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是玉山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
- 作者:戴寶村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
- 出版社:玉山社
- 頁數:231 頁
- ISBN:9789866789946
- 裝幀:平裝
- 售價:TWD280
《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是玉山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寶村
《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是玉山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寶村 內容簡介 從海洋誕生的台灣島、駕獨木舟漂流的南島語族、艱險橫渡黑水溝的漢人、大航海時代台灣地位的重要、清代時期的沿岸航運與東西對渡、日治時期的日台航線與南進基地、現代海運的發展與貨櫃船王國的建立,以及全球化下的跨海新住民與縱橫四海的台商,...
歷史傳說 傳說中,阿美族原居住於南洋某地,因為觸犯了造物神,受造物神懲戒以洪水毀滅之。只有一對兄妹在海神的保護下安然漂流到台灣島,而能在此繁衍後代。兩位漂流過海的阿美族祖先們,為了感念海神的眷顧,便在每一年登入的日子裡,向海神祭祀。海祭目的 海祭活動的目的,是祈願並祝福出海捕魚的部落居民能滿載漁...
《中國海洋文化---台灣卷》是2016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中國海洋文化》編委會編寫。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海洋航運、海洋漁業和漁文化、海洋民俗、海洋移民、海洋名人、海洋宗教與民間信仰、海洋文學藝術、海洋教育文化諸章目,綜合展示了台灣海洋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彰顯了中國第一大島——...
《台灣的海洋》是共和國(遠足)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昌鳳。內容簡介 本書由海底誕生的台灣島談起,介紹海底地形、地質,海流、潮汐,海洋生物、生態系統、海洋資源及海洋文化,直至及海洋污染與保育,將海洋台灣的子民必備的知識傳送給讀者。1.以台灣島及附近地形的立體模型,帶領讀者體驗不一樣的台灣(一個西部連線...
台灣海洋生物博物館號稱是東南亞最大的水族世界,屹立在後灣海濱,被步規劃為台灣水域館及珊瑚王國館兩大部分,在展示、教育的功能外,亦將成為島內海洋研究的重鎮。目前開放的台灣水域館,是以多座情境生動的大型水族缸為主體,展示台灣溪流、湖塘及近岸的魚類資源;珊瑚王國館則以南中國海的珊瑚礁為藍本,設有4座...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位於基隆市仁愛區的繁榮地帶,坐落於基隆內港,與基隆火車站毗鄰,始建於公元1915年,2003年重新規劃整建,是台灣一座復古而又洋溢著現代風情的海洋文化藝術館。它是以海洋文化為經,人文藝術為緯,提供民眾一個與海洋文化邂逅的場所。歷史由來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建於公元1915年,興建者為兩名日本...
呼庭最美的地方,就是站在三層樓的觀景台上,眺望前方太平洋碧綠海洋的美,由淺而深,漸層的海水由藍而綠,海與天空相連成無邊的藍白大地。住在這樣的特色民宿里,你能體會昔日阿美族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原住民原始獨特的文化。邵族歌舞 筆者在台灣游日月潭時,曾有幸去過潭邊的一個邵族文化村,據說這是一個...
並切割台灣島北端,構成為觀音隆起北界,其南側沉積厚度僅550米,北側增厚至3400米,最大斷距達2600米。南界根據地形輪廓、地質構造、地震及沉積盆地環境差異等特點也較明確。如上杭—詔安斷裂在陸域長達160公里多,入海延伸後與福建濱海斷裂交匯,成為地震多發區之一,歷史上曾發生7級以上地震,而其西南(南澳島西南...
11歷史文化 ▪綜述 ▪地名由來 ▪民俗 ▪方言 ▪語言文字 ▪宗教信仰 ▪外來影響 ▪節日 ▪飲食 ▪建築 ▪文學 ▪美術 ▪戲曲 ▪音樂 ▪電影 12風景名勝 13特產美食 歷史沿革 播報 編輯 史前時期 【主詞條:台灣史前時期、台灣文化古蹟】 遠古時期的海峽兩岸 台灣史前時代人類的生活20世紀...
3. 書中所錄攝影作品,足跡遍及台灣全島及離島海岸。漁村風情、漁港即景、海岸海浪、岩岸景致、島嶼人文、幸福島嶼、海洋風景……,歲月停格、影像定格,是攝影創作最珍貴的藝術呈現,時間顯示歷史歲月,空間展示地理環境,人文呈現生活動靜,藝術展現攝影創意。作者介紹 鐘永和 現為永禾工作室圖像總監、策展人,中國...
因為一方面兩岸關係近年不斷改善發展,另方面,受兩岸關係帶動,去年港台關係也獲得歷史性重大突破,雙方各自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協進會”與“台港經濟文化策進會”,在這“小兩會”的協助支持下,光華新聞中心去年策劃舉辦了多項大型活動,包括在11月舉辦的“台灣月”邀請了台灣最著名少數民族音樂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海洋台灣》是2006年天下雜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萍。內容介紹 或許是歷史的偶然,或許是環境的必然,我們居住在這環繞著大海的島上,繼承著有舟楫、有港灣、有潮汐的海洋文明。 澎湖,意思是很多漁夫,艋舺,說是獨木舟,而神秘廣大的南島民族,源頭就掩蓋在南灣的波濤下。海洋台灣,或許是歷史的偶然,或許是...
這一倡議獲得各界人士的廣泛支持,在台灣海峽兩岸同仁的積極推動下,第一次廈一金大橋論證會於2002年3月在廈門大學召開。30多年來,蔡一直傾力推動兩岸海洋科技交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海峽名詞及其寬鬆的含義 1.2 台灣海峽的區界與範圍 1.3 簡介歷史時期的台灣海峽 1.4 台灣海峽科學研究概況 第二章 ...
閩台文化是指分布於今中國福建、台灣的地域性文化,具有海洋色彩,重視血緣親情,且民間信仰盛行。歷史沿革 史載福建早期先民為閩越人。漢初,無諸被封為閩越王,建閩越國,都福州(一說都崇安城)。後為漢所滅,內地居民開始移居此地。西晉末,大批中原士族及百姓逃遷福建。唐代漢人入遷福建形成第二個高潮。唐末...
泉州·台灣張士箱家族檔案彙編 《泉州·台灣張士箱家族檔案彙編》是199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連茂,葉恩典整理。
雷州文化,素稱“天南重地文化”,與雷州歷史的淵源存在深刻的地緣關係,是“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閩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中原文化---交匯地衍生的另一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史積澱厚重的獨特文化的集合體。文化特色 (一)雷州文化,是歷史名城文化:1.名列國務院頒布的99個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行列。2.四五千年前...
它以閩南方言為載體、融合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以海洋文化為主要特徵,兼有獨特方言與強烈地域文化特徵的文化,與客家、廣府文化並列 廣東三大文化 ,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閩南文化是我國一支重要的民系文化,有特殊的生成範圍、表現特徵和歷史內涵。閩南文化包括閩南、潮汕、浙南、海南、台灣的,...
最了解海洋的民族——達悟族 《最了解海洋的民族——達悟族》是台灣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達西烏拉灣·畢馬(田哲益)
台灣位處東海之濱,四面環海,移民渡海之初,內心之惶恐不安,有賴海神保佑。定居陸地之後,靠海邊,或是靠河流居住的人,也需要水神的保佑。因此,本書以台灣民間信仰中兩位與水有關的神明,媽祖與王爺為主,說明兩位神明的神格,歷史發展,及其吸引信徒參加的儀式慶典等,俾便讀者對於台灣民間信仰有初步的概念與興趣...
歷史背景 所謂"MU文明",是由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斯·柴吉吾德提出的所謂的"消失的姆大陸"而來。根據柴吉吾德的說法,史前的太平洋全域,包括日本、沖繩及台灣等都還是整片相連的大陸,在這一塊比南美洲大陸還大的土地上,曾有過高度發達的"MU文明"。依據詹姆斯·柴吉吾德的假設,"MU文明"與"消失的MU大陸"由於...
澎湖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在文化的傳播上,澎湖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後來。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澎湖列島逐漸成為台灣海峽兩岸交通的跳板。它有良好的港灣,是台灣海峽中各種船隻活動的集匯點。澎湖於宋代已正式收入中國版圖,當時福建泉州已有人移居澎湖,台灣光復後,1946年設澎湖縣。自蔣介石退守台灣...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歷史遠達兩千多年。它是亞、非、澳、歐沿岸國家往來的重要海上通道,許多已開發國家從外國進口的石油和戰略物資,都要經過這裡運出。由於海運繁忙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海上十字路口”。通航歷史遠達兩千多年,是環球航線的一個重要環節。每年有五萬多艘...
雅美人是歷史唯一沒有“獵頭”習慣的高山族,由於居住海外,捕魚業較為發達,全年的歲時祭儀也是由捕魚活動為主。由於蘭嶼不僅炎熱,而且位於颱風的要衝,因此當地盛行地下穴居屋。社會內部沒有頭目,以各家族長老為主,以血統家庭為主體。在少數民族中,雅美人是唯一具有冶金工業的民族。地理分布 雅美人在行政區分上...
還有歷史行政學家認為,江西省龍南、全南、定南、尋烏等四縣,隋朝時期也有部分歸屬循州轄地。上述循州地區中的始興郡和梁化郡,便是今天的循衍民系居住地。循衍民系,是客家民系的一個支系。過去,方言學家將客家方言分為八大片:粵台片、粵中片、惠州片、汀州片、粵北片、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其中以粵...
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金門島開發較早,晉時,有北方移民上島開拓,唐貞元十九年 (803年)設萬安監闢為牧馬場,後劃歸南安縣轄,五代屬同安縣,明設守御千戶所。明朝洪武年間,官府在島上修築城牆,取名“金門城”,明朝末年,著 名將領鄭成功曾經以金門島作為反清基地和 進攻台灣 的跳板 ,並於清順治十八年(...
曹永和(1920年10月27日—2014年9月12日),中國台灣台北士林人。台北州立第二中學校畢業,未念過大學的台灣歷史學家,78歲時獲選為中研院院士。以研究台灣荷西殖民時期著名。主要著作有《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中國海洋史論集》《近世台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2014年9月12...
送王船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其承載的觀察氣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送王船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
中國台灣大天后宮俗稱台南媽祖廟,建於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原為明寧靖王府邸,是鄭成功之子鄭經為了示對寧靖王朱由桂禮遇而建。後來清將施琅率軍攻占台灣,將平定之功勞歸於媽祖,於是在寧靖王府內供奉媽祖且改名為天后宮,擴建為巍峨宏大的媽祖廟。天后宮經了數次整修,在1985年以其歷史與文化地位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