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大學關於修訂2005版本科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
- 時間:2005年
- 地點:吉林大學
- 類型:報告
基本內容,發布機構,
基本內容
一、指導思想
培養計畫的制定要體現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出“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精神,以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為先導,以拓寬專業口徑,整合課程設定,最佳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為內容,以全面實施學分制管理制度為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全面素質教育為目標,構建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學分制培養方案。
二、基本原則
1.整體最佳化的原則
培養方案是一個完整、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制要求,統籌培養全過程,科學處理德、智、體、美諸方面,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主幹學科與相關學科,理論與實踐,知識、能力和素質,面向全體學生與因材施教,課內與課外等方面的關係,明確每門課程或每個培養環節的教育目標和作用,注意它們之間的主次和層次、內在聯繫和相互配合,確定合理的時間比例。
要注重文、理、工、醫、管等學科間的相互滲透,整合課程結構,最佳化培養方案。
2.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的原則
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都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專業教育的同時,在德育教育中要堅持政治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的統一,貫徹教學的教育性原則,將德育滲透到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
在體、美教育中,要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具有終身學習的健康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頑強毅力,同時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素質,具有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要處理好知識、能力和素質養成之間的關係,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為達到上述要求,基礎課應著眼於學生今後的發展,著眼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精神和素養,要提高教學的起點和課堂信息量,注意教學內容的更新;
學科基礎課應根據專業主幹學科的發展和實際套用的需要予以拓寬,注重增加新的及相關學科課程;專業課應改變知識面窄和部分內容陳舊的問題,抓住那些起到啟蒙、點撥作用完成專業訓練的最基本的核心部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理論聯繫實際,教學與科研訓練相結合的原則
在重視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應加強實踐性課程的教學和課外培養環節的落實工作。在實踐教學中強調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套用知識、探索知識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將課外教學作為課內教學的合理補充,鼓勵各專業由教授開設一些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前沿性課程,增加學生直接參與有關科研課題的機會,設計安排一些有助於科研能力培養的科研環節,使學生通過參加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環節、各種科技和社會活動、競賽等,獲得必要的學分。
5.共同培養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培養方案應拓寬專業口徑,為學生今後發展打好基礎,著眼增強學生的適應性,拓寬基礎,淡化專業。在普通教育階段要構築全校各學科的公共基礎教育平台,即第一平台;
按學科大類制訂培養方案,構築學科基礎課程的第二平台,即同一大類要打通專業基礎課教學,同一學科大類前2/3時間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安排應趨同,對專業課程進行最佳化並適當壓縮其占有的學時。同時應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共性與個性、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和特點,採取各種教學措施,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才智和潛力,鼓勵學生髮展特長。
要充分利用學分制特點,給學生儘可能多的學習主動權。培養方案中可設定若干個專業或專業方向課程模組,供學生選擇,各專業都要設定足夠量的種類多樣的選修課程,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選課。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富有良知和責任感的高級專門人才。各專業根據學科特點提出更為具體的業務培養目標。
(二)業務培養要求
依照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的表述,結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色進行科學表述。
1.總體表述。主要說明該專業需要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需要具備的專業實踐工作方法與技能,以及需要掌握的專業基本能力。
2.畢業生應獲得的具體知識和能力,1-7個方面。
(三)主幹學科及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1-3個
主要課程:一般指本專業的學科基礎必修課。10門左右。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一般指專業實踐環節。
主要專業實驗。
(四)修業年限
一般為四年。
(五)學位授予
按教育部批准的學科門類設定。
(六)畢業合格標準
2.通過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教學環節,達到本專業要求的總學分及各環節所要求的學分。(各專業根據本專業特點提出學分的具體要求)
(七)附表(統一格式的樣表)
1.專業指導性教學計畫及其教學進程表
課程類別填寫順序為普通教育必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學科基礎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要增加專業選修課,儘可能地提高選修課在專業課內的學分比例。
在表格的備註中要對專業選修課作限選和必選學分的說明。學科基礎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按實際能開出的門數填寫。
2.實踐教學環節安排表
實踐教學分大類共同環節和專業實踐環節兩個部分。大類共同環節除學校統一要求的共同實踐環節外,還包括哲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學科門類內的共同實踐環節要求。如工學金工實習、醫學臨床實習等。
學年論文和讀書報告可作為課外培養計畫的組成部分,由學院自行決定是否列入大類實踐教學環節。
院系要具體安排指導教師,在學期或學年初為學生提供書目或論文選題,按時評定成績,成績分優、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內容、篇幅、成績評定標準由院系根據專業特點自行制定。
專業大類的實踐環節和專業實踐環節要求填寫在專業實踐環節一欄內。
3.培養方案學時、學分分配表
4.課外培養計畫表
課外培養計畫由學校提出基本要求,由院系根據學科特點進行必要的修訂,並負責具體的學分評定工作。
四、培養方案的具體安排
(一)時間安排
1.共同環節
入學教育:新生報到後第1周
國防教育5學分。其中軍事訓練:3周,3學分。新生入學後的第1學期。軍事理論32學時獨列入普通教育公共基礎課,2學分。
公益勞動:1周,第1--4學期根據實際情況集中或分散安排。
畢業教育:1周,學生離校前一周。
學年總結:秋季學期開學初,利用業餘時間進行。
假期:37周(第1學年10周,第2--3學年11周,第4學年5周,寒假為5周,暑假6周。)
2.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
四年制在校時間200周,業務學習時間153周,其中考試每學期安排1-2周。文理科畢業論文15周左右,社會調查和業務實習6-8周,工科畢業設計和其它實踐環節40周左右。
五年制在校時間252周,業務學習時間193周,其中考試10周,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實習40周左右,非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40周左右。
3.學期安排
每學年設定三個學期(兩長一短),一般春季學期18周,短學期6周,秋季學期18周,寒假5周,暑假6周。各專業可在秋季學期的前1—6周安排集中性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及課外培養計畫、集中性的公益勞動等。
(二)培養方案總體設計
1、總體架構
培養方案總體設計分為理論課、單獨設定的實踐環節和課外培養計畫三部分。理論課設普通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三大類,按課程性質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理論課中普通教育課程占總學分的50%左右(醫學占40%左右),學科基礎課占40%左右(醫學占40%左右),專業課占10%左右(醫學占20%左右)。
單獨設定的實踐教學環節工科不少於40周,約40學分;文理科類專業20-30周,約20-30學分;醫科類專業不少於50周,約50學分。
課外培養計畫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主要包括科技活動(含參加教師、科技製作、科技活動、學科競賽)、文化活動(含學年論文、讀書報告、文字作品、文體活動)、技能訓練和社會實踐(含社會調查)等。各學院根據學院實際安排8-10個學分。
2.各科類學時總體要求
文科類理論教學總學時在2600以內;理科類2700學時以內,工科類2600學時以內;醫科類專業3200學時以內。平均周學時24左右,教學任務在各學期中要合理分布。
3.各科類學分總體控制
專業總學分為150—190,必修課和選修課在專業教學計畫中的比例大致為:
文科各專業:必修課約占60%,選修課約占40%
理工科各專業:必修課約占70%,選修課約占30%
醫科各專業:必修課約占80-90%,選修課約占10-20%
(三)主要公共基礎課程安排
1.公共必修課安排
(1)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教育課
針對教育部對“兩課”教學的調整意見,設定課程4門,集中在前3-4各學期安排。
(2)大學外語課
A.公共外語
英語四級修讀為256學時,16學分。課堂教學192學時,周學時3。聽力64學時,周學時1。
1—4學期安排。醫學七年制修讀到六級,1-6學期,周學時6。體育類、藝術類要求達到大學英語二級水平,三、四級選修。日語、俄語修讀到四級。
B.專業外語課
第五、六學期進行,60學時。鼓勵學院開設用外語講授的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3)計算機基礎課程
計算機基礎教學分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計算機套用基礎兩個層次。計算機文化基礎設為公共選修程。
(4)數學課
按照不同的學科大類設定課程平台,各學院在選擇公共數學課程時,可以選擇同類課時多的課程,但不得選擇同類課時少的課程。
(5)體育課
1-4學期,每學年64學時,根據學期長短調整,共128學時。
(6)物理課
工學大類設定大學物理6學分,物理實驗1.5學分,2-4學期。其它學科根據需要設定。
(7)化學課
工科各專業、計算機類、信息類、物理學院各專業開設普通化學與實驗48學時;
其它理科各專業根據專業情況開設48學時的普通化學選修課。
環境科學、材料物理、生物科學、醫學等專業開設普通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等。
(四)選修課安排
1.全校公共選修課由教務處統一安排,要求學生在七類別課程內選修8學分,一般在2—7學期進行。
2.學科選修課由學院根據培養計畫進行安排。
一般應設計選修模組,要求學生在導師的具體指導下修夠一定學分。
五、學分計算方法
(一)學分確定方法
1.學分標準
(1)講授課或以講授為主的課程,1學分的標準為16學時
(2)實驗課或以實驗為主的課程、設計課、思想品德課、計算機上機課、體育課32學時為1學分
(3)外語口語課、邊講邊練的藝術課,1學分的標準為24學時。
讀書報告、學年論文,1學分的標準為1學期
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臨床實習,1學分的標準為1周
社會調查、業務實習,1學分的標準為2周
(5)習題課、答疑課、輔導課,不計學分
2.學分計算
學分的最小計算單位為0.5
計算方法:把教學總學時數除以1學分的標準學時數,商如果是整數,即為該課程學分數。
商如果為小數,先保留小數點後第一位數字(直接去掉第二位數字,即不四捨五入),再看小數部分(設為X),若X≥0.8,計為1學分,若0.3 ≤X≤0.7,計為0.5學分,若X ≤0.2,不計學分,最後整數部分加1或0.5得出該課程學分。
發布機構
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