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京朔北行

卻京朔北行

《卻京朔北行》作於公元822年,時任檢校司空,北山諸藩使,幽州刺史的裴度鎮壓幽州叛軍時所作。

長慶元年(公元821年)秋,張弘靖被幽州軍囚禁,田弘正在鎮州遇害,朱克融王廷湊又在河朔作亂,穆宗詔令裴度以原職任鎮州四面行營招討使。當時穆宗荒唐乖戾,宰相才能平庸,治國謀劃不當,致使再度興亂。即使號為名將的李光顏烏重胤等,率十餘萬軍隊攻打叛鎮,也無一點成效。因局勢已經動盪,無力再振朝綱。然而,裴度自接受委任之日起,便檢閱軍隊,補充士卒,無暇安寢。又親自督戰西線軍隊,身臨敵境,攻破敵城,斬殺賊將,頻頻向朝廷報捷。穆宗十分嘉許裴度的忠誠,月月派遣宮中使臣前往撫慰,晉升裴度為檢校司空,兼任掌管北山諸蕃使。

時年裴度受到元稹的排擠,心中鬱鬱不平,便借詠漢朝名將衛青為由頭,抒發了心中的憤懣不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卻京朔北行
  • 創作年代:公元822年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裴度
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點評鑑賞

卻京朔北行
鷹山風雨連九天
郡縣馳雲度陌阡
強騎精兵出塞北
奸除龍庭起炊煙
鷹山:即指陰山。馳云:飛馳增援的軍隊。
最為歷代名家所青睞的便是最後一句:奸除龍庭起炊煙。
龍庭,即西漢時匈奴王庭所在。公元前129年,衛青首次出征,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1747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封衛青為關內侯。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
奸,不僅指叛軍,也值在盤踞在朝廷中的奸佞小人。奸在龍庭,一語雙關即:奸邪之人在長安。當時元稹勾結小人作祟,一直對地位崇高的裴度忿忿不平,而裴度時出官京外,自然不敢有所妄言,故只能藉此含蓄表達自己的意圖。
“起炊煙”。世人皆知匈奴茹毛飲血,自然無炊煙可起,而當漢軍攻破龍庭時,做飯的炊煙也裊裊升起。借用炊煙這個意向,表達了裴度對於鎮壓叛軍勝利的堅定決心,當然更暗含了希望還以君王身邊一個清明的環境。

作者簡介

晉國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1-2]),字中立,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3]。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裴度出身河東裴氏的東眷裴氏[4],為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進士。憲宗時累遷司封員外郎、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支持憲宗削藩。視行營中軍,還朝後與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而裴度亦傷首,遂代其為相,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親自出鎮,督統諸將平定淮西。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拜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後歷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數度出鎮拜相。晚年隨世俗沉浮以避禍。官終中書令,故稱“裴令”。開成四年(839年)卒,贈太傅諡號文忠。會昌元年(846年)加贈太師,後配享憲宗廟廷。
裴度堅持與權奸、宦官、藩鎮割據勢力鬥爭,並輔佐憲宗平吳元濟李師道之亂,實現“元和中興”。他堅持治理國家要任用賢才,為將相二十餘年,薦引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顏李愬等名將,還保護劉禹錫等人。史稱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被時人比作郭子儀
裴度在文學上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對於當時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的傾向,具有補救的意義。他對文士多所提掖,時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東都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借吟詩、飲酒、彈琴、書法以自娛自樂,為洛陽文事活動的中心人物[5]。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詩》等錄其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