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青原區志

吉安市青原區志

《吉安市青原區志》是吉安市青原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安市青原區志
  • 作者:吉安市青原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頁數:1059 頁
  • 字數:2354000
  • ISBN:9787514402506 
  • 類別:地方志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青原區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遵循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江西省實施《地方志工作條例》辦法,全面、系統地記述青原區的自然與社會、歷史與現狀,是地方性、資料性的科學文獻。

作品目錄

封面
青原區志
圖片
京九鐵路、105國道、贛江穿城而過
文天祥大道
青原大道與文天祥大道交匯口周邊城市建設狀況。
濱江路網和氣路與白雲路交匯處,青原大道及兩側城市建設狀況。
2009年1月14日,吉安市正氣廣場開工建設。9月27日,正氣廣場竣工。
城市夜景
1992年5月,吉安地區行署決定,實施京九鐵路吉安段經濟開發,在105國道兩邊建設梅林工業園、河東一條街。圖為1993年的河東一條街。
2009年12月28,廬陵風情美食街(原河東一條街)竣工。
1999年10月18日,青原大道開始建設。2001年1月18日,青原大道通車。
2010年6月,青原大道“白改黑”工程開工,2010年10月竣工。
梅園小區別墅群
和濟春天住宅小區
中心城區枕山面水。2007年11月25日,河東濱江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開工。根據一軸二翼的規劃,拓展城市框架,至2010年8月,四縱十橫濱江路網形成。
2001年,吉安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吉安海關成立。
2009年8月,國光商業連鎖入駐青原。
1996年12月15日,吉安貿易廣場奠基,1998年8月13日,舉行開工典禮,1999年竣工。
2010年9月,吉安貿易廣場立面改造工程竣工。
2009年8月,青原步行街建成投入使用。
2006年,甘雨亭超市落戶青原。
2006年9月,華拓大酒店(四星級)開張營業。
華能工業園區
吉安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吉安邦威家具有限公司車間
吉安銳邁管道有限公司廠房
梅林工業園
2001年,籌建富灘工業園,圖為A區。
江西明盛實業有限公司
吉安市永安交通設施有限公司
2009年8月,在新工業園籌建電子工業城。圖為電子工業城一角。
富灘循環經濟工業區
吉安市神龍實業
森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河東經濟開發區新工業園
井岡綠寶茶油生產線
宏源服裝生產線
2000年5月25日,華能井岡山電廠一期工程完工。2004年4月航拍
2009年12月25日,華能井岡山電廠二期擴建工程4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產。12月28日,舉行華能井岡山電廠二期擴建工程投產慶典儀式。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黨組書記黃永達,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凌成興,武警江西總隊總隊長陳宏舉,中國華能集團副總經理鞠章華出席。
青原最高峰——大烏山
紅色、綠色交相輝映的東固山
青原山
贛江依傍青原
富水在此注入瀧江。
富水蜿蜒(值夏鎮青龍洲下游段)
瀧江(孤江)值夏圩鎮段
白雲山庫區
青原山淨居寺
2008年10月26日,中國·青原山淨居寺建寺1300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
2003年3月3日,渼陂古村旅遊文化節。
值夏青龍洲戶外游
漠陂古街
煙花三月渼陂古村
2009年1月14日,東固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開工建設。2011年1月16日開館。
東固平民銀行、東固消費合作社舊址
東固螺坑“東固會師”舊址
東固區委、東固平民學校、贛西第一次黨代會舊址
東固敖上“勝利樟”,軍民第二次反“圍剿”誓師大會舊址
文陂鄉渼陂毛澤東舊居
富田陂下贛西南第一次黨代會、紅軍學校舊址
文陂鄉渼陂“二·七”會議舊址
值夏水北羅家羅炳輝起義舊址
青原山紅軍學校舊址
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富田王家祠堂)
天玉青山郭外斜,樓宇挺拔聚人家
區行政服務辦事大廳
濱江街道便民服務中心
新圩鎮辦公樓院
值夏鎮街景
富灘鎮街景
新區社區
渼陂村務辦公樓
璋塘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新農村建設動員科技培訓
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天玉鎮流坊村
試點村沼氣集中供氣工程
東固山採茶
大棚蔬菜
富灘鎮丹村天豐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
值夏鎮西口村江西省祥欣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養殖基地
新圩鎮粟溪村從玉供港蔬菜基地
吉安人類發祥地——河東案山新文化遺址及出土石器
2003年試發掘的彭家窯遺址之龍窯遺址
彭家窯遺址剖面圖
1990年9月,在天玉鄉臨江村簸箕嶺發現五代時期瓷窯遺址,出土各類瓷器16719件,揭示馬蹄窯2座、作坊遺址1處。圖為該遺址品字形淘塘。
臨江窯晾坯台
南宋鐵骨忠臣胡銓
清明掃墓祭祀
文天祥廷試卷
文天祥陵園
2006年11月20~21日,舉行紀念文天祥誕辰770周年系列活動。
文天祥陵園文天祥塑像
新建文天祥陵園忠烈坊
江西省重點中學——井岡山大學附中
吉安十三中
2004年l0月19日,青原區天立實驗國小奠基。2005年9月12日落成。
井岡山大學教學樓、宿舍樓群
網路實驗室
江西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井岡山套用科技學校
廣場休閒活動
井岡山大學附屬藝術學校
青原天玉國小舉行“唱響校歌”迎新年歌詠比賽
全民健身活動
吉安市中醫院、青原區中心醫院。
河東醫院
2001年,河東鄉計生服務用房。
計生宣傳
2001年,計生服務中心。
新圩夕陽紅劇團演出
迎國慶文藝演出
家庭文化藝術節
渼陂求志堂“百老圖”
顏真卿書“祖關”碑
渼陂求志堂“百少圖”
文天祥書“青原山”石碑
富田鎮陂下村珍藏文物(北宋鸞駕)
東固平民銀行“拾枚”銅圓券正面
東固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收藏的文物
東固平民銀行“拾枚”銅圓券反面
朱德簽發的特條
東固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收藏的文物(紅軍使用過的大刀)
基層民主選舉
共青團員慰問老年人
就業培訓
普法宣傳
就業招聘
河東街道福星院
慈善義舉
東固畲族鄉二月二廟會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富田鎮陂下古村喊船民俗
中秋節燒塔民俗
農民鎖喇隊
渼陂彩擎
新圩箍俚龍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民居
古祠堂、古民居(富灘鎮古富村)
二十一世紀民居
新圩鎮廬陵文化特色民居建築群
2011年1月18日,在任的縣級領導合影
序一
序二
《青原區志》編纂委員會
《青原區志》編輯部
《青原區志》審定人員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專記
第一編 建置區劃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節 青原區成立
第二節 隸屬沿革
第二章 區位面積
第一節 區位
第二節 面積
第三節 勘界
第三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唐至清時期的行政區劃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行政區劃
第三節 土地革命時期的行政區劃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後至建區前的行政區劃
第五節 建區後的行政區劃
第四章 鄉鎮(街道、場)
第一節 東固畲族鄉
第二節 富田鎮
第三節 雲樓鄉
第四節 新圩鎮
第五節 文陂鄉
第六節 值夏鎮
第七節 富灘鎮
第八節 濱江街道
第九節 河東街道(鎮)
第十節 天玉鎮
第十一節 東固墾殖場
第二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山脈河流
第一節 山脈
第二節 河流
第三章 氣候物候
第一節 四季氣候特徵
第二節 氣候要素特徵
第三節 氣象站建設
第四節 物候
第四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氣象災害
第二節 地質災害
第三編 自然資源
第一章 土地資源
第一節 土地總量與分布
第二節 土壤分類與分布
第二章 礦產資源
第一節 金屬礦
第二節 非金屬礦
第三章 水資源
第一節 水資源類型
第二節 水能資源
第四章 生物資源
第一節 植物資源
第二節 野生動物
第五章 資源管理與保護
第二節 礦產資源管理
第三節 駐區地質勘探機構
第四編 人口氏族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總量與變動
第二節 人口密度與分布
第三節 人口結構
第四節 人口素質
第五節 婚姻家庭
第二章 氏族
第一節 氏族概況
第二節 各鄉鎮村落氏族
第三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生育政策
第三節 宣傳教育
第四節 計畫生育服務
第五節 計畫生育利益導向
第六節 生育狀況
第七節 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
第五編 城鄉建設
第一章 城市建設
第一節 城市規劃
第二節 公用設施
第三節 廣場公園
第四節 城建拆遷
第五節 行政中心
第六節 廬陵風情美食街
第七節 濱江新區
第八節 區城市投資開發公司
第二章 鎮村建設
第一節 鎮村規劃
第二節 小城鎮建設
第三節 鄉鎮規範化建設
第四節 村莊建設
第三章 城鄉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城市管理
第三節 鎮村管理
第四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建築管理
第二節 建築施工
第三節 質量監督
第五章 房地產業
第一節 房產開發
第二節 房產交易
第三節 樓宇經濟
第六章 歷史文化名鎮(村)
第一節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第二節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第三節 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第六編 環境保護
第一章 環境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節能減排
第三節 環境調查
第四節 環保執法
第二章 環境監測
第一節 大氣環境質量
第二節 水環境質量
第三節 聲環境質量
第三章 污染治理
第一節 工業廢水治理
第二節 工業廢氣治理
第三節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第七編 交通運輸
第一章 陸路
第一節 古道
第二節 公路
第三節 鐵路
第二章 水路
第一節 渡口碼頭港口
第二節 航道
第三章 運輸
第一節 公路運輸
第二節 水上運輸
第三節 鐵路運輸
第四節 車輛維修
第四章 公共運輸
第一節 運力
第二節 線路
第五章 運輸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路政運政管理
第八編 供電供水供氣
第一章 供電
第一節 青原區成立前的電力設備
第二節 青原區成立後的電力設備
第三節 農網建設與改造
第四節 供用電
第二章 供水供氣
第一節 城區供水
第二節 集鎮供水
第三節 農村安全飲水
第四節 供氣
第三章 駐區電力機構
第一節 華能井岡山電廠
第二節 吉安供電公司
第九編 郵政通信
第一章 郵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郵路
第三節 業務
第二章 電信
第一節 網路
第二節 業務
第三節 網際網路
第三章 移動通信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業務
第四章 聯合通信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網路
第三節 業務
第五章 鐵通通信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業務
第十編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章 組織建制
第一節 中共青原區委員會
第二節 區委工作機構
第三節 基層黨組織
第四節 區委議事和決策方式
第二章 重要會議和決策
第一節 區委全會
第二節 區黨代會
第三節 發展戰略
第四節 重大工作
第五節 幹事精神
第六節 幹部作風建設
第三章 紀檢監察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違紀違法案件查辦
第四節 行政監察
第四章 辦公室工作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第二節 秘書綜合
第三節 信息督查
第四節 保密機要
第五章 組織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黨員隊伍建設
第三節 幹部隊伍建設
第四節 基層黨建工作
第五節 人才工作
第六節 老幹部工作
第七節 關心下一代工作
第六章 宣傳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理論教育
第三節 新聞宣傳
第四節 社會宣傳
第七章 對台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對台事務
第八章 精神文明創建
第二節 城鄉文明創建
第九章 統戰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合作共事
第三節 對外聯誼
第十章 農村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農村工作部署
第三節 新農村建設
第十一章 政法工作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第三節 和諧平安創建
第十二章 黨校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校舍建設
第三節 幹部培訓
第十三章 信訪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信訪辦理
第三節 信訪機制
第十四章 檔案史志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第二節 檔案建設
第三節 黨史工作
第四節 地方志工作
第十一編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會機構
第一節 代表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二章 區人大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組成人員及工作機構
第二節 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章 主要工作
第一節 監督工作
第二節 人事任免
第三節 議案與建議辦理
第四節 人大代表工作
第五節 鄉鎮人大工作
第六節 信訪受理
第十二編 人民政府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工作部門
第二節 領導成員
第二章 施政紀要
第一節 第一屆(2001~2006)區政府施政紀要
第二節 第二屆(2007~2010)區政府施政紀要
第三章 政務管理
第一節 議事決策方式
第二節 組織協調
第三節 協作交流
第四章 依法行政
第一節 政府法制
第二節 行政服務
第五章 辦公室工作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第二節 綜合政務
第三節 外事僑務
第四節 機關事務
第六章 人事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人員錄用
第三節 人事任免
第四節 公務員管理
第五節 專業技術職務評聘
第六節 人才交流
第七章 勞動監察與勞動爭議仲裁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勞動爭議仲裁
第三節 勞動監察
第八章 機構編制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編制管理
第三節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
第九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三節 工傷保險
第四節 生育保險
第五節 失業保險
第六節 醫療保險
第十章 工資福利
第一節 行政事業工資
第二節 企業工資
第三節 福利
第四節 離休退休
第十一章 就業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就業服務
第三節 技能培訓
第四節 小額貸款
第十三編 人民政協
第一章 政協全體委員會議
第一節 政協委員
第二節 政協全體委員會議議程
第二章 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組成人員與機構
第二節 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節 主席會議
第三章 主要工作
第一節 政治協商
第二節 民主監督
第三節 參政議政
第四節 學習宣傳與文史資料
第十四編 民主黨派工商聯
第一章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青原區支部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二章 中國民主同盟青原區支部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三章 中國民主建國會青原區支部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四章 中國民主促進會青原區支部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五章 中國農工民主黨青原區支部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六章 九三學社青原區支社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七章 青原區工商業聯合會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十五編 人民團體
第一章 工會組織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組織活動
第二章 共青團組織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組織活動
第三章 婦聯組織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組織活動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業務活動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業務活動
第六章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業務活動
第七章 其他人民團體
第一節 消費者協會
第二節 個體私營經濟協會
第三節 老年人體育協會
第四節 計畫生育協會
第五節 紅十字會
第十六編 軍事
第一章 武裝機構
第一節 人民武裝委員會和國防動員委員會
第二節 人民武裝部
第三節 基層武裝部
第四節 武警青原區公安消防大隊
第五節 武警華能中隊
第二章 兵役
第一節 兵役機構
第二節 兵役登記
第三節 兵員徵集
第四節 退役安置
第三章 國防動員、教育和人民防空交通戰備
第一節 國防動員和國防教育
第二節 人民防空
第三節 交通戰備
第四章 民兵和預備役
第一節 民兵
第二節 預備役
第三節 參加地方建設
第五章 重大兵事活動
第一節 古代兵事
第二節 蘇區兵事
第三節 1935年後兵事
第六章 駐區武裝機構
第一節 武警吉安市消防支隊
第二節 武警吉安市支隊教導隊
第三節 南京軍區第四通信總站吉安站
第十七編 政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安全保衛
第三節 刑事偵查
第四節 經濟偵查
第五節 治安管理
第六節 戶政管理
第七節 交通管理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偵查監督
第三節 公訴
第四節 反貪污賄賂
第五節 反瀆職侵權
第六節 監所檢察
第七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八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九節 職務犯罪預防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審判機構
第二節 刑事審判
第三節 民事審判
第四節 行政審判
第五節 案件執行
第六節 立案信訪
第七節 審判監督
第八節 司法改革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法制宣傳
第二節 基層法律服務
第三節 人民調解
第四節 安置幫教
第五節 法律援助
第六節 司法鑑定
第七節 律師工作
第十八編 東固革命根據地
第一章 創建條件
第一節 創建前的革命形勢
第二節 創建前的社會矛盾
第三節 東固地區的地理環境
第二章 中共組織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三章 蘇維埃政權
第一節 革命委員會
第二節 蘇維埃政府
第三節 蘇維埃政府工作
第四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農民協會
第二節 工人組織
第三節 婦女組織
第四節 青年組織
第五節 少先隊、兒童團
第五章 軍事鬥爭
第一節 軍事力量
第二節 戰事戰績
第六章 東固根據地人民的犧牲和貢獻
第一節 東固革命根據地人民的犧牲
第二節 東固革命根據地人民的貢獻
第七章 東固革命根據地的特點和歷史作用
第一節 東固革命根據地的特點
第二節 東固革命根據地的歷史作用
第十九編 綜合經濟管理
第一章 發展計畫
第一節 年度計畫編制與實施
第二節 五年計畫編制與實施
第三節 項目計畫和管理
第四節 爭取資金
第二章 統計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第二節 普查
第三節 統計調研與服務
第一節 工商企業登記與管理
第二節 市場監督管理
第三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四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五節 維護消費者權益
第四章 審計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審計工作
第五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價格與收費
第二節 價格調控
第三節 物價監督
第六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許可證管理
第二節 標準化管理
第三節 計量監督管理
第四節 特種設備與食品安全監管
第五節 產品質量執法
第七章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第一節 安全生產管理
第二節 安全生產教育
第三節 安全生產監察
第四節 安全生產監管
第八章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
第一節 食品監督
第二節 農村藥品質量監督網路
第三節 藥品醫療器械監督
第二十編 經濟概況
第一章 經濟結構
第一節 產業結構
第二節 收入與分配結構
第三節 積累與消費結構
第四節 固定資產投資結構
第二章 經濟發展
第一節 地區生產總值
第三節 工業企業經濟指標
第四節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第五節 工業園區
第六節 外向型經濟、金融、旅遊
第七節 財政收支
第三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收入水平
第二節 消費水平
第三節 城鄉居民儲蓄
第四節 居住條件
第二十一編 財政稅務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收入
第二節 財政支出
第三節 財政管理
第四節 財政監督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稅收收入與結構
第三節 徵收管理
第四節 稅務稽查
第五節 稅收減免
第六節 稅法宣傳
第二十二編 農業
第一章 土地制度
第一節 私有制
第二節 集體所有制
第三節 全民所有制
第二章 種植業
第一節 糧食生產
第二節 油料作物生產
第三節 蔬菜生產
第四節 果業生產
第五節 經濟作物
第六節 綠肥
第七節 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
第三章 養殖業
第一節 生豬生產
第二節 養牛
第三節 家禽養殖
第四節 其他畜禽的養殖
第五節 畜禽疫病防治
第六節 水產業
第七節 飼料生產
第四章 現代農業
第一節 生態農業建設
第二節 農業產業化
第五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農機服務
第三節 農機管理
第六章 農業綜合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財務管理
第三節 經營管理
第四節 行政執法
第七章 農業綜合開發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開發項目
第三節 農業開發主要工程選介
第二十三編 林業
第一章 森林資源
第一節 林業用地
第二節 森林結構
第二章 林木營造
第一節 採種育苗
第二節 造林撫育
第三節 退耕還林
第四節 長江防護林建設
第五節 “一大四小”工程
第三章 森林保護
第一節 護林防火
第二節 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
第三節 野生動、植物保護
第四章 林業產權制度改革
第一節 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
第二節 林業產權制度配套改革
第五章 林政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採伐管理
第三節 林木市場管理
第四節 木材運輸管理
第五節 松樹采脂管理
第六節 林業費用徵收
第七節 山林權屬爭議調解處理
第六章 森林公安執法
第一節 森林公安機構
第二節 森林案件查處
第七章 國營林場
第一節 白雲山林場
第二節 東固采育林場
第三節 灘頭營林林場
第八章 駐區林業機構
第一節 吉安市林科所
第二節 周嶺林場
第二十四編 水利
第一章 水利設施
第一節 蓄水工程
第二節 引水工程
第三節 提水工程
第四節 灌區工程
第五節 水利建設三年大決戰
第二章 防汛抗旱
第一節 防洪
第二節 排澇工程
第三節 抗旱
第四節 人畜飲水工程
第三章 水土保持
第一節 水土流失狀況
第二節 綜合治理
第三節 治理成效
第四章 水政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水政管理
第三節 水資源管理
第五章 駐區水電機構
第一節 吉安市白雲山水利水電管理局
第二節 螺灘水利水電管理局
第二十五編 工業
第一章 工業綜合
第一節 工業發展
第二節 工業門類
第三節 主要工業產品
第四節 所有制結構
第五節 工業管理
第二章 工業園區
第一節 富灘循環經濟工業區
第二節 華能工業區
第三節 梅林工業區
第四節 新工業園區
第三章 招商引資
第一節 機構與招商隊伍
第二節 項目推介與項目引進
第三節 招商政策與措施
第四節 重大招商活動
第四章 河東經濟開發區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園區建設
第三節 綜合管理
第二十六編 商貿
第一章 城鄉市場
第一節 城區市場
第二節 集貿市場
第二章 商業貿易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行業管理
第三節 國內商貿活動
第四節 對外貿易與合作
第三章 供銷合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經營
第四章 個體私營商業
第一節 大型商場(超市)
第二節 飲食服務業
第三節 其他服務業
第五章 糧油貿易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糧食購銷
第三節 糧食飼料加工
第四節 糧食儲運
第五節 直屬糧儲機構
第六章 駐區經貿管理機構
第一節 吉安海關
第二節 吉安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第三節 吉安市菸草專賣局(江西省菸草公司吉安市公司)
第二十七編 旅遊
第一章 旅遊資源
第一節 資源類型
第二節 景區景點
第二章 旅遊設施
第一節 旅遊飯店和旅行社
第二節 旅遊商品
第三節 旅遊交通與通信
第三章 旅遊宣傳推介與接待
第一節 旅遊宣傳與推介
第二節 旅遊接待
第四章 旅遊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行業管理
第五章 旅遊規劃與開發建設
第一節 總體規劃
第二節 景點規劃
第三節 旅遊開發建設
第二十八編 金融
第一章 銀行
第一節 蘇區銀行
第二節 中國農業銀行吉安青原支行
第三節 中國工商銀行吉安市青原支行
第四節 中國建設銀行吉安市分行青原支行
第五節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吉安市青原分理處
第六節 青原區農村信用合作社聯社
第七節 郵政儲蓄
第二章 保險服務
第一節 中國人壽保險吉安市青原支公司
第二節 中國人保財險吉安市青原支公司
第三章 擔保服務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業務經營
第二十九編 教育體育
第一章 私塾書院
第一節 私塾
第二節 書院
第二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學校與學生
第二節 教學工作
第三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學校與學生
第二節 學制與課程
第三節 國小選介
第四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學校與學生
第二節 學制與課程
第三節 政治思想與道德教育
第四節 體育、文藝、衛生
第五節 勞動教育與勤工儉學
第六節 中學選介
第五章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文化技術教育
第二節 職工文化技術教育
第三節 中等專業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
第六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經費投入
第二節 收費管理
第三節 濟困助學
第七章 教育設施與設備
第一節 校園建設
第二節 教學裝備
第八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教師管理
第四節 教學管理
第五節 升學與招考管理
第六節 “兩基”工作
第七節 特殊教育
第八節 學校安全管理
第九章 駐區教育院校
第一節 井岡山大學
第二節 江西省井岡山套用科技學校(吉安農業學校)
第三節 江西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第五節 吉安影視藝術學校
第六節 吉安凱諾商貿經濟管理學校
第七節 吉安市井岡山御美麗鐵道航空科技學校
第十章 體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經費與設施
第三節 學校體育
第四節 民眾體育
第五節 競技體育
第三十編 科學技術
第一章 科技管理
第一節 科技機構
第二節 科技隊伍
第三節 管理工作
第二章 科技活動
第一節 科技研究
第二節 科技引進與推廣
第三章 科技成果
第一節 獲獎成果與專利
第二節 成果選介
第三十一編 文化
第一章 文化機構隊伍
第一節 文化機構
第二節 文化研究團體
第二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民眾文化活動
第二節 農民劇團
第四節 文藝創作
第三章 文化產業
第一節 圖書音像業
第二節 網咖業
第三節 其他文化產業
第四章 廣播電視電影報紙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影
第三節 電視
第四節 報紙
第五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 民間故事
第二節 民間傳說
第三節 民間歌謠
第六章 民間藝術
第一節 民間音樂
第二節 民間器樂
第三節 民間燈彩
第七章 古建築古蹟
第一節 古建築
第二節 古墓
第三節 古遺址
第四節 碑刻石雕
第八章 革命遺蹟紀念性建築
第一節 舊居舊址
第二節 紀念性建築
第九章 文物管理
第一節 文物普查
第二節 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節 文物徵集
第四節 文物維修
第三十二編 醫藥衛生
第一章 醫藥衛生管理
第一節 醫政管理
第二節 藥政管理
第三節 醫護人員管理
第四節 醫療經費管理
第二章 醫藥衛生體制
第一節 經營體制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醫療制度
第三章 醫療機構與設施
第一節 醫療機構
第二節 醫療設備
第三節 醫療技術
第一節 衛生創建活動
第二節 農村改水改廁
第三節 除四害及健康教育
第五章 衛生保健
第一節 衛生監督
第二節 疾控機構
第三節 計畫免疫
第四節 重大傳染病防治
第五節 突發性疾病防治
第六節 保健
第三十三編 社會生活
第一章 民政
第一節 優撫安置
第二節 災害救濟
第三節 社會福利
第四節 社會救助
第五節 社會事務
第六節 移民工作
第二章 老建扶貧
第一節 扶貧對象
第二節 扶貧方式
第三節 扶貧項目資金與效益
第三章 民族工作
第一節 少數民族
第二節 少數民族扶持
第四章 宗教
第一節 宗教管理
第二節 佛教
第三節 道教
第四節 基督教
第五節 天主教
第五章 民俗
第一節 時歲節慶
第二節 生產習俗
第三節 生活禮儀
第四節 其他
第五節 家庭宗族
第六節 畲鄉畲民
第七節 社會時尚
第八節 禁忌陋習
第三十四編 方言俗語
第一章 方言
第一節 青原天玉話
第二節 青原值夏話
第三節 青原富田話
第四節 青原東固畲族方言
第五節 親屬稱謂、社會關係詞語比較
第六節 天玉話同音字彙
第二章 俗語
第一節 日常用語
第二節 地方俗語
第三節 諺語
第四節 歇後語
第三十五編 藝文
第一章 著述目錄
第一節 古代著述
第二節 民國時期著述
第三節 新中國建立後著述
第二章 詩文選
第一節 古代詩文選
第二節 現代詩文選
第三節 歌曲選
第三十六編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記
第一節 古代人物
胡銓
羅泌
鄧光薦
文天祥
胡廣
張貞生
第二節 革命英烈
蕭道德
賴經邦
梁一清
梁明哲
胡海
曾炳春
蕭韶
胡發堅
匡唐偉
彭德大
郭猛
第三節 人民解放軍將軍
袁昇平
梁興初
李作鵬
梁必業
楊懷珠
蔡長風
梁仁芥
李木生
劉世湘
姚國民
劉華香
王力生
廖鼎琳
黎有章
錢江
羅通
劉賢權
任昌輝
余致泉
劉昂
第四節 現代人物
曾貞
羅炳之
劉一峰
彭善坊
毛禮銳
石堅
溫華桂
李貽南
姚世峰
段大明
郭光洲
姚子和
袁功廷
蔣瑛
王中軍
梁必倎
李振山
胡立教
王金生
王昌虎
岳林
潘友宏
蕭德
劉廣德
高詩榮
羅彬
郭光斕
第二章 人物傳略
第一節 古代人物
劉玉
胡公霸
胡盛
胡份
黃龜年
胡鎬
羅良弼
王端禮
胡昌齡
胡籍
胡槻
胡榘
胡士行
胡士武
易南一
羅耕
劉子俊
鐘寅
劉欽
羅曾
顏浩
胡壽昌
徐用忠
徐鉞
顏伯瑋
黃瓚
施益
蕭寬
李萼盛
胡縉
蔣端
李操義
曾皋
劉冠南
胡接輝
施逢元
蔣國光
施男
彭殿元
段酃
劉子輔
宋昌宗
匡家謀
郭光祥
劉珏
麻敬業
蔡繩志
匡汝諧
胡理明
蔡繩智
第二節 革命英烈
汪耀蒽
胡嘉駒
胡發興
劉經化
陳東初
高克念
汪雲從
朱忠村
錢恩龍
李雲泗
錢恩(鶉)
胡立照
胡建燦
胡顯通
第三節 現代人物
鄒鵠
歐陽豪
胡嘉詔
劉夷
曾道炳
張斐然
劉九峰
劉剛
陳銓允
唐三山
蕭炳炎
毛健吾
匡錢升
施德宜
戴忠元
陳誠巨
王治民
劉明柱
郭斌
蔡斌
戴發生
匡君松
劉敘明
胡彬
楊傳煥
蕭明清
林國倫
謝水俚
郭矩
毛禮鎂
毛智漢
匡遠倫
第三章 人物簡介
第一節 新時期將軍
梁必(侵)
潘建新
徐莉莉
第二節 副司(局、廳)級以上人物
王敬群
闕貴善
劉傳源
王際賢
錢野
劉磁生
王昭悠
陳志明
劉保華
劉理達
林翹銀
張群年
李小三
第三節 其他各界人物
毛祖坤
麻德明
毛智鳳
毛禮鐳
蕭純槐
郭世鐵
阮芳憶
蕭世愈
顏生根
鄭遠榮
龔鵬程
楊慧芝
夏才生
胡力爭
何真
李友禮
曾春玉
梁仁俊
第四章 人物表錄
第一節 進士
第二節 革命英烈
第三節 紅軍、老幹部
第四節 民國人物
第五節 副處(縣、團)級以上人物
第六節 區直行政事業正科級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
第七節 鄉鎮(街道、場)黨政主要負責人
第八節 區外副高以上職稱和高學歷人物
第九節 區內副高以上職稱人物
第十節 榮獲省、部級以上表彰的先進集體與模範人物
第十一節 革命烈士名錄
編後記
《青原區志》資料采寫人員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