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增長模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典增長模型
  • 類型:模型
  • 隸屬:數學
  • 提出:斯密、穆勒、馬爾薩斯
在早期的古典經濟理論中,斯密、穆勒、馬爾薩斯和李嘉圖等人都曾涉及到經濟成長(或剩餘)同資本勞動力的關係。他們認為,“剩餘”的出現引起了資本的積累,資本的積累同時構成了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從而加大了就業規模和社會生產規模。而社會生產規模擴大的直接結果就是剩餘的增加,再在更高的起點上重複前一過程。如此反覆,從而帶動了經濟的增長。這也就是經濟成長理論基礎和經濟成長模型的理論依據。
新古典增長模型(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這一模型假定:1、全社會只生產一種產品;2、生產要素之間可以相互替代;3、生產的規模收益不變;4、儲蓄率不變;5、不存在技術進步;6、人口增長率不變。從而得到sf(k)=Δk+nk。式中:s為儲蓄率;k為人均資本占有量;y=f(k)為人均形式的生產函式;n為人口(或勞動力)增長率;Δk為單位時間內人均資本的改變數。模型表明,一個經濟社會在單位時期內(如1年)按人口平均的儲蓄量被用於兩個部分:一部分為人均資本的增加Δk,即為每一個人配備更多的資本設備;另一部分是為新增加的人口配備按原有的人均資本配備設備nk。第一部分被稱為資本的深化,而後一部分則被稱為資本的廣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