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詮解

左傳詮解

《左傳詮解》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傳詮解
  • 作者:左丘明,劉向,呂不韋,班固,范曄,陳壽
  • 類別:傳統文化
  •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803710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左傳》,系以孔子的《春秋》為藍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它廣泛地記載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活動,筆含抑揚褒貶,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政治態度,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左傳詮解》精選了七十多個對現實人生有較強啟迪意義的故事,對此進行了通俗的編譯和中肯的解析,從而把經典文化傳承與現實生活觀照緊密結合起來,表現出了較強的思想性、學術性、趣味性和針對性,也體現了學以致用、古為今用的求實精神。
《戰國策》是彙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時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一以後。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總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為一、中山一。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以策士的遊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
《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召集諸門客集體編纂的一部著作。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紀、覽、論。“紀”按春夏秋冬十二個月分為十二紀,如春分三紀,孟春、仲春、季春。每紀包括五篇文章,總共60篇。“覽”按照內容分為八覽,每覽八篇,八八六十四篇(八覽有始覽缺一篇,現有63篇)。“論”也是按內容分為六論,每論六篇,六六三十六篇。還有一篇序意,即全書的序言(今本已殘缺),放在十二紀後邊。總括起來《呂氏春秋》全書共160篇,結構完整,自成體系。它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學文化方面的歷史資料,是我們民族的一份珍貴遺產。
《漢書》又稱《前漢書》,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是我國*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漢書》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約八十萬字。
《後漢書》是繼《史記》《漢書》之後.又一部私人撰寫的優秀史籍,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在我國史學界占有特殊的地位,一直被視為後世著史的圭臬。與《漢書》一樣.《後漢書》為整個東漢一朝的斷代史,記載了從王莽代漢至漢獻帝末年,共195年的歷史。從體例上考察,《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增減。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后紀。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後漢書》雖然只有本紀、列傳和志,而沒有表,但由於范嘩文筆較好,善於剪裁,敘事連貫而不重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無表的缺陷。另外,因為記載東漢史實的其他史書多數已不存在,所以,《後漢書》的史料價值就更為珍貴。范曄對全書作了細緻的整體規劃,對史實進行了認真的剪裁。書中所述史實規避得法,彼此間既有照應,又不重複煩冗,表現出高超的史學技巧。
《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記載東漢末年至西晉初約百年的歷史。《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在蜀漢任職.蜀漢滅亡。西晉代魏以後。被征入洛陽擔任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開始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三書才合為一書,流傳至今。

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東周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春秋時有稱為瞽的盲史官,記誦、講述有關古代歷史和傳說,口耳相傳,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左丘明即為瞽之一。相傳左丘明曾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於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研討,被譽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他還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當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譯者簡介:方多文,1970年出生寧夏,地域遼闊、物產豐富的大西北帶給他不一樣的童年,讓他接觸到了自然的偉大,為他日後的創作積累下了豐厚的感受。在中學參加全國青少年作文大賽,榮獲一等獎,1990年考入蘭州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成為大學講師。任職期間,主要教授中國古典文學,但堅持著譯,《林公案》《李公案》《博物志》等著譯書籍,深受業內好評,被多家出版社出版,其中《三字經詮解》是他為用心的一部作品。
劉向(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末年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漢皇族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早的圖書分類目錄。治《春秋榖梁傳》。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他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譯者簡介:黃廣智,男,1975年出生在北京,職業作家、文學譯者。他通曉文言文,譯作《呂氏春秋精華》廣受好評。1993年考入河南大學,畢業後,成為公務員,利用閒暇時間閱讀了大量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之後出版的散文詩集《古香古色》深受讀者喜愛。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薰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國中基本修成。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後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安北將軍范汪曾孫、豫章太守范寧之孫、侍中范泰之子。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范曄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秘書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於任內著寫《後漢書》。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曄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孔熙先、彭城王劉義康的政變陰謀,事敗被處斬,死時年48歲。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圖書目錄

前言一 隱公
鄭伯克段於鄢
周鄭交質
石碏大義滅親
二 桓公
魯桓公取郜大鼎於宋
王以諸侯伐鄭
季梁諫追楚師
三 莊公
曹劌論戰
宋南宮萬之勇
陳公子完奔齊
四 閔公
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衛懿公好鶴
晉侯使太子申生伐皋落氏
五 僖公
齊桓公伐楚
宮之奇諫假道
晉國驪姬之亂
葵丘之盟
秦晉韓之戰
子魚論戰
晉公子重耳的流亡
晉文公圍原
展喜犒師
晉楚城濮之戰
燭之武退秦師
秦晉殽之戰
六 文公
楚商臣弒君
狼瞫之死
宋公子鮑禮於國人
鄭子家告趙宣子
七 宣公
宋國的敗將華元
晉靈公不君
王孫滿對楚子
鄭靈公之
死申叔時說楚王復封陳
楚許鄭平
晉楚邲之戰
宋及楚平
八 成公
齊晉搴之戰
楚歸知罃
巫臣教吳叛楚
晉歸鐘儀
呂相絕秦
晉楚鄢陵之戰
九 襄公
祁奚請老
晉滅偪陽
師曠論衛人出其君
齊晉平陰之戰
祁奚請免叔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