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遺址(遺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城遺址,位於寧陽縣城南7.5公里的泗店鎮古城村,因臨近古城村而得名。東經116°46′42.5″,北緯35°41′19″。其東鄰濟兗公路,南與兗州接壤,寧陽溝南北穿過遺址。該遺址上層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為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至大汶口文化的遺存。1979年,此遺址被寧陽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31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城遺址
  • 地理位置:寧陽縣城南7.5公里的泗店鎮古城村
  • 占地面積:約60公頃
  • 景點級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鹹豐《寧陽縣誌·藝文·寧陽龔丘兩故城說》云:“縣南十五里之古城當是寧陽故城。漢高祖七年(前200)始設寧陽縣,治所即此。”漢代文化層主要集中在遺址的村中和村南一帶,東西長600米,南北長1000米,遺址面積約60公頃,文化層厚1~3米。地面已不見城垣痕跡,唯在地表散布有豐富的漢代殘磚瓦。1971年在村東發現了大批口徑80厘米的陶圈井,1974年還曾在同類的井內出土了一件漢代的五銖錢銅母範。村的西南部原有一高5米、直徑30多米的夯土台,俗稱“吉寶山”,擬為漢寧陽古城的重點建築遺址,1948年被剷平。上述跡象表明,該遺址定為漢代寧陽縣故城似應有可能。
前些年在清挖寧陽溝時,曾在村東南200米處的1.5米地表以下,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文化堆積層,文化層厚達1.5米以上,從寧陽溝兩岸的斷面看有遺物暴露的長度約450米,東西寬200米。現場採集到多件各色陶器,石器有鏟、斧、紡輪、網墜、族等,骨器有管、矛、匕等,還有部分鹿角。寧陽溝西岸的北部還清理了一座古墓葬,出土陶鼎二件,灰陶手鐲七隻,束髮器一對,綠松石耳墜二隻,石鏟一件。後來,還徵集到玉石鐲、白陶手鐲各一隻。1986年春,國家文物局黃景略處長和山東省考古研究所鄭笑梅研究員到寧陽鑑定各遺址採集的標本時,發現古城遺址的標本中有屬於北辛文化中含蚌末的黃褐陶鼎足等,判定古城遺址的下層應屬於北辛文化至大汶口文化早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