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主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民主革命
  • 外文名:national-democratic revolution
  • 類別:革命形態
  • 目的: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
歷史背景,概念闡述,區別,聯繫,主要矛盾,革命對象,革命性質,領導階級,偉大勝利,圖書信息,圖書一,圖書二,

歷史背景

在帝國主義時代,世界被劃分為兩部分,一是占世界人口絕大多數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一是人數甚少,但擁有巨大財富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壓迫民族。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帝國主義的壓迫、剝削和統治下,喪失了獨立和主權,處於極端貧困落後的境地,長期停滯在封建、半封建甚至更為落後的社會發展階段。

概念闡述

區別

首先必須指出:“民族運動”、“民主運動”或“民族主義革命”、“民主主義革命”都是資本主義主義制度產生以來的“近代”和“現代”才有的概念。在這以前的封建時代或更早的奴隸制時代,無論是反對外來統治還是反對暴政都不能稱之為“民族運動(革命)”或“民主運動(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民族民主革命
在近現代,“民族運動”或“民族主義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的運動。“民主運動”或“民主主義革命”是指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的鬥爭。(到帝國主義時代,開始出現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或民主革命,如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聯繫

但民族運動和民主運動之間又存在者密切的聯繫,例如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要實現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這一目標,就必須在主觀或客觀上同時進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鬥爭。19世紀初期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以及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革命就是這樣。當時的拉丁美洲處在西、葡、法等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國內又存在封建大地產制,所以它們的革命鬥爭就既是反殖民主義的民族革命,又有反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的性質,所以稱為“民族民主運動”。
民族革命是指驅逐外族,反抗侵略的鬥爭 例如 埃及人民抗英,埃塞抗擊義大利等。
民主是指推翻舊制度,舊的國家機器的鬥爭 如辛亥革命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 拉美推翻奴隸制度
所以拉美獨立戰爭有雙重性質.
民族革命是對外的,防抗外國壓迫的。
民主革命是推翻專制壓迫的。
拉美革命具有雙重性,即推翻國內壓迫,還防抗外來侵略!
民族革命的主體是反抗異族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民主革命的主體是建立民主制度,反抗專制統治。拉美獨立戰爭二者兼而有之,所以可稱為民族民主運動。所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可以稱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不能叫“新民族主義革命”。埃及、衣索比亞的抗爭就可以稱之為“民族革命”,但不能叫民主革命,因為反抗異族的結果和民主沒有直接聯繫,可能結果還是專制的。
民族革命是指推翻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主權.
民主革命是指推翻國內的封建專制統治.
他們和起來可以簡單歸納為反帝反封建.拉美的獨立戰爭既推翻了外國殖民統治,又推翻了本國專制統治,所以具有雙重性.其次兩者的革命對象不同.民族革命是爭取民族的獨立,其主要革命對象是外國的侵略勢力.
民主革命除了爭取民族的獨立外,還有反對外國侵略主義,本國封建勢力,買辦,以及官僚資產階級,並有一定的革命理論為指導.
概括起來講就是從1840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新中國的成立,經歷了是一場民族與民主革命的鬥爭。

主要矛盾

帝國主義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就成為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的基本矛盾。其中,以帝國主義和被壓迫民族的矛盾為主要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革命對象

民族民主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以及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有密切聯繫的買辦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對內推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解放生產力,為社會發展掃清道路。

革命性質

民族民主革命就其性質來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本是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它的鋒芒指向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但是,由於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開闢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從革命陣線來說,民族民主革命發生了一個大轉變,成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領導階級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資產階級特別是民族資產階級,力求領導革命,在許多國家他們也確實領導過革命,並且取得了民族的政治獨立,但由於它本身軟弱和階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把革命進行到底。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遭受壓迫最重,具有很大的革命積極性,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軍。無產階級雖然人數較少,但是由於他們身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的三重壓迫,又與最先進的生產方式聯繫在一起,是最徹底的革命階級。在一些國家中,他們擔當了革命領導者的重任,不僅使這種革命獲得了徹底勝利,而且把革命推向前進,使之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

偉大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Β.И.列寧曾經預言過:“在未來的世界革命的決戰中,占世界人口多數的人民的運動,最初是為爭取民族的解放,將來一定會轉而反對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它所起的革命作用,也許比我們所希望的要大得多。”(《列寧全集》第32卷第469頁)當前第三世界國家已成為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保衛世界和平的主力軍。

圖書信息

圖書一

《華僑與中國民族民主革命》
作者:任貴祥
出版: 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9787802110755
字數:510000
頁數:512
版次:1
紙張:膠版紙
【內容提要】
讚頌的愛國道路。全書共分七章,以國內發生的戊戌改良運動、辛亥革命、討袁護法、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革命、抗日戰爭、全國解放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全面深入地反映了海外僑胞在這諸多重大歷史事件中的愛國活動及傑出表現,充分展示和證實了廣大華僑是中國革命的一支重要進步力量。書中以中國近現代革命歷史為“經”,以國內重大歷史事件為“緯”,縱橫結合,經緯分明。
《華僑與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封面《華僑與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封面
尤其值得重視和注意的是,目前海峽兩岸有關華僑與中國革命的著作,多以華僑與中國國民黨的關係為主線,偏重介紹華僑與中國國民黨誕生和發展的密切關係。本書在闡述華僑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的同時,則進一步探討了華僑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發展、壯大及其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關係,及華僑對國共兩黨認識及實踐的轉變。書中還著重闡述了華僑以支援辛亥革命為中心的第一次愛國高潮和以支援祖國抗日戰爭為中心的第二次愛國高潮。因此,本書主線明確,中心突出。同時,本書也闡述了洪門致公堂及其領導人司徒美堂等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及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代表海外僑胞的政黨——中國致公黨,以及中國民主同盟的海外組織等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為推翻獨裁專制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參與建立新中國的功績。應該說,本書對華僑與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關係的闡述,更為全面、客觀、公正,更為深入系統,也自成體系。
本書有五十多萬字,書後列有“華僑與中國革命關係大事記”和“主要參考書目”,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書中所引用的資料多為第一手珍貴資料,同時也吸收了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看得出,作者在完成這部著作時,下了很大功夫,也反映了作者治學比較嚴謹的態度。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華僑與近代改良救國運動
第一節 華僑社會的形成及概況
一、近代華人出國潮
二、華僑在國外生存艱難
三、華僑社會概況及特點
第二節 支持改良救國運動
一、踴躍加入保皇會
二、捐款資助保皇會
三、海外改良運動評析
本章小結
第二章 華僑與辛亥革命
第一節 孫中山發動華僑革命
一、尋辟海外革命基地
二、啟發華僑革命
第二節 踴躍參加革命組織
一、參與創建興中會
二、雨後春筍般的南洋同盟會
三、美洲致公堂革命覺醒
第三節 反清起義前仆後繼
一、反清起義的初起
二、反清起義的發展
三、反清起義的高潮
第四節 慷慨捐款資助革命
一、興中會至同盟會前期的捐款
二、為黃花崗起義捐款
三、為中華民國成立捐款
第五節 大力開展輿論宣傳
一、海外僑報林林總總
二、沒有硝煙的戰場
第六節 革命與改良的鬥爭
一、在組織上爭取華僑
二、爭奪輿論陣地
三、由改良轉向革命
第七節 回國參政報效民國
一、回響武昌起義
二、萬里迢迢回國參政
三、民國政府初期的僑務政策
四、回國投資的興起
五、航空救國展宏圖六、對同盟會改組的反應
第八節 反帝鬥爭的興起
一、奮起反對美國排華
二、抗議法、俄侵華
三、與荷蘭殖民者作鬥爭
四、為解放台灣而獻身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華僑與討袁護法鬥爭
第一節 北洋政府對華僑的態度
……
第四章 華僑與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五章 華僑與國民革命
第六章 華僑與祖國抗日戰爭
第七章 華僑與全國解放戰爭
華僑與中國革命關係大事記
主要參考書記
後記

圖書二

《民族民主革命的文藝運動的評論》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全書共分為6節,比較全面地論述了民主革命文藝運動中的經驗教訓,批評了文藝中各種機會主義傾向,提出了現實主義在今天的意義。作者認為民主主義的革命思想是“五四”以來新文藝的核心思想,圍繞著這個核心,思想鬥爭,統一戰線,大眾化是整個文藝運動的基本原則,而其中的大眾化則更是運動
路線。在這種文藝思潮中,形成了以魯迅為代表的包括革命浪漫主義在內的革命現實主義的文藝傳統。這些都是“五四”以來新文學的成就所在。然而在取得這些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只強調目的不強調手段的革命宿命論與採取旁觀態度描寫生活的客觀主義就是它的主要表現。而要克服這缺點,作家就必須深入到生活中去,全身心地與之擁抱在一起。在總結了以往的文藝運動之後,作者又論述了現實主義在今天的問題。他認為現實主義是一種最能夠反映外界客觀規律的一種創作方式,它是隨著外界的變化而不斷地發展變化的,所以今天仍需要高張現實主義的旗幟。而當前它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反映人民新生的力量和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民族形式的問題。總之,馮雪在該書中,不僅總結了過去的文藝運動,而且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文藝理論的命題,對於我們如何評價文藝運動,以及如何對待文藝與其它事物的關係都有著極大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