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逸客

司馬逸客(711年),字隱朝。唐朝官員,史籍無傳。神龍初(705—706)司馬逸客為河西節度使,以檢校涼州都督,兼赤水軍及九姓、隴右諸軍州節度等大使、同城道大總管,兼右御史中丞。

景雲二年(711)夏卒於長安,十一月葬於洛陽。

武則天朝,嘗從相王北征。李乂有詩送之,稱為員外。

基本介紹

  • 全名:司馬逸客
  • :隱朝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逝世地:長安
  • 安葬地:洛城南七里龍門鄉之平原
  • 主要作品雅琴篇
  • 最高官職:刑部侍郎
人物生平,定襄起家,北征突厥,節度河西,奉詔還京,個人作品,主要成就,史料記載,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定襄起家

墓誌開篇詳細交代祖輩家世,攀附於晉皇室司馬氏。志文隨後擷取司馬逸客年少時軼事,描寫其早慧和志向,為其後來在河西隴右主持軍政埋下伏筆,稱:“志學之年,便有大節。雖博觀郡籍,手不輟卷。而尤好孫吳之書,偏耽管樂之術。乃撫體長嘆曰:‘班仲升、杜元櫻坑凱,吾之友也,安能作書生乎?’”志學之年十五歲便已博覽本郡圖書典籍,且心有偏好,尤喜“孫吳之書”和“管樂之術”,而且司馬逸客自言要做投筆從戎的班超(班仲升)、西晉伐吳統帥杜預(杜元凱)那樣的名將。
永隆元年(680年),為定襄道大總管、禮部尚書裴行儉所奏,以為軍謀,功成授上柱國
垂拱二年(686年),應制舉,通乙科,敕授鄭州管城尉,轉緱氏主薄。
武則天代唐時,利用刑罰嚴酷地打壓政治對手,特別是李唐皇室及其黨羽。上奏女皇應該奉行堯舜之道,不可濫殺為由,在他距離洛陽極近的轄區內平反冤獄。尋加朝散大夫,行陝州司功,俄拜洛州司戶參軍事

北征突厥

掌管刑法成為小有名氣的官員之後,司馬逸客又轉任夏官員外郎,夏官是武則天在垂簾聽政的光宅元年(684年)由兵部改名而來,夏官員外郎即兵部員外郎。通觀司馬逸客仕履歷程,這是一個重要轉折,他開始轉向軍務、邊務。墓誌仍然採取虛寫,既沒有紀年可考,也未點明具體事件。
不過,幸好在唐人詩歌中留下兩首與此有關的贈詩。沈佺期李乂一起寫下兩首同題詩《夏日都門送司馬員外逸客孫員外佺北征》,題注為“時相王為元帥,魏大夫元忠為副”。題中的“司馬員外逸客”,就是時任夏官員外郎的司馬逸客。兩首同題詩顯然是沈佺期、李乂等送別司馬逸客隨軍出征時的作品,詩中想像了出征的場景和期盼凱旋碑簽殼的心情。題注的關鍵信息使司馬逸客的“北征”確定在長安二年(702),這一年武周對突厥默啜採取了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
《新唐書·突厥傳》記載:“默啜剽隴右牧馬萬匹去,俄復盜邊,詔安北大都護相王為天兵道大元帥,率并州長史武攸宜、夏州都督薛訥與元忠擊虜,兵未出,默啜去……又以相王為安北道行軍元帥,監諸將,王留不行。虜入代、忻,仍殺略。”《新唐書·宰相表》記載長安二年:“五月,元忠為安北道行軍副元帥,尋授并州道行軍大總管兼宣勞使、左肅政台御史大夫、同鳳閣鸞台三品,兼知并州事。”兩相對照,可知相王李旦魏元忠分別擔正、副元帥是在長安二年(702年)五月。《舊唐書·魏元忠傳》載:“長安中,相王為并州元帥,元忠為副。”《資治通鑑》記事則明確係於長安二年:“突厥寇鹽、夏二州。三月,庚寅,突厥破石嶺,寇并州……乙未,以相王為并州牧,充安北道行軍元帥,以魏元忠為之副。”現存唐代詔令也可找到長安二年五月敕安北都護、相王李旦為并州牧的原文:“太子左千牛衛率、安北都護、相王旦刪您協……可并州牧,余如故。”綜合這些材料,可以肯定長安二年五月司馬逸客擔任夏官員外郎,並參加了李旦、魏元忠統率的對突厥對戰。

節度河西

司馬逸客的職權突然擴大到節度河西諸軍州,併兼有糾察地方之責。墓誌引據制書稱:
制曰:河西五郡,為要害之沖,御史兩丞,當乣察之任櫃海囑,惟才是撫,得人斯理,可蘭州諸軍事、蘭州刺史,兼右臘煮洪櫃肅政台中丞,節度秦、成、河、渭、洮、岷、疊、宕、文、武、鄯、廓、積石、河源、武始等州諸軍事。
其中,蘭州諸軍事是第一次在文獻中出現。唐代蘭州是在武德二年(619年)討平薛舉之後所置,武德八年(625年)曾置蘭州都督府,顯慶元年(656年)復改為州。唐代見諸史籍的諸軍事,皆為數州諸軍事,蘭州諸軍事當為負責蘭州及鄰地軍務之職。司馬逸客以蘭州諸軍事兼蘭州刺史,蘭州刺史的邊防重點可舉韋挺之子韋待價之例予以說明。韋待價在唐征伐遼東時任盧龍府果毅,此後“累授蘭州刺史”,當時吐蕃屢為邊患,高宗以沛王李賢為涼州大都督,以蘭州刺史韋待價為司馬,韋待價“俄又遷肅州刺史,頻有守御之功,征拜右武衛將軍,兼檢校右羽林軍事”。可見,蘭州刺史隸屬涼州大都督霸主格,同屬邊防要地。
司馬逸客的職權範圍還明確包括“節度秦、成、河、渭、洮、岷、疊、宕、文、武、鄯、廓、積石、河源、武始等州諸軍事”,此處列舉的秦、成、河、渭、洮、岷、疊、宕、文、武、鄯、廓12州,除文州屬緊鄰隴右道的劍南道最北之州外,余皆屬唐隴右道,這些地方秦漢以來即是羌戎之地;積石、河源、武始三個軍,前二者在隴右道,三軍皆為防禦羌戎的軍鎮。河源軍在西平拔坑酷故郡西120里,兵14000人,馬650匹;積石軍在寧塞西180里,兵7000人,馬100匹。武始軍,史無明載,但武始郡為唐代蘭州前身,應在其州境內。
在河西如此重要的官職上居官不久,司馬逸客接連又調任銀州刺史、定州刺史、湖州刺史。
又令檢校涼州都督兼赤水軍及九姓、隴右諸軍州節度等大使、同城道大總管兼右御史中丞。
司馬逸客主政涼州軍政,至少延續到睿宗即位之後的景雲年間。

奉詔還京

景雲二年(711年)夏追入京,授刑部侍郎。制書贈大鴻臚,賜物百段,官給靈輿、鼓吹,以其年十一月十九日遷葬於洛城南七里龍門鄉之平原。

個人作品

雅琴篇
亭亭嶧陽樹,落落千萬尋。
獨抱出雲節,孤生不作林。
影搖綠波水,彩絢丹霞岑。
直乾思有托,雅志期所任。
匠者果留盼,雕斫為雅琴。
文以楚山玉,錯以昆吾金。
虬鳳吐奇狀,商徵含清音。
清音雅調感君子,一撫一弄懷知己。
不知鐘期百年餘,還憶朝朝幾千里。
馬卿台上應蕪沒,阮籍帷前空已矣。
山情水意君不知,拂匣調弦為誰理。
調弦拂匣倍含情,況復空山秋月明。
隴水悲風已嗚咽,離鵾別鶴更淒清。
將軍塞外多奇操,中散林間有正聲。
正聲諧風雅,欲竟此曲誰知者。
自言幽隱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
誰能一奏和天地,誰能再撫歡朝野。
朝野歡娛樂未央,車馬駢闐盛彩章。
歲歲汾川事簫鼓,朝朝伊水聽笙簧。
窈窕樓台臨上路,妖嬈歌舞出平陽。
彈弦本自稱仁祖,吹管由來許季長。
猶憐雅歌淡無味,淥水白雲誰相貴。
還將逸詞賞幽心,不覺繁聲論遠意。
傳聞帝樂奏鈞天,儻冀微躬備五弦。
願持東武宮商韻,長奉南熏億萬年。

主要成就

神龍初司馬逸客節度河西諸軍州,為唐代首任節度使。他長期負責北方邊地軍政事務,與突厥、吐蕃等在邊疆的活動密切相關,其間所任“蘭州諸軍事”等為首見,可補史闕。

史料記載

唐故刑部侍郎鴻臚卿司馬府君墓誌文並序
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右諭德崇文館學士上柱國平源縣開國男員半千
惟夫辯方正位,按六星之宮;體國經野,疏五服之甸。蓋所以建皇極,化人文。是故平章百姓,用黃龍之上策;葉和萬邦,取玄龜之妙典。其有降北斗之宏制,引南台之重材,鼓出入之壯風,縱文武之雄翼。道行雷轂,功立霜鐘,在我府君,高視千載矣。君諱逸客,字隱朝,河內人也。若乃重黎命歷,羲和掌事太史,相傳天官,是有夏正司馬。程伯有承,秦滅西蜀,錯為謀始。漢平東楚,卬稱功大。洎乎午馬降符,金行啟運,旋開霸王之業,載隆立石之基。十三代祖泰,字子舒,晉尚書令,隴西王。十二代祖模,字元表,太尉公,南陽王。十一代祖保,字景度,右丞相、相國、晉王。俱為宗室之儀,朝廷棟乾,遞君將相,分鎮原洛。若崑崙地乳西山,動五色之光;蒼浪天精北嶽,下二神之影。氳氳方策,可略而言。曾祖義恭,字之肅,魏太子太傅、司空公之孫,左光祿大夫、散騎常侍、牟平公之子,少負高志,不雜風塵,深為齊侍中、宜陽王趙彥深所器重,擢為府功曹參軍。入周轉華陰丞,隋授相州司法參軍事。有才無命,俄終於官。大父偲,字含章,有經史盛才,頗不偶俗,復擅幽蘭,白雪之操也。與河南令令狐德棻友善,而物疏道親,貞觀五年辟授義烏尉,又轉華陰主薄。臨人行簡,著述尤多,天喪斯文,復終於位。昭考志寂,字同玄,有先人之風,蓋輕王佐,重天爵也。就拜其職,抗疏不從,有《高棲集》數卷,行於好事也。君則王屋之精,天柱之靈。連山符彩,發思匠之眾妙;列壑俗韻,動心極之希聲。早喪所天,偏慈見育,自然成器,不齎黼藻。年才勝衣,有遺弱枝棗者,謂曰:“此西王母之棗也。”乃遽而將歸,進於膝下,太夫人謂曰:“兒何故不食?”君乃對曰:“既有王母之名,故宜不在兒也!”遠近聞見,謂司馬氏之興宗焉。志學之年便有大節。雖博觀郡籍,手不輟卷,而尤好孫吳之書,偏耽管樂之術。乃撫髀長嘆曰:“班仲昇、杜元凱,吾之友也。安能作書生乎?”聞其言者為之聳聽。永隆初,為定襄道大總管、禮部尚書裴行儉所奏,以為軍謀,功成授上柱國。垂拱二年,應制舉,通乙科,敕授鄭州管城尉,轉緱氏主薄。才望郁興,聲績遂遠。則天之革命也,廣施嚴防,蒺藜當途,桃李屏跡,皇枝摧折,殆欲傷根,宗子思賢,陷入極法,差君按驗,以速嚴誅。君以為毀可封之朝,行比屋之禍,非堯舜之道,乃以平典雪之,雖朝士為之危懼,而君處之自若。則天竟從其奏,議者皆以為榮。尋加朝散大夫,行陝州司功,俄拜洛州司戶參軍事。盤根錯節,聞干將而自解;兼弱攻昧,乘吉良而取捷。天子下優制,擢為都官員外郎。先是,鳳閣侍郎張光輔杜儒童等,僉被枉刑,其後鹹蒙宥典,子孫彌年冤滯,有司不能與奪。君既懸鏡無私,虛鐘有感,片言數析,物議歡心。轉夏官員外郎,申朝勸也。時關河近輔,烽火遙侵,以君聽斷如流,方略有備,出為澤州司馬,以遏游氛。尋以漢月無塵,胡風斂靄,又轉杭州長史,以廣其能。所在匡益,實光風聽。制曰:“河西五郡,為要害之沖,御史兩丞,當糾察之任,惟才是櫸,得人斯理,可蘭州諸軍事、蘭州刺史、兼右肅政台中丞,節度秦、成、河、渭、洮、岷、疊、宕、文、武、鄯、廓,積石、河源、武始等州諸軍事。”及半刺南停,全謀西至,威高望遠,節制嚴明,令行人信,遠安邇肅,義感天山,歌盈地首。於時李牧既已,魏尚無繼,胡馬南入,飛龍北瞻,授銀州刺史兼靈武軍長史。既有所授,亦以察才,君時從山立,敵不敢進。制曰:“常山作鎮,趙甸分符,式佇惟良,俾從明試。可定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兼充岳嶺守捉使。”仍遣中使宣勞,賜賞豐厚。以君吳江有望,楚塞瞻風,仍遷湖州,鎮固牛斗。君業履成禮,綏馭以仁,望之儼然。所畏君廣,即之溫,然所愛者眾。是故不俟朞月,其政可成。終以遺愛在人,劈面思德。又令檢校涼州都督兼赤水軍及九姓、隴右諸軍州節度等大使、同城道大總管兼右御史中丞。神龍二年冬,匈奴大入,君密行計會,潛為機變,與朔方軍大使張仁亶,共為表里。遣赤水軍副使、中郎張真楷,將軍陳家丘,並九姓首領、賀蘭都督契苾嵩等,各率蕃漢兵眾,分麾直衝,凶寇及時剪馘,應機摧敗。天子聞之,大加寵錫,遂得玉關時泰,金方告靜。君以聖德遐覃,邊方無事,刻日遷奉上表請歸。上資其重守,優制答曰:“朕已贈卿父襄州司馬,封卿母為河內郡太君,仍令卿子起葬。差本州上佐專制葬事,兼賜紫袍金帶,授右武衛將軍、中丞、涼州余使並如故。仍加旌節兼知秦、涼倉庫事。”景雲二年夏追入京,授刑部侍郎。不意追風中窮,半天委馭,春秋六十,終於京第。九重增悼,百寮太息,制書贈大鴻臚,賜物百段,官給靈輿、鼓吹,以其年十一月十九日遷葬於洛城南七里龍門鄉之平原。禮也!惟君學以基身,義以行志,非法不服,非禮不言,忠信足以惠人,清方可以軌物,運籌帷幄,折衝樽俎,難知猶海,不動如山,敏而好學,貞不絕俗,抱古賢之操,懷國士之風,一言之重,軒冕不易;三益之親,存正匪替。少非賤也,多能遇於孔君;長為貴也,寡慾同於老子。四駸遷壑,二鼠弛鑣。嗚呼哀哉!哲人斯逝。所有文集廿卷,為代所先。子都水監丞例,號天不道,悲日長絕,恐三山下變,忽見麻姑之游。冀九河上達,長宣太史之氣。教憑貞琬,以紀芳猷。其詞曰:
貞官經野,殷王建國。百代衣冠,萬方軌則。其系自遠,有家是克。爰逮府君,實惟天植。虛鐘成智,明鏡為識,如武如文,為謀為毖。道被廊廟,功存社稷,參議台司,光同鼎食。天子長悼,群公太息。天道易往,人事奚力。太行之南,少室之北,三川交嘆,五雲動色。相彼□□,杳茲重域,白鶴來兮,青鳥感德。凝茄咽乎,晨思嚴鼓,淒乎朝刻。地之福曰帝鄉,天之庇曰皇極。魂游九鼎之路,聲高雙闕之側。悠遠兮山川,風聽兮千億。

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十三代祖
晉尚書令,隴西王
十二代祖
太尉,南陽王
十一代祖
右丞相、相國、晉王
曾祖
司馬義恭
隋相州司法參軍事
司馬偲
唐華陰主薄
司馬志寂
——

節度河西

司馬逸客的職權突然擴大到節度河西諸軍州,併兼有糾察地方之責。墓誌引據制書稱:
制曰:河西五郡,為要害之沖,御史兩丞,當乣察之任,惟才是撫,得人斯理,可蘭州諸軍事、蘭州刺史,兼右肅政台中丞,節度秦、成、河、渭、洮、岷、疊、宕、文、武、鄯、廓、積石、河源、武始等州諸軍事。
其中,蘭州諸軍事是第一次在文獻中出現。唐代蘭州是在武德二年(619年)討平薛舉之後所置,武德八年(625年)曾置蘭州都督府,顯慶元年(656年)復改為州。唐代見諸史籍的諸軍事,皆為數州諸軍事,蘭州諸軍事當為負責蘭州及鄰地軍務之職。司馬逸客以蘭州諸軍事兼蘭州刺史,蘭州刺史的邊防重點可舉韋挺之子韋待價之例予以說明。韋待價在唐征伐遼東時任盧龍府果毅,此後“累授蘭州刺史”,當時吐蕃屢為邊患,高宗以沛王李賢為涼州大都督,以蘭州刺史韋待價為司馬,韋待價“俄又遷肅州刺史,頻有守御之功,征拜右武衛將軍,兼檢校右羽林軍事”。可見,蘭州刺史隸屬涼州大都督,同屬邊防要地。
司馬逸客的職權範圍還明確包括“節度秦、成、河、渭、洮、岷、疊、宕、文、武、鄯、廓、積石、河源、武始等州諸軍事”,此處列舉的秦、成、河、渭、洮、岷、疊、宕、文、武、鄯、廓12州,除文州屬緊鄰隴右道的劍南道最北之州外,余皆屬唐隴右道,這些地方秦漢以來即是羌戎之地;積石、河源、武始三個軍,前二者在隴右道,三軍皆為防禦羌戎的軍鎮。河源軍在西平郡西120里,兵14000人,馬650匹;積石軍在寧塞西180里,兵7000人,馬100匹。武始軍,史無明載,但武始郡為唐代蘭州前身,應在其州境內。
在河西如此重要的官職上居官不久,司馬逸客接連又調任銀州刺史、定州刺史、湖州刺史。
又令檢校涼州都督兼赤水軍及九姓、隴右諸軍州節度等大使、同城道大總管兼右御史中丞。
司馬逸客主政涼州軍政,至少延續到睿宗即位之後的景雲年間。

奉詔還京

景雲二年(711年)夏追入京,授刑部侍郎。制書贈大鴻臚,賜物百段,官給靈輿、鼓吹,以其年十一月十九日遷葬於洛城南七里龍門鄉之平原。

個人作品

雅琴篇
亭亭嶧陽樹,落落千萬尋。
獨抱出雲節,孤生不作林。
影搖綠波水,彩絢丹霞岑。
直乾思有托,雅志期所任。
匠者果留盼,雕斫為雅琴。
文以楚山玉,錯以昆吾金。
虬鳳吐奇狀,商徵含清音。
清音雅調感君子,一撫一弄懷知己。
不知鐘期百年餘,還憶朝朝幾千里。
馬卿台上應蕪沒,阮籍帷前空已矣。
山情水意君不知,拂匣調弦為誰理。
調弦拂匣倍含情,況復空山秋月明。
隴水悲風已嗚咽,離鵾別鶴更淒清。
將軍塞外多奇操,中散林間有正聲。
正聲諧風雅,欲竟此曲誰知者。
自言幽隱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
誰能一奏和天地,誰能再撫歡朝野。
朝野歡娛樂未央,車馬駢闐盛彩章。
歲歲汾川事簫鼓,朝朝伊水聽笙簧。
窈窕樓台臨上路,妖嬈歌舞出平陽。
彈弦本自稱仁祖,吹管由來許季長。
猶憐雅歌淡無味,淥水白雲誰相貴。
還將逸詞賞幽心,不覺繁聲論遠意。
傳聞帝樂奏鈞天,儻冀微躬備五弦。
願持東武宮商韻,長奉南熏億萬年。

主要成就

神龍初司馬逸客節度河西諸軍州,為唐代首任節度使。他長期負責北方邊地軍政事務,與突厥、吐蕃等在邊疆的活動密切相關,其間所任“蘭州諸軍事”等為首見,可補史闕。

史料記載

唐故刑部侍郎鴻臚卿司馬府君墓誌文並序
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右諭德崇文館學士上柱國平源縣開國男員半千
惟夫辯方正位,按六星之宮;體國經野,疏五服之甸。蓋所以建皇極,化人文。是故平章百姓,用黃龍之上策;葉和萬邦,取玄龜之妙典。其有降北斗之宏制,引南台之重材,鼓出入之壯風,縱文武之雄翼。道行雷轂,功立霜鐘,在我府君,高視千載矣。君諱逸客,字隱朝,河內人也。若乃重黎命歷,羲和掌事太史,相傳天官,是有夏正司馬。程伯有承,秦滅西蜀,錯為謀始。漢平東楚,卬稱功大。洎乎午馬降符,金行啟運,旋開霸王之業,載隆立石之基。十三代祖泰,字子舒,晉尚書令,隴西王。十二代祖模,字元表,太尉公,南陽王。十一代祖保,字景度,右丞相、相國、晉王。俱為宗室之儀,朝廷棟乾,遞君將相,分鎮原洛。若崑崙地乳西山,動五色之光;蒼浪天精北嶽,下二神之影。氳氳方策,可略而言。曾祖義恭,字之肅,魏太子太傅、司空公之孫,左光祿大夫、散騎常侍、牟平公之子,少負高志,不雜風塵,深為齊侍中、宜陽王趙彥深所器重,擢為府功曹參軍。入周轉華陰丞,隋授相州司法參軍事。有才無命,俄終於官。大父偲,字含章,有經史盛才,頗不偶俗,復擅幽蘭,白雪之操也。與河南令令狐德棻友善,而物疏道親,貞觀五年辟授義烏尉,又轉華陰主薄。臨人行簡,著述尤多,天喪斯文,復終於位。昭考志寂,字同玄,有先人之風,蓋輕王佐,重天爵也。就拜其職,抗疏不從,有《高棲集》數卷,行於好事也。君則王屋之精,天柱之靈。連山符彩,發思匠之眾妙;列壑俗韻,動心極之希聲。早喪所天,偏慈見育,自然成器,不齎黼藻。年才勝衣,有遺弱枝棗者,謂曰:“此西王母之棗也。”乃遽而將歸,進於膝下,太夫人謂曰:“兒何故不食?”君乃對曰:“既有王母之名,故宜不在兒也!”遠近聞見,謂司馬氏之興宗焉。志學之年便有大節。雖博觀郡籍,手不輟卷,而尤好孫吳之書,偏耽管樂之術。乃撫髀長嘆曰:“班仲昇、杜元凱,吾之友也。安能作書生乎?”聞其言者為之聳聽。永隆初,為定襄道大總管、禮部尚書裴行儉所奏,以為軍謀,功成授上柱國。垂拱二年,應制舉,通乙科,敕授鄭州管城尉,轉緱氏主薄。才望郁興,聲績遂遠。則天之革命也,廣施嚴防,蒺藜當途,桃李屏跡,皇枝摧折,殆欲傷根,宗子思賢,陷入極法,差君按驗,以速嚴誅。君以為毀可封之朝,行比屋之禍,非堯舜之道,乃以平典雪之,雖朝士為之危懼,而君處之自若。則天竟從其奏,議者皆以為榮。尋加朝散大夫,行陝州司功,俄拜洛州司戶參軍事。盤根錯節,聞干將而自解;兼弱攻昧,乘吉良而取捷。天子下優制,擢為都官員外郎。先是,鳳閣侍郎張光輔杜儒童等,僉被枉刑,其後鹹蒙宥典,子孫彌年冤滯,有司不能與奪。君既懸鏡無私,虛鐘有感,片言數析,物議歡心。轉夏官員外郎,申朝勸也。時關河近輔,烽火遙侵,以君聽斷如流,方略有備,出為澤州司馬,以遏游氛。尋以漢月無塵,胡風斂靄,又轉杭州長史,以廣其能。所在匡益,實光風聽。制曰:“河西五郡,為要害之沖,御史兩丞,當糾察之任,惟才是櫸,得人斯理,可蘭州諸軍事、蘭州刺史、兼右肅政台中丞,節度秦、成、河、渭、洮、岷、疊、宕、文、武、鄯、廓,積石、河源、武始等州諸軍事。”及半刺南停,全謀西至,威高望遠,節制嚴明,令行人信,遠安邇肅,義感天山,歌盈地首。於時李牧既已,魏尚無繼,胡馬南入,飛龍北瞻,授銀州刺史兼靈武軍長史。既有所授,亦以察才,君時從山立,敵不敢進。制曰:“常山作鎮,趙甸分符,式佇惟良,俾從明試。可定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兼充岳嶺守捉使。”仍遣中使宣勞,賜賞豐厚。以君吳江有望,楚塞瞻風,仍遷湖州,鎮固牛斗。君業履成禮,綏馭以仁,望之儼然。所畏君廣,即之溫,然所愛者眾。是故不俟朞月,其政可成。終以遺愛在人,劈面思德。又令檢校涼州都督兼赤水軍及九姓、隴右諸軍州節度等大使、同城道大總管兼右御史中丞。神龍二年冬,匈奴大入,君密行計會,潛為機變,與朔方軍大使張仁亶,共為表里。遣赤水軍副使、中郎張真楷,將軍陳家丘,並九姓首領、賀蘭都督契苾嵩等,各率蕃漢兵眾,分麾直衝,凶寇及時剪馘,應機摧敗。天子聞之,大加寵錫,遂得玉關時泰,金方告靜。君以聖德遐覃,邊方無事,刻日遷奉上表請歸。上資其重守,優制答曰:“朕已贈卿父襄州司馬,封卿母為河內郡太君,仍令卿子起葬。差本州上佐專制葬事,兼賜紫袍金帶,授右武衛將軍、中丞、涼州余使並如故。仍加旌節兼知秦、涼倉庫事。”景雲二年夏追入京,授刑部侍郎。不意追風中窮,半天委馭,春秋六十,終於京第。九重增悼,百寮太息,制書贈大鴻臚,賜物百段,官給靈輿、鼓吹,以其年十一月十九日遷葬於洛城南七里龍門鄉之平原。禮也!惟君學以基身,義以行志,非法不服,非禮不言,忠信足以惠人,清方可以軌物,運籌帷幄,折衝樽俎,難知猶海,不動如山,敏而好學,貞不絕俗,抱古賢之操,懷國士之風,一言之重,軒冕不易;三益之親,存正匪替。少非賤也,多能遇於孔君;長為貴也,寡慾同於老子。四駸遷壑,二鼠弛鑣。嗚呼哀哉!哲人斯逝。所有文集廿卷,為代所先。子都水監丞例,號天不道,悲日長絕,恐三山下變,忽見麻姑之游。冀九河上達,長宣太史之氣。教憑貞琬,以紀芳猷。其詞曰:
貞官經野,殷王建國。百代衣冠,萬方軌則。其系自遠,有家是克。爰逮府君,實惟天植。虛鐘成智,明鏡為識,如武如文,為謀為毖。道被廊廟,功存社稷,參議台司,光同鼎食。天子長悼,群公太息。天道易往,人事奚力。太行之南,少室之北,三川交嘆,五雲動色。相彼□□,杳茲重域,白鶴來兮,青鳥感德。凝茄咽乎,晨思嚴鼓,淒乎朝刻。地之福曰帝鄉,天之庇曰皇極。魂游九鼎之路,聲高雙闕之側。悠遠兮山川,風聽兮千億。

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十三代祖
晉尚書令,隴西王
十二代祖
太尉,南陽王
十一代祖
右丞相、相國、晉王
曾祖
司馬義恭
隋相州司法參軍事
司馬偲
唐華陰主薄
司馬志寂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