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言爾志

各言爾志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原文,譯文,注釋,含義,

原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

顏回、子路在孔子身邊陪著。
孔子說:“為什麼不說說你們每個人的志向呢?”
子路說:“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即使用壞了,也不遺憾。”
顏淵說:“願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
子路說:“我們想聽聽老師您的願望。”
孔子說:“使老人能過得安適,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輕人歸依我。”

注釋

1待:在旁邊陪著。
2.顏淵顏回,孔子的學生。
3.季路:子路,孔子的學生。
4.子:指孔子。
5.盍:何不。
6.裘:衣袍。
7.敝:原意為名詞,破舊,此處用作動詞,用破。
8. 伐 :誇耀。
9.善:長處。
10.施勞:表白功勞。
11.安之:使他們得到安適。

含義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有一天,顏淵和子路站在孔子旁邊閒談,孔子就說:“盍各言爾志。”“盍”是一個虛字,中國古文裡經常有“盍”“夫”這類虛字,等於我們現在的“思”、“那么”。他說:你們年輕的一代,把你們的願望、志向講出來聽聽看。在這裡,我們等於在看話劇,台詞中表現了孔子學生的個性,也烘托出孔子的教育手法。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這完全代表了子路的個性。子路是很有俠氣的一個人,胸襟很開闊。他說,我要發大財,家裡有幾百部小轎車,冬天有好的皮袍、大衣穿,還有其他很多富貴豪華的享受。但不是為自己一個人,希望所有認識我的人,沒有錢,問我要;沒飯吃,我請客;沒房子,我給他住。氣魄之大,令後人敬佩。
而子路的是俠義思想,氣魄很大,凡是我的朋友,衣、食、住、行都給予上等的供應。“與朋友共”的道義思想,絕不是個人享受。“敝之而無憾”,用完了,拉倒!
顏淵卻是另一面的人物,他的道德修養非常高,與子完全兩個典型。他說,我希望有最好的道德行為、最好的道德成就,對於社會雖有善行貢獻,卻不驕傲。“伐善”的伐,就是誇耀。“無伐善”,有了好的表現,可是並不宣傳。
“無施勞”,自己認為勞苦的事情,不交給別人。“施勞”的意思,我主張這樣解釋。在上面也提到過,聖賢與英雄的分野: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聖賢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所以聖賢比英雄還要難。換句話說,英雄可以施勞,把自己的理想,建築在別人的煩惱、痛苦上。聖賢則不想把自己的煩惱、痛苦放在別人的肩膀上,而想擔起天下人的煩惱與痛苦。
所以顏淵講“無施勞”,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煩惱痛苦放在別人身上,這是顏淵的所謂“仁者之言”。
一文一武這兩學生的理想志願完全不同,都報告完了。孔子聽了以後,還沒說話,我們這位子路同學,可忍不住,發問了,老師!你先問我們,你的呢?也說說看。
孔子說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就是禮運大同篇思想的實現,這是最難做到的了。這三點一看就與眾不同。孔子之所以為聖人,成為了不起的教育家、哲學家……便是因著他的這種思想,這種氣度。
“老者安之”,社會上所有老年的人,無論在精神或物質方面,都有安頓。“朋友信之”,社會朋友之間,能夠互相信任,人與人之間,沒有仇恨、沒有懷疑。“少者懷之”,年輕人永遠有偉大的懷抱,使他的精神,永遠有美好的理想、美麗的盼望。也可以說永遠要愛護他們,永遠關愛年輕的一代。我們仔細研究,如果這三點都能做到,真是了不起的人。
因為這三點,對上一代,自己這一代,以及下一代都有交代。此即所謂聖人境界,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