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爭,17世紀末葉法國文學界發生了一場關於崇古與崇今的爭論,文學史上稱為“古今之爭”。這場爭論時起時落,一直延續到18世紀初年。一邊是堅持厚古薄今,另一方主張厚今薄古,兩派文人學者意見衝突,反覆爭辯,相持不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今之爭
- 時間:17世紀末-18世紀初
- 發生:法國文學界
- 定義:關於崇古與崇今的爭論
古今之爭,17世紀末葉法國文學界發生了一場關於崇古與崇今的爭論,文學史上稱為“古今之爭”。這場爭論時起時落,一直延續到18世紀初年。一邊是堅持厚古薄今,另一方主張厚今薄古,兩派文人學者意見衝突,反覆爭辯,相持不下。
古今之爭,17世紀末葉法國文學界發生了一場關於崇古與崇今的爭論,文學史上稱為“古今之爭”。這場爭論時起時落,一直延續到18世紀初年。一邊是堅持厚古薄今,...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古今之爭》是2008年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成琰等。...
《古今之爭中的核心問題》是2004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邁爾譯者林國基。...... 《古今之爭中的核心問題》是2004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邁爾譯者林國...
本書內容包括:中國現代性思潮中的“存在”漂移——“西學中取”的四次重述、論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中諸神的起落、海子的“實體”與“主體”:在諸神之爭中...
劉小楓集 (共28冊), 這套叢書還有 《古典學與古今之爭》,《罪與欠》,《詩化哲學》,《沉重的肉身》,《沉重的肉身》等。 [1] ...
《論現代西方法理學的三大論戰:基於古今之爭立場的審視》力圖從施特勞斯開啟的古今之爭的視野來研究現代西方法理學的三大論戰。《論現代西方法理學的三大論戰:基於...
佩羅於1688至1697年間發表了對話體論文《古今之比》4 集和兩卷《本世紀在法國出現的名人》(1696~1701)。“古今之爭”最後由布瓦洛出面宣告休戰,雙方保留各自的...
《古代人與現代人:政治哲學傳統論集》,典型地反映了施特勞斯學派的基本關懷:重新展開“古今之爭”,力圖從“古典西方”的視野檢討“西方現代性”的問題,包括強烈...
《古今之爭:春秋樂論的核心問題》,《求是學刊》2012年第6期。《美的歷程與真味——劉成紀教授訪談》,《美與時代》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