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

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

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又稱印度尼西亞獨立戰爭,是印度尼西亞人民推翻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亞青年革命組織的敦促下,蘇加諾宣布印度尼西亞獨立,成立共和國。八月革命開始。

基本介紹

  • 名稱: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
  • 地點印度尼西亞
  • 時間:1945年8月17日—1949年12月27日
  • 參戰方印度尼西亞,日本志願軍;荷蘭英國(至1946),東印度尼西亞,坤甸蘇丹國,日本(至1946)
  • 結果:荷蘭軍事獲勝,印度尼西亞政治獲勝,印尼獨立
  • 參戰方兵力:印尼 共和軍195,000人,人民青年團約160,000人
    日本志願軍 3,000人
    荷蘭 皇家陸軍20,000—180,000人,東印度軍60,000人
    英國 最多30,000多人
  • 傷亡情況:印尼 死亡45,000—100,000人
    荷蘭 死亡3,084皇家陸軍和3,144東印度軍
    英國 死亡1,200人
    平民死亡25,000—100,000人
  • 主要指揮官蘇加諾穆罕默德·哈達;Simon Spoor,艾德禮
戰爭過程,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戰爭結果,

戰爭過程

第一階段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的訊息傳到印尼。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秘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布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
18日由各政黨、各社會團體組成的“印度尼西亞獨立籌備委員會”舉行會議,通過共和國憲法,選舉蘇加諾、哈達分別擔任正、副總統。全國各地出現收繳日軍武器,建立共和國地方政權的新形勢。
1945年9月4日第一屆內閣──總統制內閣成立。11月以右翼社會黨人沙里爾為首的國會制內閣取代總統制內閣。由於共產黨人和廣大革命民眾積極參加,取得了民族獨立的偉大勝利。

第二階段

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入,占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英軍入侵受到印尼軍民堅決抵抗,並予英軍以重創。
1945年11月爆發泗水保衛戰,英勇的泗水人民為捍衛民族獨立與英軍展開了長達21天的殊死戰鬥。
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占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英美支持下,企圖重建殖民地。
1946年11月15日,荷蘭殖民者與印尼沙里爾內閣簽訂《林芽椰蒂協定》,在協定中,荷蘭承認印尼共和國對爪哇、馬都拉島蘇門答臘行使“事實上的權力”,印尼則同意建立以荷蘭女王為首的"荷印(尼)聯邦"。《林芽椰蒂協定》是印尼沙里爾內閣妥協路線的產物,嚴重損害印尼共和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
1947年7月20日,荷蘭發動“第一次警衛行動”,即殖民戰爭。1948年1月12日,在澳、美、比三國“斡旋”下,印尼政府與荷蘭簽訂《倫維爾協定》,爪哇島的三分之二,整個馬都拉島和蘇門答臘島一部分被荷蘭占領。9月印尼政府在英、荷支持下製造反共的“茉莉芬事件”,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印尼共產黨領袖慕梭、沙利佛丁等犧牲,反荷統一戰線破裂。

第三階段

1947年12月19日,荷蘭發動“第二次警衛行動”攻占共和國臨時首都日惹,蘇加諾等領導人被俘。印尼軍民繼續開展游擊戰爭。印尼共和國所轄國土和人口大為縮小。但是印尼人民依然堅持鬥爭。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利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里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
蘇加諾蘇加諾

戰爭結果

1949年12月,荷蘭移交主權,印尼聯邦共和國選舉蘇加諾為總統,哈達出任聯邦政府總理。八月革命以雙方的妥協而告終。
八月革命是印度尼西亞人民幾個世紀反殖民主義鬥爭的偉大勝利,是印度尼西亞民族歷史上光輝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