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情況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地區(廈、漳、泉)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兩國的此活動既有共性,又有地方性。在閩南,大多每三年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於旱季擇吉日舉行。儀式活動歷時數日,或長達數月。
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
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中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送王船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其承載的觀察氣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送王船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送王船申遺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宣布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次申遺的14個傳習點。
泉州市泉郡富美宮、泉州晉江鎮海宮;漳州市有薌城區進發宮、漳州開發區石坑社區保泉宮、台商投資區鴻漸村鳳山宮;廈門市廈港龍珠殿、廈門同安區呂厝華藏庵。
送王船傳播點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中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
泉州富美宮
泉郡富美宮的送王船習俗,數百年來對台灣王爺信仰影響深遠,成為台灣王爺信仰的重要來源之一,據富美宮資料顯示,近年來,台灣王爺信仰宮廟來泉州富美宮謁祖進香、進行文化交流的多達462座。台灣記載十多處發現海中漂來王船的記錄,有記錄來源的,全部來自泉郡富美宮。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日本明治三十六年)8月11日,台灣苗栗縣後龍鎮漂來一艘無人大彩船,發現船頭上寫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聚洋鋪富美境新任大總巡池、金、刑、雷、狄、韓、章七王府彩船安字第二十八號,牌名金慶順號“,船體完好。船上除了七位王爺外,還有天上聖母、郭聖母、郭太子、千里眼、順風耳五個神位。此外,船上還有雞、羊、旗幟、米櫃等物,日本人詳細記錄下來,並發現這艘王船陰曆六月初三從泉州出航,因“順風相送、海路平穩”,航行17天就漂抵台灣。得知王船抵達台灣,信眾紛紛前往參謁,日以數百計,迎回神尊奉祀。
1952年台灣黃朝琴編的《南鯤鯓代天府沿革志》記錄,遠在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台南縣北門鄉蚵寮西方,離岸三公里處有一座名為“南鯤鯓”的小島。一天晚上,漁民正候潮出海,突然聽到鐘鼓管弦之聲從海上傳來,發現有一艘三檣大船徐徐靠近。船上還有一根巨大木材,當地人建廟時,請來泉州著名雕刻師傅,將木材雕刻為六座神像。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台灣雲林縣夢寮鄉光大寮聚寶宮的香爐突然發火,同時鑼鼓喧天,居民稱奇,求問神明之後,謂“泉州富美宮蕭太傅欲分靈蒞境”,眾人前往岸邊迎接,果然發現一塊矩形香木,刻有‘富美宮蕭太傅’六個大字。”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台灣雲林五條港外發現“金光閃徹雲霄,漁民皆感驚奇,前往探視“,發現是泉郡富美宮放流的竹筏,上有王爺、香爐、清香等,眾人奉祀於島上,“出海叩求,無不感應”。
●清嘉慶十年(1805年),有泉州富美宮王船停留台中縣大安鄉和安宮,船長二丈二尺,內有“金、吉、姚”三位王爺、活羊三隻、柴米油鹽等。王爺請回供奉,三隻公羊待會放牧本村,稱為“王爺羊”,數月後村民擇地建宮,稱為“和安宮”。
●1913年夏,泉州富美宮放流一艘五府王船,王船最後漂抵台灣鹿耳門,當地信眾迎起祭拜。
●1925年,泉州富美宮王船“捷泰利”號抵達台灣嘉義縣東石港,“每到夜間,燈光遠射、樂聲起伏,遐邇聞睹”,沿海村莊爭先恐後焚香奉祀。台灣報紙報導中寫道,“(民眾)欣喜迎之,視作瑞徵”。
泉州文興宮
文興宮送出的七彩王船更多的是跨過台灣海峽停靠在台北、苗栗、彰化、台中等地。
“文興七府王船”於清同治八年到達,“其船古雅新奇,獅頭燕尾造型,可容一百餘噸之載重量,船內無人,只有神像七府王爺、七府夫人和一尊柴座天上聖母與軍將、五營頭等”。
保護措施
2011年,送王船進入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2013年,送王船進入馬來西亞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成為屬於中馬兩國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
2020年12月17日,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2年1月29日,送王船入選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學術研討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於2020年12月21—23日在福建泉州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中國宗教學會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由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師範學院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及泉州市區民間信仰研究會協辦,由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泉州富美宮董事會承辦。
來自省市區有關部門領導幹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上海音樂學院、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閩南師範大學、三亞學院、莆田學院、泉州師範學院、福建省教育電視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市藝術館、石獅市博物館及泉州、福州、龍海等地研究協會和宮廟的50餘名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出席本次盛會,並共同觀看了紀錄片《神船通天:富美宮送王船儀式》。
舉行活動
2020年11月15日,三年一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十屆廈港送王船”活動在廈門
沙坡尾舉行。
2020年,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同時舉辦活動,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通過雲端直播的形式,將中馬兩國送王船活動的盛況同時展示給全球華人。
2023年
12月8日,為期4天的泉台迎送王船祈福納祥巡境慶典在泉州市鯉城區舉行。
2023年海峽兩岸(廈門)廈港送王船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