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儒艮自然保護區

合浦儒艮自然保護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營盤港-英羅港儒艮自然保護區成立1986 年4 月,當時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 年10 月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函〔1992〕166 號),名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正式成立,保護區管理站是儒艮保護區的管理機構,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保護區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境內,東起合浦縣山口鎮英羅港,西至沙田鎮海域,海岸線全長約20km,其界線坐標(21°30.00′,109°38.50′)、(21°30.00′,109°46.50′)、(21°18.00′,109°34.50′)、(21°18.00′,109°44.00′)四點0m等深線以下的海域內,面積約350km2,其中核心區約132km2,實驗區約108km2,緩衝區約110km2,是我國唯一的以儒艮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這一海域生長大片海草,海洋環境質量好,有海底深槽供儒艮棲息,是儒艮的理想活動家園。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動物之一,也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儒艮俗稱“美人魚”,因雌儒艮哺乳時像人一樣擁抱幼仔,乳部露出水面而得名,是中國國家一級瀕危珍稀哺乳類保護動物。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所屬地區:廣西合浦縣
  • 面積:350平方公里
  • 地位:中國唯一的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概況,工作成績,交流合作,動物資源,主要任務,研究價值,發展建設,

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唯一的以儒艮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境內,東起合浦縣山口鎮英羅港,西至沙田鎮海域,海岸線全長約20km,其界線坐標(21°30.00′,109°38.50′)、(21°30.00′,109°46.50′)、(21°18.00′,109°34.50′)、(21°18.00′,109°44.00′)四點0m等深線以下的海域內,面積約350km,其中核心區約132km2,實驗區約108km2,緩衝區約110km2。世界上僅存有5個種群的儒艮,主要分布在非洲東南部、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和中國北部灣沿岸。儒艮主要生活在熱帶淺海中,以二藥藻喜鹽草等水生植物為主食。雌儒艮平均三年產一仔,因其哺乳時用前肢擁抱幼仔,頭部和胸部露出水面,猶如人在水中游泳,故有“美人魚”之稱。 儒艮身體呈紡錘形,頭骨厚大,前肢呈鰭頭,後肢退化,尾鰭宛如新月。一般體長在一米至三米,體重有的超過一千公斤。它行動緩慢,活動範圍相對固定,並有靠近淺水域棲息的習慣。這種動物喜歡吃二藥藻喜鹽草等水生植物,用肺呼吸,每隔十多分鐘就要浮上水面用鼻子換氣,不然就會被淹死。由於缺乏應有的保護,北部灣沿岸一帶的儒艮一度遭到大量捕殺,同時由於生長環境遭到破壞,這裡的“美人魚”數量急劇減少。

工作成績

(1)1987年,為了摸清保護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廣西海洋研究所與廣西北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聯合對合浦沙田至大風江一帶海域的儒艮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並編定了《廣西合浦沙田——大風江儒艮自然保護區調查報告》,為儒艮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提供基礎資料。
儒艮儒艮
(2)1994年,廣西海洋研究所、廣西北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和北海市環境保護所聯合對合浦營盤——英羅港儒艮自然保護區進行調查,完成了《廣西合浦營盤——英羅港儒艮保護區調查研究報告》,該報告為確定保護區範圍提供了科學依據。
(3)1996年完成《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及總體規劃》,對儒艮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科學的規劃。該《總體規劃》已於1997年由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區計委國土辦、區科委等20多個單位的有關專家進行評審,該成果技術水平達到中國國內同類水平,對保護區的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該《總體規劃》已獲廣西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4)1998年8月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5)1998年9月編制《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工作方案》,並已於1998年11月至1999年1月對保護區內的海水質量及海草資源現狀進行了系統調查,且編定了該《調查報告》。
(6)1999年3月申報《廣西合浦沙田——英羅港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調查研究》課題。該課題已獲區環保局審批通過並已完成。
(7)積極開展宣傳工作,1997年-1999年7月先後撰寫《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儒艮》、《保護“海牛”,刻不容緩》、《淺談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有效管理》等數篇論
文發表於《北海日報》、《廣西日報》、《廣西環境科技監測》、《環境天地》等報刊。2000年3月在北海市北部灣廣場開展了一期宣傳活動,在興港鎮石頭埠、沙田鎮、紅樹林英羅管理站各設立一塊宣傳牌。 (8)從1999年起,每年進行2-3期海草資源調查、3期海水水質監測,為保護儒艮和中華白海豚積累了較豐富的基礎資料。
儒艮儒艮
(9)2000年1月—2001年12月,開展了《儒艮及其它珍稀海生哺乳動物資源調查》。
(10)2003年5月,保護區建成第一期管護設施(海上燈樁一座、海上燈浮界標4座)。
(11)2003年5月——2004年9月,保護區與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展了《北部灣儒艮、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種群數量、分布和保護對策研究》。
(12)2005-2008年,保護區參加“UNEP/GEF‘扭轉南中國海和泰國灣環境退化趨勢’項目之中國海草專題國家活動”—中國合浦海草示範區項目工作及“UNDP/GEF中國南部沿海生物多樣性管理項目”。
(13)2008年10月,《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工程項目》批覆實施。
(14)2010-2012年,保護區與南京師範大學調查編制《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鄰近水域重要水生動物多樣性調查與資源保護對策報告》,並編寫《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綜合考察報告》。
(15)2010年12月,保護區編制《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十二五”建設規劃》。
(16) 2015年12月,保護區實施海草異地移植恢複試驗。
(17)2014年,加入農業部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同時為強化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保護區與粵閩桂三省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廈門珍稀海洋物種保護區和江門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成立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
(18) 2016年8月,保護區編制《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6~2025年)獲國家環保部批覆。
(19)2016年11月,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批准(農漁資環便〔2016〕295號)保護區管理站成為全國海洋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網路成員單位。
(20)2016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批准保護區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單位。
(21)2017年12月,編制完成保護區生態監測調查報告和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研究報告(2012-2017年)
(22)2017年12月,農業部漁業漁政局主辦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畫(2017-2026年)啟動儀式暨中華白海豚聯盟成立大會,聯盟由四個發起保護區擴展至科研院所、救護網路、保護區和漁政管理部門等五十多家成員單位。
(23)2018年5月,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發起的中國海龜保護聯盟在三亞成立,儒艮保護區作為四家保護區成員代表加入了聯盟。
(24)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交流合作

北京大學遺傳資源研究所著名教授潘文石先生也多次率領研究小組到合浦儒艮自然保護區站講學、調查研究,並介紹國外儒艮等珍稀瀕危動物的最新動態及管護的先進經驗;與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鯨豚保護基金組織、香港海洋環保協會、安微省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等科研及管理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並進行互訪交流。
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
王敏斡先生與香港鯨豚研究計畫所研究主任、鯨豚研究專家洪家耀博士,香港環境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海草研究專家方靜威博士來到沙田,與保護區工作人員開展調查工作;
南京師範大學遺傳資源研究所楊光博士、徐信榮老師到我站講授有關海獸擱淺救護與處置知識,講授海獸野外調查的技術要求等知識;
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就“UNEP/GEF‘扭轉南中國海及泰國灣環境退化趨勢’項目中國海草專題國家活動”課題合作進行海草調查研究;

動物資源

儒艮[Dugongdugon]
別名:海牛、“海馬”、人魚、美人魚、南海牛。
分類地位:隸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海牛目(ordersirenia),儒
艮科(dugongidae)瀕危等級:瀕危(E),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
分布:儒艮廣泛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的大陸沿岸水域和島嶼間。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海南廣西廣東台灣省南部的沿岸海域,海南省東方縣港門灣、白馬井洋浦港、澄邁縣東水港,廣西防城縣竹山港至合浦縣對達港(現沙田港),廣東省電白縣博賀港和陽江縣閘坡港。
體徵:新生儒艮體長1—1.5米,重約20千克。成年最大儒艮長約3.3米,重400千克以上。
儒艮的嘴吻向下彎曲,前端成為一個長有短密剛毛的“吻盤”,鼻孔活瓣狀,位於吻端,皮膚大體平滑,並有稀疏短毛。尾葉之前是側扁的尾柄,有一個中央缺刻。雄性具突出的獠牙,身體比海牛科更呈流線型,鰭肢無指甲。成體背面藍灰色,腹面稍淺。幼體呈淡奶油色。
生物學行為:儒艮的食物為各種類型的海底植物,主要為海草。通常成群活動,記錄到的潛水時間達8分鐘。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有繁殖行為,某些分布區6至9月為產仔高峰期,妊娠期約13—14個月,每胎產一仔。
中華白海豚[Sousachinensis(Osbeck)]
中華白海豚是近海暖水性小型齒鯨類,俗名華白豚,太平洋駝海豚,白
牛(廣西),閩港台澳的漁民譽稱它為媽祖魚,隸屬脊索動物門、獸綱(哺乳綱)、鯨目,海豚科,是二次下水的海獸。由於人為的傷害和自身的生理弱點,已成為海洋生物中最瀕危的一類。分布:中華白海豚在東至澳大利亞北部和中國南部近海,經印度尼西亞及印度洋的沿岸水哉,到非洲南部都有發現,它們棲息於熱帶和暖溫帶的沿岸水域,進入潮間帶的紅樹林、河口和江河。在中國主要棲息在大陸沿岸水域,南起北部灣,北達長江口。在北部灣珠江口和香港、廈門、金門附近等的水域常年可見
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
體徵:已知雄性最大個體為3.2米,雌性為2.5米,已紀錄的體重達284千克,新生仔豚體長約1米。
中華白海豚特徵是粗壯的身體及長而明顯的喙。多數種群背鰭位於背中部的肉峰或嵴上。而其他種群,嵴消失或不顯著。雌性大於雄性,且其背部及尾柄的嵴更大。體色隨年齡及地區而變化,在大多數地區,淺色的幼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彎暗,變為上體鉛灰色,下體淺灰色。在印度洋西部和中國沿岸,幼體時呈暗色,隨年齡的增長逐漸變淺,成體為帶粉紅的白色並有一些斑點。
生物學行為:中華白海豚的種群通常由10頭以下組成,但有些豚群含有的個體達30頭。這些豚群常平行於海岸慢慢地巡遊,它們作適度的跳躍動作,但並不經常乘浪。主要攝食近岸、河口附近的魚類。

主要任務

1 保護以儒艮和中華白海豚為主的珍稀海生動物及其棲息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2 保護儒艮的主要食料——茜草、龜蓬草等海生植物;3 依法查處破壞保護區的各種違法行為;
漁民捕魚歸來漁民捕魚歸來
4 開展對儒艮和中華白海豚等珍稀海生動物種群及其生活習性、活動規律、棲息環境等的調查研究及救護工作;
5 開展保護儒艮和中華白海豚等珍稀海生動物的宣傳和科普教育活動;
6 防止沿岸及海上船隻“三廢”對保護區的污染。
7 今後將建立北部灣海獸救護中心和完善海獸擱淺和誤捕網路,以應付緊急情況。擱淺網路中心負責建立各地擱淺的擱淺救助小組;建立發現報告制度;在發現海獸仍存活時,首先給予及時、恰當的救助;
8 加強儒艮、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保護和恢復;繼續加強對儒艮、中華白海豚及其棲息地的監測和科學研究;
9 加強立法和宣傳教育活動;
10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機構和能力建設。

研究價值

儒艮是世界上珍貴稀有的海洋哺乳動物,是中國43種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之一,屬中國國家級保護動物,對於研究生物進化、動物分類極具參考價值。
多年來,由於人們對儒艮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儒艮及其生態環境慘遭破壞,儒艮難以生息繁衍,幾乎瀕臨滅絕,保護儒艮已迫在眉睫。保護區內還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Ⅱ級保護動物江豚、海龜等,建立保護區是為了保護儒艮、中華白海豚等珍稀海洋生物不受為的破壞,促進儒艮、中華白海豚資源的恢復和發展,這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及開展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著名生物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潘文石一直對儒艮的生存狀況非常關注。他表示,對儒艮的保護必將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中其它生物的生存及保護,也將影響我們對整個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美人魚”學名儒艮,屬於“瀕臨滅絕的海洋珍稀動物”,是中國目前僅有的兩種一級保護海洋類哺乳動物之一。它們以淺海海溝中的海藻、水草等為食,喜歡群體活動,無自衛能力,其妊娠期一般為13至14個月,每胎只產一子。儒艮目前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的大陸沿岸水域及島嶼間。在中國廣西廣東、台灣等省沿海,都有它們的蹤跡。而北部灣的廣西合浦縣沙田海域,是中國最主要的儒艮棲息地。1980年後,儒艮的生存遇到了危機:它們喜愛的食物海草被漁民拖網作業時破壞;淺海被養殖場割據;海水也受到了污染,人們懷疑這裡的儒艮可能已經滅絕或者遷移。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了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350平方公里。2001,自然保護區所在地沙田鎮的居民又在附近海域看到了儒艮。

發展建設

2003年3月31日,隨著3號燈浮安裝成功,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界標首期工程竣工,從此保護區的執法管理有了明顯的界定範圍。這也標誌著世界珍稀海生哺乳動物——儒艮從此有了一個安靜的家園。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誌配置總投資137.8萬元,工程分兩期實施,在保護區內共設定燈浮、燈樁各6座。首期投資41.5萬元,包括4座燈浮、1座燈樁。該工程由廣東海事局北海航標處設計施工。
遊客發現“美人魚”遊客發現“美人魚”
長期以來,由於保護區周界沒有明確的標誌,造成管理人員海上執法困難。周圍一些漁民為了眼前利益,經常進入保護區捕魚作業,使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物資源銳減,“美人魚”日漸難覓“芳蹤”。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儒艮資源及其生態環境,保護區管理站利用中國國家專項資金,建立保護區界標,使保護區有了明確的界限範圍,這對於促進保護區管護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保護區的海上執法管理提供了清晰的必不可少的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