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派的學說》是羅家倫所著作品,出自於《羅家倫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古今中外派的學說
- 作者:羅家倫
- 作品出處:羅家倫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古今中外派的學說》是羅家倫所著作品,出自於《羅家倫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古今中外派的學說》是羅家倫所著作品,出自於《羅家倫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現在中國有一派人,自以為“學貫古今,道通中外”,融會貫通,無所不曉;於是凡是外國所有學說,中國從前都是有的,外國所有的器物,中國從前...
自國家出現後,便逐漸產生了關於國家的理論和學說。古今中外各個時期許多政治家、思想家都直接或間接地對國家問題作過論述,隨著人類對國家認識的逐步深入,國家學說也逐步發展。但國家問題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現象,國家理論具有強烈的階級性,一些國家理論往往帶有階級偏見。因此,長期以來國家理論很混亂,直到馬克思主義...
《糖尿病行為醫學技術指南》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王英博士,撰著了《儒醫理論與心身疾病治療》,對陰陽五行學說進行了全面訓詁和重新解析。引起學術界重視。原文節選如下:陰陽哲學的內容豐富,在古今中外一直存在很多角度的理解。比如海外就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用“物理”和“心理”共同說明問題,是陰陽哲學對物與心的共鳴(...
人民既沒有造反作亂的必要,又沒有造反作亂的意識,社會就可以長治久安。古今中外,凡是能夠使國家達到太平的統治,事實上都沒有違背儒學的仁和禮兩大原則。2.儒學的真諦是仁禮一體。不講仁只講禮,禮就不會被社會成員普遍認可,就會遭到反對;不講禮只講仁,社會成員不受道德約束,就會由思想上的無政府狀態...
《先秦百家學術中的教育學說與論著選讀(套裝共3冊)》詳細評價和介紹古今中外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跡、教育成就、教育思想,同時編選其經典教育論著選讀並詳加註解、助讀、導讀,這對於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學習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遺產和運用教育著作文本資料的精華是十分有益的。唯求其精,精到的評價和...
頑固派早就想把陳獨秀等驅逐出北大。京中盛傳陳獨秀等被驅逐出北大,陳獨秀立即揭露:“若利用政府權勢,來壓迫異己的新思潮,這乃是古今中外舊思想家的罪惡,這也就是他們歷來失敗的根源。”至於“造謠嚇人,那更是卑劣無恥了!”上海《申報》登出北大教員陳獨秀、錢玄同、胡適等4人被驅逐北大的訊息。這些謠言一經刊...
這是人們通常都能接受和持有的觀點,也是古今中外許多思想家們的共識。但是,如果只是簡單平列或對立這兩種屬性,還不足以把握人之為人。因為,上述的兩種屬性,並非此疆彼劃,涇渭水火;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長時間陷在靈肉分立或對立之中,而總是要追求並能得到二者的各種意義上的和各種程度上的統一,追求並...
古今中外派的學說(1919)杜威博士的《德育原理》(1919)是青年自殺還是社會殺青年(1919)近代西洋思想自由的進化(1919)學術界的騙局(1919)解放與改造(1919)輿論的建設(1920)批評的研究(1920)一年來我們學生運動底成功失敗和將來應取的方針(1920)近代中國文學思想的變遷(1920)哲學改造(1921)精神破產之民族——我...
著名的憲政學者劉軍寧這些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了儒家思想中的有益資源,並引證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提出了 中國版的自由主義理論。現實背景 所謂的中國問題,這裡是指在近一百多年中國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所牽涉到的重大問題。這一變局,對中國意味著整個社會的立體的全面轉型。其中涉及到的兩個主要方面是形而上...
古今中外派的學說(1919)杜威博士的《德育原理》(1919)是青年自殺還是社會殺青年(1919)近代西洋思想自由的進化(1919)學術界的騙局(1919)解放與改造(1919)輿論的建設(1920)批評的研究(1920)一年來我們學生運動底成功失敗和將來應取的方針(1920)近代中國文學思想的變遷(1920)哲學改造(1921)精神破產之民族——我...
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人文智慧和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廣博吸收古今中外人文文明和科技文明的精華。五、在國學創新過程中,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以及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事業,努力給予智力上、道義上和學術上的支持。六、對於研究國學密切相關或者...
從我們對魏堅毅先生的考察來看,魏先生很有古典精神,是個很講學術的人,他的思想也是與時俱進,逐步解放的,譬如,最近我們去拜訪他時,就聽他說:“現如今的很多武友對古今中外的武技都有考察,是站在全世界範圍這一角度看問題的,若是神虎術再不拿出內堂和寶陰體系中的高技藝,是不能讓他們信服的……”...
古今中外的任何學說,只能成為適應當時的、救弊治殘的一家之言,不足以長久的統御天下。東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理論可以兼收並蓄、求同存異,但同時必須以本國的人文、地理、歷史、自然因素為基礎,移風易俗、因地制宜的進行發展。生搬硬套往往適得其反。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各種有關政治經濟文化學說的建立...
後來的歷史表明,王陽明的龍場悟道,在居於正統地位的朱子學之外,開啟了聲勢頗為浩大的陽明學潮流。關於這種學說的興盛與衰敗,古今中外的學者已經貢獻出來的著作堪稱汗牛充棟,這裡不再贅述。在本文的結尾處,只想就500年前的龍場悟道與當代的關聯,作出兩點簡要的申說。其一,人類秩序的起點和依據在哪裡?朱子學和...
略讀、精讀、摘讀、校讀等,重要著作應該精讀,一般著作可以略讀;其次是善於積累,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只有在深厚積累的基礎上才會有所發現、有所成就;第三是善於綜合,當今治學應善於綜合百家之長,由今及古,由中及西;第四是善於懷疑,懷疑是科學發現的先導,是創造性思維的開端,古今中外各種學說、...
孔子說,把實際的行動擺在言論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著你說,做完了,大家都會跟從你,順從你。古今中外,人類的心理都是一樣的,多半愛吹牛,很少見諸於事實。理想非常的高,要在行動上做出來就很難。所以,孔子說,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 。解析四 2.14【原文】子曰:...
在每一哲學問題的討論中,唐先生均詳舉諸家觀點,仔細辨析,然後再作整體探討,深入各個哲學家的心靈世界,發現其哲學理念之根源,以見諸家學說同中有異,異中之同,使不同之哲學心靈得以各歸其位,不致對立而無歸;特別在人生價值之問題上,最後歷盡古今中外各大哲之思想後,方更了解中國傳統哲學之精粹所在。故此...
他同時提出要發展政治學,創立新的政治學,還必須借鑑古今中外一些優良的制度和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他還舉例說,西方某些國家中央與地方分權問題,就值得中國借鑑。會議還通過了《中國政治學會章程》,選舉產生了中國政治學會理事、名譽會長、顧問、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並任命了秘書長和副秘書長等。名譽會長為錢端升...
古今中外,靠貪圖享樂、奢侈腐化而成就大業者聞所未聞。相反,歷史上因驕而奢、由奢而亡的例子,卻數不勝數。那種以為通過助長享樂,就能刺激消費,搞活市場,拉動經濟發展的想法是十分荒謬的,其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社會的發展進步是靠艱苦奮鬥創造的。享樂主義滋長和蔓延,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帶來經濟...
相傳左丘明曾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於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研討,被譽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
命理學是對人生命運規律的探索,以人的各式各樣的數字(出生年月日、姓名筆劃等)來推測人的性格與命運並占卜推測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相關方面的理論,中國的周易系列就是探討這方面的,還有八字命理、紫微斗數、七星命理和占星術等。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命理真是注定的,宇宙也將會失去前進...
在古今中外各種哲學和科學中,對各自的“最高觀念、概念或範疇”有種種不同的表述、有各種各樣的“名”,例如上帝、天、自然界、太極、虛無、存在、本體、本原、本質、邏各斯、絕對理念、絕對律令、命運、主義、基本規律、真理、定理、公理、天理、邏輯始點、以及宇宙大爆炸假說的“奇點”等等,都是一定的人在自己...
魯迅的文學理論可貴之處,在於既敢於在白色恐怖下始終如一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文學原則,又敢於對革命陣營內在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宣傳上的機械論和教條主義進行鬥爭;他要求創造和發展無產階級的新文學,而又善於吸收古今中外文學和文學理論的豐富遺產;他善於學習外國,而又堅決反對崇洋媚外的西崽相。魯迅不僅是中國現代文學...
一幕教王妃列隊成為古今執法嚴明的典故,他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60萬楚國大軍,攻入楚國郢都,幾近覆亡楚國。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後因伍子胥故辭官,不知其終。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
因此,古今中外無數修學中國道家養生學者的實踐表明:學習中國道家養生學的核心中國道家內丹功養生學養生之道,可確保學習者在短時間內學得一套上乘養生方法,從而掌握生命密碼基本規律,為身心健康長壽、事業成功鋪平道路,並能確定一個正確而科學的人生目標而樂天知命地為之奮鬥而後精進。指導思想 內丹功是以天人合一...
當然,戒日王也順便派來了去往唐朝的使臣。玄奘法師從貞觀元年偷渡出境,到貞觀十五年開始回國,貞觀十九年才到達長安近郊,歷盡坎坷。當然,也是全世界古今中外空前絕後、獨一無二的留學生了。《慈恩寺傳》四曰:“時法師欲往烏荼,乃訪得小乘所制破大乘義七百頌者。(中略)備得其旨,遂尋其謬節,用大乘義...
古今中外問題,困擾到現在,應該怎么辦?佛教最初傳入從依附方術→滲透→變形→流傳 矛盾衝突→ 互適交流→融合入中國文化,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國文化融合印度佛教文化用了一千多年時間,歷朝歷代都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包容心態。因此,我們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應該以開放的胸懷,長遠的眼光,大膽吸納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