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2023年全市交通運輸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交通運輸發展,全面推進“1155”大交通計畫,強力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著力最佳化交通運輸服務供給,著力推動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邁出交通運輸發展新步伐,奮力當好合肥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
一、堅持不懈推進黨的建設
1.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堅決做到“三個務必”,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貫穿理論武裝全過程,繼續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嚴格落實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每月不少於1次的集中學習、每季度不少於1次的學習研討,充分運用“學習強國”“安徽幹部教育線上”等平台載體,推動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合肥交通運輸系統落地見效。
2.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嚴格落實黨建工作制度,嚴肅開展黨內組織生活,以常態化“星級黨支部”創評為抓手,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提檔升級,力爭系統內星級黨支部占比85%以上。以強黨性提素質為重點,組織開展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集中教育培訓。每季度開展1次黨建督查,落實基層黨組織“雙向報告”和黨員學時登記等制度,紮實開展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工作。
3.不斷強化幹部隊伍建設。緊緊圍繞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這一目標,統籌做好全系統人才招錄和幹部隊伍崗位晉升、選拔交流等工作。建立局機關事業單位年度績效獎分配機制,健全完善公務員平時考核制度,督促局屬事業單位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改進機關公務員和局屬單位年度考核工作,配合做好市委對局領導班子和市管幹部綜合考核工作。妥善解決系統內幹部職工歷史遺留問題。加大幹部教育培訓力度,幹部教育培訓參訓率不低於50%,圍繞最新理論和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講座4次,提升幹部隊伍素質。
4.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和省十一屆紀委三次全會、市紀委十二屆三次全會要求,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每半年召開一次黨風廉政專題會議,聚焦“關鍵少數”,落實“一崗雙責”。圍繞行業重點領域,聚焦民眾身邊腐敗和損害民眾利益問題,持續推進“四小四大”專項整治;組織開展參觀警示教育基地、旁聽職務犯罪案件庭審等“四個一”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省委、市委實施細則,堅決糾治“四風”,嚴厲查處違規違紀違法行為,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反腐。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一改兩為”部署要求,加強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執行,建立工作機制、組建督查隊伍,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每月開展1次效能督查。
5.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每季度開展行業意識形態風險研判,強化意識形態陣地管理,抓實抓細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教育職工、指導實踐。
6.加強精神文明和新聞宣傳工作。持續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建設。做好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包河大隊“紅色雙槳”品牌創建工作,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加強新聞宣傳和政務新媒體管理,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圍繞中心工作,加強主題策劃,開闢理論宣傳專欄,持續講好交通故事,傳遞交通聲音。
二、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7.加快高速公路及互通立交建設。實施高速公路項目345公里。建成滬武高速無岳段、雙鳳互通立交。加快推進G9912合肥都市圈環線北環(G3611滁合周)、S92滁合高速合肥支線等在建項目進度,推動G4222和襄、西環(S19淮桐)、S90蕪合高速合肥支線等新開工項目規模化施工。力爭開工建設S18寧合、S11巢黃、S30銅商二期等高速公路項目。推進都市圈環線南環段、S24杭合等項目前期工作。
8.加快國省幹線公路建設。力爭建成通車G206公路(吳山至南崗段)、S319軍二路兆河特大橋、G329西大路柘皋段、引江濟巢段S319白湖大橋、S319姥山大橋、S316沐集大橋、S102烏曹路二期、G330合銅路百大物流園等項目。加快推進S351盛同路盛橋至白山段、G312合六路(南崗鎮-侯店路)、G312合六路(新橋大道-侯店路)工程等在建項目進度。開工建設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新橋大道至小廟界、肥西段)、方興大道東延、G329西大路肥東段、G206滁河乾渠至南崗等項目。啟動長豐大道、繁華大道西延、S215高亮至定遠界、S324元疃至長豐界、S327梁園至新站界等一批國省幹線公路前期工作。打造幹線公路品質工程,爭創1個省級優質工程獎項目。
9.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130.849公里,總投資7.49億元,實現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和農村公路鋪裝率100%。繼續支持肥東縣創建成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長豐縣申報創建全國示範縣、廬江縣創建省級示範縣,逐步實現合肥市縣域全部建成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繼續命名市級“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積極打造一批省級品質示範路。
10.加快水運建設發展。編制《合肥江淮聯運中心建設方案》。完成兆西河通江一級航道郭公河線路入江方案預可行性研究,爭取將兆西河高等級航道在《安徽省幹線航道網》中按一級航道規劃。實施南淝河、西河航道養護工程31公里,推進東航碼頭主體工程形象進度年內完成過半,廬江佑順碼頭完成水工部分工程建設。加強港口岸線管理,研究出台《合肥市港口岸線精細化管理實施細則》,遴選若干重點作業區,啟動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並爭取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啟動《合肥市主要貨類公用碼頭港口岸線利用效率指標》研究工作。
11.提升公路養護水平。組織實施2023年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養護項目,計畫投資5.5億元,實施國省幹線養護項目89個。實施農村公路養護工程926.2公里,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服務保暢水平。實施城市生命線(公路橋樑)三期工程、杭埠河特大橋健康監測系統建設。編制智慧公路(養護)項目實施方案,力爭納入安徽省在役幹線公路基礎設施與安全應急數位化試點項目。繼續開展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安徽合肥)儲備中心建設研究工作。
12.強化要素保障。建立交通建設項目用地保障會商機制,解決土地、風景名勝區規劃等“卡脖子”難題。對接屬地政府,釐清征遷任務,全力化解項目開工前征遷問題,力爭淨地交付。全力保障重大交通項目資金,探索推進基金、專項債、PPP等融資模式,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破解項目建設資金難題。提前籌劃2024年部門預算,為行業建設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三、最佳化提升運輸服務質效
13.持續最佳化調整運輸結構。協同對接蕪湖市,做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申報工作,爭創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全力推進在創國家、省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建設,培育1-2家省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創建主體,加大與長三角和沿江港口合作力度,構建公鐵、鐵水聯運大通道,為物流業與製造業聯動融合發展提供交通力量。
14.不斷提升運輸服務品質。推進客運服務轉型升級,全面推進市區與城鄉公交服務一體化,大力支持推動縣(市)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創建工作。推進客貨郵深度融合,提升農村物流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完成廬江縣12個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建設,創建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推進“網際網路+”物流新業態,規範網路貨運經營活動,支持引導網路貨運新模式健康發展。紮實做好行業從業人員考試考核工作。
15.鞏固擴大保通保暢成果。貫徹落實新冠疫情“新十條”最佳化措施和第十版防控方案,最佳化貨運車輛通行管控,提升貨運效率,全力保障交通物流網路穩定暢通。全力做好醫療、能源、糧食、民生、外貿等各類重點物資安全高效運輸。統籌落實減稅降費、財政金融以及交通物流再貸款等支持政策,指導行業市場主體用足用活政策,更好惠及交通運輸市場主體,進一步促進交通物流暢通發展。
四、持續提升公共運輸服務水平
16.鞏固公交都市創建成果。繼續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不斷最佳化公交線網布局,發展微循環公交線路,探索發展定製公交、特色公交等多元公交服務,計畫新開通線路10條,最佳化調整50條,開通定製公交30條。鞏固建制村通公交工作成果,提升城市和城鄉公交服務均等化水平。高標準完成2022年度全省城市公共運輸發展水平績效評價,做好交通運輸部組織的城市公共運輸乘客滿意度調查、專家集中評議及實地督查迎檢工作,全力做好國家公交都市建設動態評估。
17.推動公共運輸一體化發展。推進合肥市“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規劃,聚焦最佳化軌道與公交接駁、慢行交通融合,統籌利用各種公共運輸方式,最佳化調整公交軌道接駁線路10條,進一步完善出行“最後一公里”線網,形成“捷運+公交+慢行”的城市大交通網路。組織開展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和2、3號線延長線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
18.提升民眾出行滿意度。持續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大力宣貫落實《合肥市出租汽車管理辦法》,推動配套政策規定落地,統籌發展巡遊車、網約車,做好新一輪巡遊車經營權轉換,持續推進網約車協同監管和合規化工作,確保網約車訂單合規率在全國中心城市排名前十,探索建立小微型汽車租賃行業管理服務機制,持續開展共享腳踏車企業服務質量考核,更好地滿足公眾出行需求,切實提升服務質量,構建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進一步加大12345交通分中心熱線受理問題督辦,提升社會滿意度。
五、全力保障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穩定
19.構建行業綜合應急預案體系。堅持預防為主、防救結合,構建交通運輸應急預案體系,編制1個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15個行業領域專項應急預案,並與省交通運輸廳“1+15”應急預案體系相銜接。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不斷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20.加大行業重點領域排查治理。聚焦“兩客一危”企業、公路水運危大工程、渡口等最不放心、最不託底的對象和部位,強化安全監管和隱患治理,抓好重點時段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進一步完善“雙控”機制,建立風險分級管控清單,跟蹤整改到位。組織第三方開展安全風險評估、隱患排查。探索建立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信息化小程式,提高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化、可視化。力爭實現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常態化做好掃黑除惡工作。完善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體制機制。
21.強化行業矛盾風險防範化解。加強接訪下訪、閱批民眾來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對重點信訪問題,實施領導包保責任制,集中化解信訪積案和突出問題。加強與公安等部門聯動,收集行業涉穩動態,及時掌握貨車司機、出租汽車司機、新業態從業人員等利益訴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協同處置行業突發事件,切實為民眾解決實際困難,全力維護行業安全穩定。
六、著力提升交通運輸治理能力
22.高質量做好機構改革“後半篇”文章。圍繞交通運輸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以理順職能為著力點,結合機構改革後“三定”規定落實情況,聚焦主責主業、突出重點關鍵、強化協同配合,進一步調整最佳化機構職能職責,提升部門行政效能,完善行業體制機制。不斷深化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改革,出台執法協作實施細則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建立完善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協作機制,充分激發改革效能。
23.不斷深化法治交通建設。堅持依法治理,持續做好依法行政、法治政府部門建設責任落實等重點工作,紮實推進依法治交。加強執法監督,組織實施年度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活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完善與新業態發展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加強交通運輸法治文化建設,遴選1-2個基層站所實施宣傳陣地示範點建設,創新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做好八五普法中期評估。
24.加快推進“四基四化”建設。全面推進綜合執法規範化建設三年行動,建成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南淝河大隊、肥西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八中隊等6個“一市一縣一示範”標準化基層執法站所,基本完成全市交通運輸執法形象“四統一”。以基層執法站所“四基四化”建設為契機,通過政府調劑、修繕改造等方式,改善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瑤海大隊、治超大隊等基層站所辦公條件,完成11個基層執法站所維修改造,積極協調市財政局、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統籌推進基層執法大隊辦公用房調配調劑工作。持續抓好執法隊伍輪訓和崗位練兵,全面促進隊伍素質、硬體設施、基礎制度、信息化建設提檔升級。
25.強化部門預算管理。結合交通建設規劃和行業管理需要,提前籌劃2024年部門預算,編實編準項目預算,實現資金與項目有機結合,為行業建設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加快財政預算資金執行進度,以項目推進實施為根本,抓項目促支付,把資金落實到縣區和建設項目,確保項目資金支出進度與序時任務同步。推進預算項目績效管理,促進績效目標按期實現,加強運行監控,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盤活系統資產,加強合理利用。
26.加大推動智慧交通建設。強化創新驅動,深化信息系統整合,統籌推進合肥綜合交通運行協調指揮系統(TOCC),加快推進合肥市智慧交通管理服務平台(一期)、郵政業安全監管系統、合肥市公路管理服務平台等項目。支持配合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園區自動駕駛先導套用試點項目建設。
27.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發展。持續做好行業污染防治,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強化清單化閉環管理。推進國家級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實施。加強港口碼頭、道路運輸、公路建設領域污染防治工作,持續開展船舶水污染防治,做好282艘船舶受電設施改造工作。持續強化超限超載治理,開展跨市聯動治超行動。持續推進新能源公交規模化套用,公共運輸新能源運營車輛占比80%以上。做好純電動巡遊出租汽車推廣使用,穩步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研究出台實施方案及獎補方案。持續做好巢湖禁捕退捕工作。
28.持續創優交通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政務服務審批流程,推進一般性事項審批環節和時間均減少20%,實現網約車和貨運經營等多部門聯合辦理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提升“跨省通辦”辦理成功率和好評率。持續打造交通示範視窗,開展涉企經營事項代辦幫辦服務,推進12345交通分中心熱線全過程線上辦理,積極開展為企服務走訪調研,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完成巢湖綜合檢測中心的改革劃轉工作,加快推進巢湖路橋等企業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工作,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監管效率,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29.深化“信用交通市”建設。完善信用體系建設管理制度,強化信用信息套用,組織開展首批“信用交通縣(市)”建設試點工作。健全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進一步提高信用信息歸集準確率、及時率,加大信用交通平台套用,探索實施更多“信用+交通出行”和“信用+為企服務”場景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