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職官》是2019年4月中信出版集團、中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庭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代的職官
- 作者:袁庭棟
- 類別:歷史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 頁數:348 頁
- 定價:45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8692371
《古代的職官》是2019年4月中信出版集團、中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庭棟。
職官是指在國家機構中擔任一定職務的官吏,其內容包括職官的名稱、職權範圍、品級地位等。這個詞一般特指中國古代的官職設定制度。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出現了國家,才有了職官。在原始社會是沒有官的。那時的氏族和部落雖然有首領,但是其性質和國家產生以後的官是不同的。而關於中國夏朝以前的一些官職的描述,一般...
中國古代官職制度是指在國家機構中擔任一定職務的官吏,這裡面有職官的名稱、職權範圍和品級地位等方面的內容。官職簡介 科舉是以考試為主要方式的一種選官制度,與職官有著密切的聯繫。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是我國古代國家制度中的一項重大發明。我國國家的產生,開始於夏代,而職官的設定是隨著國家的產生才出現的,...
古代確定官職等級的方法為品秩.曹魏以前以秩來確定官員身份地位的尊卑。秩指的是官員的俸祿。曹魏以後設九品之制。九品以一品為最高,九品為最低。各品又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等。九品之外更低的稱為流外官。隋唐以前正四品以下各級又分上下兩階,這樣九品共有三十等。職官,散官,勛官乃至爵位都以品位定等級。...
職官: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少卿、秘書少監、殿中少監、內侍、大都護府/親王府長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將軍 勛:輕車都尉 從四品下 職官: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駕、大都督府/大都護府/親王府司馬、中府折衝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
中國古代中央官制是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政權的中樞機構及其職官制度。其實包括秦、漢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隋、唐時期專制集權中央政體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朝所建立的內閣制等等。奴隸社會 夏代時已有輔佐夏王的六卿。司空為六卿之首,后稷掌農業,司徒主教化,大理主刑獄,共工管營建百工,虞人掌山澤畜牧...
古代職官考選制度主要指中國古代的官吏選拔制度,當時又稱“取士”制度或“選舉”制度。它主要是用來解決國家官吏的來源問題。中國古代的職官考選制度幾經變革,概括說來,隋朝以前主要是薦舉,隋朝以後主要是科舉考試。歷史溯源 中國奴隸制時代實行親貴合一的世卿世祿制度。職官選用的標準是貴族的血緣親疏。《禮記·王...
九卿是指古時中央政府的多個高級官員,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漢時期的卿,不一定是九個人,九卿言其官職完備。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衛尉,掌管宮門警衛;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廷尉,掌管司法審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治粟內史,...
實行九品中正(見古代職官考選制度)的選官制度。其制始於魏文帝(220~226在位)時吏部尚書陳群所立九品官人之法,就是在州設大中正,郡設中正,由他們按門第將本地人物評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定其高下,報朝廷錄用。凡出身上品的,可以任高官,因此有“上品無...
職官:太師、太傅、太保、中書令、中書省右左丞相、衍聖公(孔子後代,文臣之首)。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特進、崇進、金紫/銀青榮祿大夫 爵:王 勛官:上柱國 明朝 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太師,太傅,太保,左、右都督,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文武散階);左右柱國(武官勛級...
《古代的職官》是2019年4月中信出版集團、中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庭棟。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職官十分繁複,有“不學懂不得,學了記不得”之說。不過若要走進古代世界,讀懂中國歷史,職官制度則是一把關鍵的“鑰匙”。本書全面地介紹了古代職官制度,分門別類,扼要易懂。並例舉了大量著名的歷史人物,...
大夫。①古代官階名稱。指從五品官員,地位低於公和卿,金朝大夫指從六品官員。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殷周有大夫、鄉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②古代職官的級名。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後世遂以大夫為一般任官職之稱。秦漢以後,有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
太傅,中國古代職官。據著作記載始於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擔任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輔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位列三公之一。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楚國也設有太傅。秦朝時期被廢止。西漢曾兩度短暫復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立。以後各朝代都有設定,但多為虛銜...
及問得通判職官等,皆雲每遇大風雨,不敢安寢正堂之上”。宋朝的政府機關大院,雖然破舊了點,但比一般的百姓住房還是要好很多。不過,和前朝一樣,官員一旦退休,就得讓出住房。至於退休後該住哪裡,皇帝是不管的,皇帝操心的,倒是官員退休後,不該住在哪兒。比如,南宋規定凡各級地方政府官員休官後,三年內不許...
中國古代官吏的銓選和管理制度。銓選主要解決官吏的來源,職官的管理包括對官吏的任用、考績、獎懲、品秩、俸祿及休假、退休等制度。銓選制度 概述 中國古代官吏銓選的途徑很多,有世襲、納貲、軍功、薦舉、郎選、恩蔭和科舉制等。主要有三個階段和三種制度,即先秦的世襲制、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薦舉制和隋唐至明清的...
《通典·職官·封爵》上載有:黃帝:方制萬里,為萬國,各百里。唐虞夏:建國凡五等:公、侯、伯、子、男。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攝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晉以相國、丞相與八公為諸公官。《通典》卷二《職官二》“三公總敘”條說:“後魏以太師、太傅、太保謂之三師,上公也。大司馬、大將軍謂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謂之三公。”北周 《周禮》以大司徒為地官之長,北周依《周禮》置六官,為地官府之長,以卿任其職。隋唐 隋唐時期置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太尉,中國古代官職名稱。是中國古代中央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執掌天下軍政事務,但因太尉權勢過重,故終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漢分別以丞相和太尉為最高行政長官及最高軍事長官,品秩並為一萬石,金印紫綬。太尉是中央最高軍事長官,天下武官之首,統帥天下兵馬大權,歷朝均為正一品。按《漢書·...
“諫官”又稱“諫臣”,指規諫君過之臣、勸諫天子過失之官。《孔子家語·子路初見》有“為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的名論;《白虎通·諫諍》論及朝廷職官時說,“設輔弼,置諫官”,諫官被看作是與左丞右相同等重要的帝王羽翼。“諫”字包含多重意蘊,而要義在“直言以勸正”。《說文》曰:“諫,證也。從言...
為了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察,唐貞觀初,不定期派遣巡察使、安撫使、存撫使等職官巡察天下諸州,考核吏治。神龍二年(706年)置十道巡察使,按舉州縣,兩年一替。景雲二年(711年)分置十道按察使,成為常設官員。開元二十年(732年)改稱採訪處置使,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稱觀察處置使。實為各州刺史之上的...
知府,中國古代官名。宋代委派朝臣為升府之處長官,稱“知(主持)某府事”,簡稱“知府”。元朝廢府設路,只在散府設有“知府”的官職,為“知某府事”簡稱;其後或設府尹或設知府,時府尹亦稱知府。明代始以“知府”為正式名稱,官制正四品,管轄州縣,為府一級行政長官。清沿明制,官制從四品。辛亥革命...
在中國古代職官制度史上,“宰相”有其特定的意義,除了遼朝曾以它作為正式官名外,一般都把執掌朝政、統領百官的中樞職官泛稱為宰相。因此歷朝的宰相,無論是人數還是官稱,不盡相同。各國也設“將”職,成為一國的最高軍事統帥,地位僅次於相,多以擅長統兵作戰的武將充任。將職稱將軍,有時為了突出最高統帥的...
秦創置御史大夫,掌監察百官,為左丞相。(《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左丞相。」《通典·職官典二》:「秦無司空,置御史大夫以貳於相。」)與戰國時列國普遍設定的負責記錄與檔案管理的御史不同,秦國的御史專掌糾察百官,是中國古代專門監察官制度的發端。御史大夫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