釋製劑的研發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Octreotide微球緩釋劑、Buserelin二月緩釋植入劑、Nutropin生長激素微球緩釋劑三種技術取得歐盟專利,並已成功地在歐洲上市。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新藥Fesoterodine 緩釋片已完成臨床三期研究。治療癲癇病的新藥Harkoseride 緩釋片已完成臨床二期研究。另外,開發的羅替可丁透皮釋藥系統被權威機構評為全球一百個最佳新藥項目之一。
①緩控釋技術
目前我們實驗室對緩控釋製劑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採用原位合成法製備羥基磷灰石納米粒子做為蛋白藥物緩釋載體的研究,改變了以往先合成羥基磷灰石納米粒子再吸附藥物的做法,提高了藥物的負載量並減少了藥物“突釋”現象。在製備PLGA藥物緩釋微球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實驗室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與緩控釋製劑的研究與開發,發明了多種用於藥物緩釋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和用於蛋白質與多肽緩釋的生物降解聚合材料,以及用於轉基因技術的陽離子聚合材料等。
②透皮釋藥系統
80年代初期,羅替可丁(Rotigotine)被證明對多巴胺受體(D3和 D2)有很高的選擇性作用,是一種很有潛力的第二代多巴胺受體激活劑,可以作為帕金森氏病的治療藥物,但由於肝首過效應,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僅為1%,所以,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90年代後期,實驗室研究人員發現,此藥可通過透皮進入體內,避免肝首過效應。經過六年的研發,目前此透皮劑完成三期臨床研究並已申報FDA以及EMEA(歐洲藥物管理局)。
③靶向釋藥系統的研究
在靶向釋藥系統方面,實驗室研製的C-peptide注射微球製劑能夠明顯控制糖尿病患者併發症的產生,目前已完成臨床前及臨床一期的研究。
(3)藥代動力學研究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在省內處於領先水平
近年來,實驗室人員參與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臨床前藥代動力學關鍵技術研究”負責,負責一項國家“關於藥物的葡糖醛酸化代謝反應研究”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承擔了近60項動物和人體藥代動力學研究課題,其中有10餘項為“一類”新藥。具有代表性的藥物有胸腺素a1、水蛭素、人參皂苷Rg3、原人參二醇、川丁特羅、西地那非、愛地那非、優克那非、FY-10等。所承擔的上述新藥藥代項目均順利地通過了國家藥品審評,特別是胸腺素a1、水蛭素、人參皂苷Rg3、原人參二醇是公認的以往無法建立可靠藥代分析方法的藥物,我們利用先進的LC/MS/MS手段,結合現代樣品濃縮和分離技術,成功地建立了這些藥物的分析方法,受到了委託單外和國家藥品審評中心的好評。
目前,生物醫藥平台已躋身於國內少數幾家可以進行一類新藥藥代動力學的實驗室,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大第二醫院、昆明軍區總醫院,解放軍307醫院、瀋陽軍區總醫院、同濟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等臨床藥理基地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每年80%以上的藥代項目均來自上述單位。另外,與我校第一醫院聯合,於2005年底申報並獲準成為國家藥品I期臨床試驗基地,填補了我省過去無法進行西藥I期臨床和人體藥代動力學試驗的空白。
生物醫藥平台每年可完成30餘項的新藥藥代項目,是我校藥理學博士點、藥物分析碩士點的主要建設單位之一。由於有良好的信譽與技術實力,每年國家藥品審評中心也為我們推薦一些難於檢測的藥代動力學項目,該方向的學科帶頭人也經常作為專家參見國家的新藥審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