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慨述
學院校旗
卡羅林斯卡學院校徽的主要圖案,是一條盤旋在柱子上的蛇——在
希臘神話中,蛇主宰人類健康。所以,每一名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學生或教員都以增益人類健康作為畢生奮鬥的目標。
精英教育
崇尚
精英教育是歐洲傳統的
教育理念。特別在對博士生的培養上,卡羅林斯卡學院以令人驚嘆和感動的責任感扮演了一個“父母”的角色。每一個被卡羅林斯卡學院接收的博士生,無須通過勤工儉學來維持生存,每人每年可獲得來自導師的30萬瑞典
克郎的學費和生活費。這樣的制度足以確保博士生衣食無憂,全力以赴投入學習與科研。微生物和腫瘤生物中心副教授胡立夫是一位移民瑞典17年的華人。他說,他每年向有關
教育基金會申請獲取的
科研經費大約有100萬克郎,其中有38.5萬克郎要上交給卡羅林斯卡學院,餘下部分要“
全包”3位博士生的開支,日子過得緊巴巴。因為根據瑞典高額的
稅收制度,他得為每位博士生付出超過24萬克郎的費用,他們每人每年才能淨得12萬克郎。雖然瑞典有著全世界最完備的
福利制度,但卡羅林斯卡學院對教員和學生近乎嚴酷的要求,是他持續勤奮工作的動力,幾乎每晚都要工作到12點。
獨特的風景每隔幾天,都會在卡羅林斯卡學院的校園裡上演——很多教師和學生都自動停下腳步,向冉冉升起的一面或者數面
校旗行
注目禮。清點校旗的數目,便可得知,當天又有幾名博士生獲得了博士學位。
那是神聖而莊嚴的一刻。每個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博士生都以此為榮。或是天堂,或是地獄.一位在卡羅林斯卡學院呆了兩年的留學生說:“對有真才實學的學子,卡羅林斯卡學院是天堂;對想混一張文憑的人,卡羅林斯卡學院是地獄。”
與某些
西方國家的大學不同的是,卡羅林斯卡學院並非以盈利為目的,所以在教學方面一向以嚴謹著稱。因此,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學生都有強大的
自學能力。
師資條件
成立於1810年的卡羅林斯卡學院堪稱歷史悠久,歷史上5名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出自卡羅林斯卡學院。
有1300名高級研究員和教員,300名客座教授,5500名本科生,2500名碩士和
博士研究生。它在科系分布方面有獨到之處:分設的25個系中,除了傳統的
外科、
兒科、內科等系外,還有
社會醫學、神經心理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等與時代結合緊密的科系。每個系有10至20名教授。
科研實力
研究
血管增生的瑞典籍華人
曹義海教授曾在美國
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過,他比較前者與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科研水平,覺得不能簡單地以排名先後來評判,而是在不同領域各有千秋。他認為,在卡羅林斯卡學院,創新思想的火花可能是被保護和激發得最完美的,同時可以向社會藉助“合力”。
例如,由卡羅林斯卡學院班格特教授領導發起的一項旨在研究
腦部疾病的計畫——“Swedish Brain Power”項目共匯集了73個研究團體的積極參與,包括來自從
腦成像到遺傳學等各個學科領域的研究人員、衛生保健專業人員乃至商業人士,預算高達1億
瑞典克朗,協力攻克
神經退行性疾病,如
帕金森氏病和阿爾茨海默氏病。
腦科學可以說是瑞典的強項,這個領域內六分之一
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瑞典人,新項目旨在鞏固瑞典
神經學研究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課程設定
醫學院
牙科學院
口腔病理學;牙科
放射學;口腔微生物學;矯形牙科;牙科修補;口腔外科。
科研創新
醫療信息
想像一下,半個世紀以來,900萬
瑞典人的醫療信息被連續、實時地記錄在一個龐大的資料庫中,作為
流行病學等醫學研究的基礎。承擔這一重任的,正是卡羅林斯卡學院。不僅如此,卡羅林斯卡學院還承擔了瑞典43%的醫學科研任務,其中三分之二是在臨床環境中進行的。
瑞典作為一個高福利國家,最具特色的是
免費醫療。國家的衛生保健
服務系統覆蓋了整個人群,並與醫院密不可分。自1947年,瑞典公民的醫療號就與身份證號相統一;同時他們有著積極參加臨床試驗的傳統。天時地利人和,為卡羅林斯卡學院建立全世界最龐大和完備的國民醫療信息資料庫提供了可能。
以如此完備的醫療信息為後盾,卡羅林斯卡學院瞄準
流行病、
癌症、
基因學等領域,對人群展開了長期不懈的跟蹤研究。1958年,癌症研究啟動,特殊病例記錄定期更新。1965年,死因記錄開始實施。
基因學也是卡羅林斯卡學院感興趣的領域,其中最著名的是雙胞胎記錄和有多個後代的記錄。1960年開始的瑞典雙胞胎記錄是世界上最大雙胞胎資料庫,瑞典每一對雙胞胎的相關信息都可在庫中找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對雙胞胎都要經歷一系列的臨床測試並記錄信息,如他們的醫療記錄和癌症記錄。
愛滋病疫苗
據
聯合國統計,愛滋病已經造成全世界2000萬人死亡,而全世界約有4000萬
愛滋病病毒攜帶者,其中70%在
非洲。據
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的統計,僅
巴西就有62萬人患有愛滋病。世界著名研究機構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科學家宣布,他們期待能在今後二三年內獲得一種能有效抵抗
愛滋病病毒的疫苗。
這一研究項目始始於03年,臨床實驗表明,接種這種疫苗的40名志願者中,97%的人出現了愛滋病
免疫反應。這種疫苗正在
坦尚尼亞60名志願者身上進行實驗。初步實驗結果表明,這些
受試者出現了與瑞典實驗的相同結果。領導這一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布里塔·沃倫表示,第一和第二階段的實驗顯示,其前景令人極為樂觀。
近20年來,全球研發出了約200種
愛滋病疫苗,還沒有一種疫苗在大規模
人體實驗中獲得有效的成果。一項被認為進展最大的疫苗項目中止了開發,這項包括巴西在內的9個國家進行的研究項目在經過13個月實驗後,證實無法阻止愛滋病病毒的感染。
布里塔·沃倫稱,最初,各抗愛滋病病毒疫苗項目的研究都是相似的,而瑞典科學家則在他們的實驗中集中攻克了兩個難點。首先愛滋病病毒是一種十分複雜的病毒,它有好幾種亞種,因此研究人員決定製造一種能夠抵抗多種愛滋病病毒的疫苗,以保護人類不受在非洲和歐洲通常流傳最廣的愛滋病病毒亞種的感染。其次,與過去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這種新的疫苗與另一種可增強患者免疫反應的疫苗互為補充。
這項由卡羅林斯卡學院與瑞典
傳染病控制研究所合作的研究項目,將兩種類型的疫苗結合起來。患者先服用數劑從世界範圍內流傳的數種愛滋病
病毒的基因中提取的疫苗,之後,馬上再服用第二種能夠擴大免疫反應的疫苗。第二種疫苗含有一種經過接種的病毒,是由美國國家
衛生研究所製造的,並贈送給瑞典的研究項目使用。
2008年,瑞典的這一研究項目將進入大規模臨床實驗,這一過程預計要持續兩年。最後階段是將確定疫苗保護功能的等級。瑞典南部
隆德大學微生物和病毒學部專家埃娃·瑪利亞·芬約認為,這種疫苗給抑制愛滋病傳播提供了新希望,它集合了人類所有有關抗愛滋病的知識,力圖嘗試開發抵制病毒的不同途徑。她認為,卡羅林斯卡學院的項目與
默克實驗室研製的疫苗有著許多不同之處,例如,在默克實驗室研製的疫苗中,一種不同的病毒帶有HIV-1
病毒基因,它的劑型一和劑型二已經使用,而卡羅林斯卡學院使用了三種初始劑型,含有
HIV-1病毒的各種不同亞種,同時還有第二種旨在增強
免疫反應的疫苗。
對外交流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卡羅林斯卡學院就與中國建立了聯繫,1986年與中國正式開展合作項目。卡羅林斯卡學院與
中山大學開展了
腫瘤方面的合作研究,並將與
北京大學進行免疫方面的研究合作,同時將在
四川大學建立研究所,雙方進行人員和課程方面的交流。
諾獎評選
卡羅林斯卡學院是歐洲一流的醫科大學,以國際領先的科研水平和評審頒發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聞名於世。學院的核心任務是“致力於通過研究、教育和信息共享來全面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卡羅林斯卡學院將博士生培養和醫學科研工作緊密結合;對全體博士生提供強有力的研究生資助體系。為選拔優質生源,在招生時,引入獨具特色的研究生準備期;並重視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年度考評、
中期檢查、
學位論文公示和
公開答辯等過程中的作用。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這個專業排名世界第七的醫學院,一如瑞典人內斂、嚴謹、持重。當舉世矚目的燦爛光芒內化為一種核心,就像握緊的一隻拳頭,更能讓人感受到它的厚度和力度。
在
斯德哥爾摩的郊外,靠近
北極的清涼之處,
高緯度地區特有的一種平靜的力量,特別適合科研深思所需的心靈氛圍。一個普通的校門,至為平實、方正的紅色建築群,就像群山般靜默,連校名都是不事張揚地偏於一隅。
誰也無法料想,就在這個看上去樸素得像廠區一樣的地方,就是世界矚目的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評審地、誕生地,並每時每刻都挑戰著人類的智慧極限,滾動著世界最尖端、最前沿的醫學發現。
進了
諾貝爾醫學獎最核心的地方。那最接近校門的紅色大樓,就是赫赫有名的諾貝爾論壇大樓,但它樸素、方正的外表,與它的名聲成反比。大樓所有瑞典式建築一樣內秀,室內裝飾是典型
北歐風格的簡約、時尚。冬天需要吸收日照的大玻璃窗和天庭,天庭中有不少
綠色植物,給人一種透亮和富有生氣的感覺。
走廊上,懸掛著不少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照片,一路引導我們走向
諾貝爾獎的深處。當我們看到那張巨大的圓桌時,驚異於它異乎尋常的大,直徑估計有2米,足能滿滿當當坐下20多人。當我們坐在木頭圓桌邊好奇地打量,用手感受著桌面上裝飾的一圈柔軟的皮革,聽說這就是卡羅林斯卡的諾貝爾醫學獎評審委員會遴選獲獎者的圓桌,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
想像著18位頂尖醫學專家們從來自世界各地的一大堆候選者,挑選出“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中獲得重大
發現者”,直至最終拍案定論,又有一個或數個科學家的名字載入諾獎史冊。
它是聖壇。任何人都不被允許將飲料或者其它有可能損傷桌面的尖銳物體放在圓桌上,足見卡羅林斯卡學院——這個諾貝爾先生最喜歡的醫學院——是怎樣的以諾貝爾醫學獎為榮。與20世紀初一樣,上千份提名邀請由前幾屆得主、全球醫學界或其他相關領域的教授或專家提出,經卡羅林斯卡的諾貝爾大會50位成員篩選,每年9月向全球的醫學精英發出。提名截止期限為次年2月,大概有五分之一會得到回覆。在夏季,卡羅林斯卡的諾貝爾醫學獎大會的50名成員,必須埋頭閱讀大量的評價文章和文獻,然後交由核心評審會的18名成員定奪。
整個評選過程在今天還是神秘的。很多得獎者都是因反覆提名,直至最終得獎。曾經有謠言說許多科學家與卡羅林斯卡學院有著正常渠道之外接觸,某國的科學促進會要在卡羅林斯卡學院建一個信息辦公室的決定,也被視作此等行為。但是,一些明智的觀察家說,公然的遊說不太可能奏效,甚至起反作用。因為“評審委員會並不天真”。關於某個人的大量提名湧入評審會辦公室也不奏效,因為,最終評獎並不靠清點提名的數量。
卡羅林斯卡學院院長漢麗克森說,諾貝爾獎評審專家們致力於公平、客觀地選出世界最傑出醫學成果,因為他們必須為保持諾貝爾獎的權威性而不遺餘力。她說,迄今為止獲得醫學獎的人共來自31個
國家和地區,其中就有來自
開發中國家的。已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候選人,今後中國人還是很有希望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
學校排名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全球排名第41位,2019年為第40位。
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51位
2020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45位,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36位,2021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48位,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N/A處。
2021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42位,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39位,2022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48位,2022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N/A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