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季路侍,又名 《各言爾志》,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顏淵季路侍》
- 作品別名:《各爾言志》
- 創作年代:春秋戰國
- 作品出處:《論語·公冶長第五》
- 文學體裁:語錄體
- 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人物簡介,孔子,顏淵,季路,
作品
原文
注釋
憾:抱怨 信:信任
譯文
顏淵、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顏淵:名回,字子淵。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人名可不譯)。孔子說(子:男子的尊稱,這裡指孔子):“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盍:何不)?”
子路說:“(我)願將我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裘:泛指衣服。“輕”字為衍文,是因《論語·雍也》中有“衣輕裘”而誤衍。“裘”:本指皮衣。共:動詞:指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車馬、衣裘用破,用壞。敝:使動用法。憾:懊惱)。”
顏淵說:“(我)願做到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伐:誇耀),不把勞苦的事加在別人身上。”
子路說:“希望(願的古義)聽聽您的志向。”
孔子說:“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輩的人(朋友)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歸依我。”
人物簡介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逝世後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國十大思想家之一,有"百世師表"之稱。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後裔。周滅商後,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氏生下孔子。由於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仲為第二的意思,叔梁紇的長子為孟皮,孟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於種種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沒有過大的作為,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樑。
顏淵
顏淵勤奮好學,不為生活艱苦所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儘管顏淵沒有著述傳世,但他以其習行與品德,為後世儒者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
季路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仲由除學六藝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他敢於對孔子提出批評,勇於改正錯誤,深得孔子器重。孔子稱讚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又說:“我的主張如果行不通,就乘木伐子到海外去。那時跟隨我的怕只有仲由了。”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衛莊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弒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纓,從容就義。 仲由為人果烈剛直,有勇力多才藝,事親至孝。18歲時,適逢孔子東遊到卞,受到孔子賞識。孔子設禮相誘,收其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