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理論(英語:Atomic theory)是物理學與化學中有關物質本質的科學理論。與物質無限可分的概念相反,依據原子理論,物質是由一個個離散單元原子所構成。...
原子說古代關於物質結構的一種學說。最初是由古希臘學者留基伯和德漠克利特等提出的。他們認為物質是由許多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單個顆粒所組成的,這種顆粒稱“原子...
玻爾理論是指一種關於原子結構的理論。1913年由玻爾提出。是在盧瑟福原子模型基礎上加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後建立的。...
AIM基於電子密度(英語:electron density)標量場的拓撲性質來描述分子中的成鍵。除了成鍵性質之外,AIM 還根據拓撲性質對全空間進行劃分,每個區域內正好包含一個原子核...
英國科學家道爾頓認為每種單質均由很小的原子組成,不同的單質由不同質量的原子組成。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一個堅硬的實心小球。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
原子物理學是研究原子的結構、運動規律及相互作用的物理學分支。它主要研究:原子的電子結構;原子光譜;原子之間或與其他物質的碰撞過程和相互作用。國內教材以褚聖麟...
理論以量子力學為基礎的關於原子結構的理論。N.玻爾關於原子結構的理論(見玻爾氫原子理論是原子的量子理論的先驅,它的建立推動了原子結構的研究。研究的深入又揭示了...
《原子物理學(第2版)》是201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是崔宏濱。...
本書講述大學普通物理的“原子物理學”部分,內容包括原子的結構、量子化的原子模型、量子力學的初步介紹、原子、分子的光譜和能級,以及原子核的基本知識。書中詳細...
《原子理論之父》是在2011年7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兵。...... 《原子理論之父:道爾頓》介紹了如果沒有道爾頓將臆測的原子假說變成科學的原子論,化學將仍舊是一...
多電子原子有比氫原子複雜得多的能級結構和光譜結構,就是除了氫原子之外的原子。在多電子原子理論中,若電子之間的剩餘庫侖作用較強,自旋軌道相互作用較弱,先考慮...
《原子理論之父:道爾頓》介紹了如果沒有道爾頓將臆測的原子假說變成科學的原子論,化學將仍舊是一堆雜亂無章的觀察材料和實驗的配料記錄。道爾頓使得化學從此成為一門...
量子論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為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它能很好地解釋原子結構、原子光譜的規律性、化學元素的性質...
物質波理論,也稱“德布羅意物質波假設”、“德布羅意物質波假說”,是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1892~1987)在愛因斯坦光量子理論和玻爾的原子論的啟發下...
本教材是中國科技大學理工科非物理專業的普通物理之原子物理的教材,全書注重通過介紹基本的物理現象和實驗事實、簡單的理論推導,用量子的觀點和方法將物理概念解釋清楚...
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由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這個理論是說,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必然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它與相對論一...
端說中國公元前5世紀墨子提出...... 可以看出,墨子的“端”說實際上是原子說的雛形。墨子中有“始”和“端”兩個關於時空的概念,“始”是時間中不可再分割的...
盧瑟福的理論吸引了一位來自丹麥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電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軌道,解決了原子結構...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
愛因斯坦這樣描述這一現象:“好像有時我們必須用一套理論,有時候又必須用另一套理論來描述(這些粒子的行為),有時候又必須兩者都用。我們遇到了一類新的困難,這種...
按照麥克斯韋的理論,對於一切純電磁現象因而也對於光來說,應當把能量看作是連續的空間函式,而按照物理學家的看法,一個有重客體的能量,則應當用其中原子和電子所帶...
量子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之一。量子論提供了新的關於自然界的觀察、思考和表述方法。量子論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為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
莫塞萊(H.G.J.Moseley)測定各種元素的X射線標識譜線,證明它們具有確定的規律性,為盧瑟福和玻爾的原子理論提供了有力證據。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