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位雜交技術
- 外文名: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 起始:20世紀60年代
- 原理:核酸分子單鏈之間互補的鹼基序列
原位雜交技術(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分子生物學、組織化學及細胞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新興技術,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9年美國耶魯大學的Gall等(1969)首先用...
原位雜交是指將特定標記的已知順序核酸為探針與細胞或組織切片中核酸進行雜交,從而對特定核酸順序進行精確定量定位的過程。原位雜交可以在細胞標本或組織標本上進行。另...
螢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20世紀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雜交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非放射性分子生物學和細胞遺傳學結合的新技術,是...
RNA原位雜交可提供RNA在組織細胞的空間表達信息。但一直以來,由於缺乏敏感性和特異性,RNA原位雜交一直受到較大的限制。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改進RNA原位雜交。RNA原位...
分子原位雜交:利用一段順序的單鏈DNA或RNA作探針,與解鏈的染色體上的DNA單鏈進行原位雜交,確定DNA或RNA所在位置。...
原子原位雜交技術是將細胞或組織切片固定於載玻片上,使細胞中DNA或RNA在保持原來位置條件下,與標記的核酸進行原位雜交反應 。...
螢光原位雜交技術(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根據已知微生物不同分類級別上種群特異的DNA序列,以利用螢光標記的特異寡聚核苷酸片段作為探針,與環境...
組織原位雜交(Tissue in situ hybridization)簡稱原位雜交,指組織或細胞的原位雜交,它與菌落原位雜交不同,菌落原位雜交需裂解細菌釋出DNA,然後進行雜交,而原位雜交是...
《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與原位雜交技術》為“十一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
《核酸探針與原位雜交技術》是2001年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向正華,劉厚奇。...
菌落原位雜交是原位雜交技術的另一種形式。通常套用於確定帶有重組分子的細菌菌落中與探針同源的外源DNA插入片段。細菌菌落首先從培養皿上轉移到硝酸纖維膜上,經過細胞...
螢光原位雜交技術(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種重要的非放射性原位雜交技術,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遺傳學實驗技術。它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通過...
原位PCR是Hasse等於1990年建立的技術,就是在組織細胞里進行PCR反應,它結合了具有細胞定位能力的原位雜交和高度特異敏感的PCR技術的優點,是細胞學科研與臨床診斷領域裡...
《原位檢測技術》是2012年3月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厚奇。...... 技術、計算機圖像分析與陽性信號的定量觀測、基因重組技術、核酸分子探針、原位雜交...
原位多聚酶鏈式反應技術,是多聚酶鏈式反應(PCR)技術的一部分,後者是在體外經酶促反應將某一特定DNA序列進行高效、快速擴增,它可將單一拷貝的待測核酸以指數的...
非放射性雜交技術為分子生物學專業參考書。提供了進行分子雜交所需的基本知識,技術,操作和解決實驗過程問題的關鍵,為分子生物學專業人員的良友。分子雜交是現代實驗...
二、原位雜交技術主要實驗材料三、雜交四、顯示標記物五、設立對照第六節電子顯微鏡技術一、超薄切片技術(一)對培養物的預處理(二)標本製備二、電鏡免疫細胞化學...
染色體原位螢光分子雜交技術為研究染色體上DNA的序列提供了一個最直接的方法。...... 染色體原位螢光分子雜交技術為研究染色體上DNA的序列提供了一個最直接的方法。...
PIK3CA基因是由Volinia在1994年利用原位雜交技術檢測到的,其定位於3q26.3,長34 kb,包含21個外顯子,編碼1 068種胺基酸,該組胺基酸產生一組長124 kD的蛋白。...
近年來螢光原位雜交技術的使用已漸普通。如用多色的螢光標記,可一次使用多個探針,檢查多個特定的DNA順序。如將多色之螢光原位雜交結合起來,在數碼螢光顯微鏡和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