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吉古城遺址公園
- 地理位置:浙江省安吉縣遞鋪鎮
- 占地面積:7000畝
安吉古城遺址公園,安吉古城遺址,安吉古城出土文物,龍山越國貴族墓群,考古遺址博物館與江南農耕文化園,龍山人文紀念園,名人雕塑園,百姓故事園,竹林葬生態園,[關鍵字],交通,九龍山,八畝墩與九畝墩,地圖信息,
安吉古城遺址公園
為更好保護安吉古城遺址、貴族王陵遺址、大型墓群遺址及其它古城相關遺址,2013年安吉古城遺址被列入浙江首批考古遺址公園,同時入列的還有馬家浜、南宋皇城、大窯龍泉窯等八個浙江重要遺址項目。太湖西苕溪流域浙北文明的發源地——安吉古城,將在先越文明與秦漢之光的土地上建起浙江首批唯一六朝遺址公園,以實現對安吉古城遺址、龍山越國貴族墓群等重要遺產的全面保護。
將文化動的延續,活的傳承,是綠城對綠郡龍山源·安吉古城遺址公園全新產業的至高要求。由綠城風景園林院負責遺址公園景觀設計,浙江綠城東方設計公司負責考古博物館設計,綠城服務集團全權物業管理,綠城服務下屬全資子公司浙江綠郡恆業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浙江六朝古城山水田園——龍山源·安吉古城遺址公園,將成為傳承先越文明、發揚浙江文化的大型旅遊基地與文化平台。
安吉古城遺址是輻射面積極其大,延伸脈絡非常多的大型遺址集群,由安吉古城中心遺址、外圍附屬小城遺址、三大墓葬群遺址及其它軍事設施遺址等構成龐雜的遺址脈落體系,其大量不同時期的遺址群構成了跨躍歷史朝代最長的浙江古遺址之一。
安吉古城遺址公園不僅將對“安吉古城中心遺址”與“龍山越國貴族墓群”進行更好的保護與展示,同時還將與窯山遺址、牆山上遺址、大莊遺址、山墩遺址等與古城關聯之城跡遺址及上馬山古墓群、筆架山古墓群等古城關聯之墓葬遺址進行更好的聯動保護,並與之形成安吉古城大遺址公園的整體文化脈落。
安吉古城遺址公園是集考古體驗、歷史教育、遺址展示、文化旅遊、農田休閒、藝術活動、茶園觀光及其它功能於一體的6000畝古韻文化山水大園。二千年的越國王陵,二千年的安吉龍山。
安吉古城遺址
始於春秋戰國的“安吉古城”是商周時期越人文化的文明搖籃,她與新時器時代的良渚文化、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上馬坎文化共同組成了浙北流域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浙古文明譜系。
神秘的北緯30°,富饒太湖西苕溪流域,孕育了中國商周時期最偉大的浙古文明之—先越文明。龍氣合聚的春秋戰國之地,潛藏了二千多年的文化世界。安吉古城遺址——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越國城址,也是太湖流域及浙江地區迄今發現同時期規格最高的城址。根據已考古出土的印紋陶器、原始瓷及建築構件上的板瓦、銅瓦、瓦當等可確定該城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時期,並有秦漢至兩晉時期地層的存在,是歷經東周、秦朝、兩漢、兩晉之六朝浙江文明古城。
作為越國早期城邑、楚國大疆封邑、秦代鄣郡治地與漢朝故鄣縣治,安吉古城遺址是由33萬方古城中心遺址、逾十個古城關聯城址與多個大型墓葬遺址所組成大型遺址集群,是近2萬件春秋戰國至兩晉時期珍寶文物的出土地,安吉博物館目前有八成藏寶展品出自安吉古城。
2006年安吉古城遺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安吉古城遺址範圍的龍山越國貴族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與安吉古城合併。安吉古城是浙江乃至全國為數不多的雙保國級文物單位。2011年安吉古城遺址被國家文化局升級為國家級考古課題,並進行了專門立項。
眾多考古界人士已從理論上推測安吉古城為越國早期(某段時期內)都城。
與紹興印山大墓形制一樣且特徵更為明顯的王陵級大墓——八畝墩,則被推測為允常之前的早期越國王陵。
安吉古城被稱為繼良渚之後,浙北苕溪流域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同時也被譽為浙江先越文明之光。
安吉古城是商周時期至兩晉時期浙江文明的重要集中區域,亦是當時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安吉古城是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江南地區極為重要的城址,不僅是因為它處在東西文化的傳播走廊及楚越交接處這一特殊位置,更為重要的是,作為秦漢長江下游重要經濟文化之江南要地的區域政治中心——鄣郡郡治,集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喪葬習俗等各方面的情況,是綜合研究當時社會、集中體現和還原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
安吉古城遺址位於山水環抱的河網平川之上,南靠九龍山、北望筆架山與上馬山,東西長 650 米、南北寬 550 米,平面略呈方形,西南高、東北低,總面積達 33萬平方米。城址四周為土築城牆大多保存,高度達 4-6 米,基本保存原貌的城牆外側有護城河則沿古城環繞一周,且貫通苕溪之水。古城遺址內除文化層外,還發現有灰坑、水井、磚瓦堆積等遺蹟。2013 年的考古鑽探在城內共發現遺蹟 129 處,其中灰坑 102 座,古井 7 口,夯土範圍 6 處,古河道 12 條,磚瓦堆積 2 處。古城共有城門兩處,一處是南城門,在南城牆居中偏東的位置,為陸門;一處是在東城牆中偏北的東城門,為水門。城址範圍和整體平面十分清晰,現大多為農田,未有太大破壞,保存狀況非常良好。
安吉古城出土文物
安吉古城遺址群已出土春秋戰國至兩晉時期近2萬件珍貴文物,其中逾萬件為上馬山古墓群搶救性挖掘所出,另外筆架山古墓群、龍山越國貴族墓群、古城中心遺址等均有試掘性考古文物出土。
安吉古城遺址墓葬群的隨葬器物十分豐富,出土的器物包括釉陶器、硬陶器、泥質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尤以釉陶及硬陶器占絕大多數。陶瓷器的器物種類有鼎、豆、盒、壺、鍅、瓿、罍、罐、熏、杯、勺、耳杯、灶、井等;銅器有銅鏡、洗、壺、釜、甗、樽、勺、耳杯、劍、戈、印章、銅錢(半兩錢、五銖錢)等;鐵器包括釜、劍、刀、戟、矛、削、鏃、鉤鑲等;玉、石器有玉璧、玉璜、玉唅、玉耳鼻塞、玉劍格、玉劍璏及小的珠管飾件;漆木器有木俑、耳杯、琴、木梳、木箅、木戈、木劍等。
個別墓還隨葬了成套的雞、狗、牛、馬等釉陶冥器,甚至還還出土了罕見的滑石質地的壺、鍅、罐、石磨、石臼等。龍山貴族墓群內之D14將軍級大墓還出土了龍形玉佩、玉環、玉鋬指等重要文物,在墓葬封土之外發現的陪葬器物坑內清理出殘存的原始瓷、印紋硬陶、硬陶和泥質陶器共170 件
西周—春秋時期的土墩墓普遍較小,部分楚式墓因墓坑填築青膏泥,箱式棺槨保存較好,出土了精美的漆木器及彩繪陶禮器,而東漢—六朝時期的磚室墓多為單室券頂墓,出土的隨葬器物有青瓷碗、罐、壺、堆塑罐、虎子、唾壺、獅形燭台等。
龍山越國貴族墓群
龍山越國貴族墓群分布於九龍山山脈的多條山脊、山坡及丘陵地帶,西至九龍山主峰區域,
東至里溪西側吳家山附近,南接石角山——香爐山北麓,北抵安吉古城遺址。該墓葬群距離古城中心遺址2公里,分布面積達 200 余萬平方米,共發現土墩墓 250 余座,分為 6 個墓葬區,根據考古初步調查和發掘成果,應以戰國時期越國的貴族墓葬為主,不排除有上至西周、下至漢代的墓葬。
越國貴族王陵級大墓(八畝墩與九畝墩)是龍山越國貴族墓群的中心大墓,已出土100多件重要器物的越國貴族將軍級大墓D14墓也在該墓群區。
龍山越國貴族墓群為安吉古城主城區域的古人落葬墓區,墓葬分布包括獨居山頂型和山麓平地型兩種形式。“分布於山頂山脊上的土墩遺存,是商周時期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越族墓葬,是于越正式建國之前流行的主要墓葬形制”
而建在較低的小山上墓葬和建到山麓平地大型貴族墓葬,無疑反映出自春秋晚期越正式立國之後,在體現葬俗觀念的墓地選擇上,已開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考古遺址博物館與江南農耕文化園
激活了水,點青了山,喚醒了田,由浙江綠城東方設計公司所設計6000平方浙江醉美考古遺址博物館,正在輕輕點醒這片王土之地,將珍貴史冊盡數收藏於淡雅之淡朝鮮珍務全資子公司馬,中國最美的山水田園博物園藝自然的關生活費自然。
賦予田園以藝術,再造一個經營當代山水田園的藝術水鄉,是中國最美山水田園博物館的初衷。將龍之山形與安吉古城的王脈——龍山完美交融,將天、地、水三者聚合為一,兼美包含宇宙世界的想像與構建,抒現最好的歷史、自然與人的關係。
龍山源·考古遺址博物館規劃於王陵級大墓——八畝墩東側茶園區北側山腳下,由綠城服務下屬全資子公司綠郡恆業投資興建。幕天席地之作,雙面全景長卷,四個高度層級的立體園林,形成山水大舞台,大看台。遮陰廣場,台地遊園,博物館本身成為一個自然意味十足,開放自由的廣場樂園;稻香平台,桑麻遊廊,博物館成為欣賞風光的大平台,建築飄浮於稻田之上。
這不只是博物館,而是青山綠水間長出博物園。作為四種進入,四番意境的多功能景觀山地公園,龍山源·考古博物館最大的特質是建於水系之上,其核心景觀為北面500畝江南稻田。由數十座觀景木屋所組成的稻田瞭望台呈120度角全方位對望博物館,與之形成水田互戲高低搭配的層次空間,並有多條道路延展至博物館北入口;南面為博物館水街南入口,與安吉白茶極品地的古城村多個白茶園形成視覺性互動,茶香飄溢,越水漢陶;西面為考古中心西入口,盡觀田園與茶園兩側至美風光。
山與水的匯合,形成二千年最美浙江的外沿。夜景美得不敢看的龍山源·考古遺址博物館,將成為六朝文物展示中心/考古體驗工作站/教育與培訓基地/遊客參觀休憩平台/攝影外景美景基地/農田風光體驗休閒/文化名人藝術集地/時尚派對交流中心等多功能文化中心。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田園,其實就是人們理想世界裡最可口的鄉愁!到龍山腳下,竹杖芒鞋行走,穿林打葉入耳。親近自然的同時,觸摸著秦時漢時浙江先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時代餘溫。
也不妨從棧橋上飛渡稻田花海,登上遺址博物館的挑檐大平台,望不盡千里煙波,江南好時節就被盡收眼底。
古城新韻,山水田園,龍山源·安吉古城遺址公園擁有500畝稻園、近千畝茶山、數十處竹海及多個垂釣池區,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散步、種菜、採茶、垂釣、騎行、摘果、綠跑、考古、植樹、賞花,暢享拾種樂趣,體驗拾種生活。
龍山人文紀念園
浙江六朝安吉古城,蘊藏多少先賢故事,先越文明發源之地,歷代王候遺落於此。綠郡龍山源·安吉古城遺址公園不僅將重新點醒這片土地上靜默已久的輝煌與文明,同時也將為文脈的傳承,藝術的接續而規劃出更好的人文紀念之園。
綠郡龍山源·龍山人文紀念園位於九龍山下,福澤厚積的王陵之側,規劃浙江800畝人生後花園,以供先人靈魂得以安息。人文紀念園主要有三個園區:名人雕塑園,浙江名人的殿堂;竹林葬生態園,讓生命在竹海中升華;百姓故事園,個性藝術的家族故事。
烽火吳越、楚國江東、秦漢鄣郡,延續兩千年歷史文脈。綠郡龍山源·龍山人文紀念園是水系、建築、植被、道路等層次清晰、廣場寬闊、景觀豐富、藝術多樣的浙江人文紀念山水江南王陵之園。
名人雕塑園
龍山人文紀念園名人園—浙江首個名人雕塑園,規劃自春秋戰國至近現代數十位浙江各歷史時期名人,不僅有知名政治思想家與卓越文學藝術家的形象雕塑與人文事跡,同時科學家、教育家、商界實業家等諸多歷朝名人的人文雕塑也將入列。
其文化跨度為秦、漢、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及近現代。
名人園是龍山人文紀念園裡的文化敬仰大園,總共規劃近100畝,位於安吉古城西南側,龍山人文紀念園主入口。名人園將採用豐富藝術手法,充分展現自先越文明以來浙江二千年的輝煌文化傳承。
百姓故事園
訴說家族情懷的百姓故事藝術園是龍山人文紀念園永恆的精神傳承,世家譜系,一脈相傳。入園處即為中式大亭院,古香圍廊、清雅台階、鄉村藝景等組成豐富的百姓生活場景,連結起城市與鄉村的情感記憶。景觀故事化、墓區藝術化、墓式個性化,龍山人文紀念園百姓故事園是中國式家族藝術的墓藏之地。時光年輪,生命回歸,人生不盡相同,人如此,家亦如此!
竹林葬生態園
歷經了二千年風霜,熏養了二千年王地。自古竹子便與這片土地一脈相連,竹林便成為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們生之所託、思之所寄。竹之韻·生態林,龍山人文紀念園之生態竹林葬是富有安吉山水情懷特質的葬禮文化,將讓每一個仙逝的生命獲得大自然更好地敬畏,歸宿在竹林青翠的懷抱,與竹同生,生生世世,福佑眾生。
安吉龍山人文紀念園——浙江先越文明的根脈之園。留在這樣的竹林,留在這樣的青山綠水,百年之後,若不能回眸一望,唯願聽竹一唱!
竹之韻·生態林!龍山人文紀念園竹林葬——江南最具山水情懷的生態葬,無論季節更迭,歲月變遷,也情願躺在這般浪漫的情懷裡,與君同眠!
[關鍵字]
交通
安吉古城遺址公園位於安吉遞鋪街道九龍山下之古城村,位於杭長高速“安吉北”出口,距杭州僅40分鐘車程,上海、蘇州長三角主要城市也均在其二小時交通圈範圍內,城際交通十分暢達。
安吉古城地處太湖南岸、天目山北麓與茅山南側余脈交接部的丘陵地帶,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遞鋪鎮境內,東南距遞鋪鎮中心約 15 公里。
九龍山
山取臥虎之意,古時帝王碼漢卡王還有一條為臥龍,在安吉吉城九龍山位於古城村西面,安吉古城西南之地,遠觀可見龍之九爪沿山脊彎曲而下,宛若九條飛龍,分之主龍,似飛而起。據民間傳說,九龍山原有十條龍,除去山之九龍,余有一條臥於古城護城河內。十條龍可謂上天入水無其不能。九龍山與東側龍山,西側西山共同組成了安古古城之側龍形之山。
八畝墩與九畝墩
龍山越國貴族墓群內的八畝墩、九畝墩與紹興印山大墓形制一樣,雖然構築不是特別講究但特徵更為明顯,尤其是四面環壕以及中心墩下面的坡地上,還排列非常整齊的30餘座小墩,這些小墩與中心墩有諸多聯繫。以八畝墩形制對照當時商周禮制關於喪葬制度的規定來看,已完全達到了天子級別。雖周天子當時立處中原,但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地方諸候君主極可能抬升喪葬規格。
獨據山丘、居高臨下,封土高大、氣勢非凡,八畝墩(龍 D107 - 139)和九畝墩(龍 D60 - 106),這兩座大墓雖未經考古發掘,但根據其巨大的規模和外圍隍壕的存在,已顯示出其具有類似王陵或王室墓的規格。
“八畝墩”平面略呈長方形,山體四周挖有四邊整齊、轉角規整的護墓壕溝,即隍壕。連帶隍壕計算,東西總長約 260 米,南北寬約 180 米,總面積近 5萬平方米,相對高度約 30米。從 2014 年被盜後上繳的器物分析,其時代當屬春秋晚期。
“九畝墩”平面略呈正方形,四周地表未見明顯壕溝,山體邊長約 260 余米,總面積近 7萬平方米,相對高度約 30 米。圍繞山頂大墓(龍 D60)分布有兩圈中、小型土墩墓 40 余座。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安城鎮古城村溫州場北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