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莊概況,新農村建設,工作成就,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經濟發展,農業資源,村辦企業,當地小吃,地方特產,地圖信息,
村莊概況
1992年有14個農業合作社,共278戶、1012人(男492人、女520人),勞動力612人。糧食總產量為1496噸。農業產值達283.63萬元,工業產值達1149.14萬元。工農業產值結構由1986年的47.6:52.4轉變為80.2:19.8,村級經濟已由以農業為主轉向以工業為主。
新農村建設
80年代起,村民建樓房蜂捅而起。1992年底統計,南鹿村有213戶建新樓房(3戶為三層樓),村民住宅建築面積52680平方米,占地面積3395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52平方米。全年母豬飼養量500頭,出產苗豬10000頭,戶均分別是1.8頭和36頭。1988年,建村自來水廠,與福源村共1670人及5個企業使用,日供水180噸。在南鹿浜建有一所完全國小,招生範圍為南鹿、福源、陸斛浜3個行政村,1992年有8個班級241名學生;有一個醫療站,醫護人員2名。鄉村公路聯接320國道;水路交通發達,新景港、新中河等主要河道直接溝通杭嘉湖水系。全村裝有國內國際直撥電話8門,擁有:“奧迪”、“尼桑”轎車各1輛、客貨兩用車1輛。
工作成就
1993年2月28日,嘉興市新景實業公司成立,南鹿村黨支部副書記兼實業公司總經理李忠飛,決心帶領南鹿人把南鹿村建設成以工業為主體,農工商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新村。新村規劃村中部為生活公建集中區,南部沿新景港、西部沿東柵港為工業發展用地,東部和北部為農副業生產區。1993年,新景實業公司的目標是實現產值3000萬元、利潤300萬元,今後三、五年內力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
基礎設施
南鹿村是嘉善縣邊遠山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信息不靈,交通不便,在這種情況下,南鹿村黨政領導帶領全村人民積極爭取上級扶助,在投資138萬元新修五豐至李家源等26公里道路的基礎上,又投入資金25萬元,新修了雙港至楓村公路;投資3萬元新修了中坪團頭灣鋼索橋,加固了坑口鋼索橋,加高了坑口及湖洲兩座水泥橋;在省市電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100萬元開通了無線電話,全村累計裝機700餘部,電信信號覆蓋全村每一角落。南鹿村還爭取150萬元農網改造資金,對全村高、低壓線路進行全面改造,全村架設高壓線路21公里,低壓改造達98%,新裝變台12台;投資200萬元架通了山口至復原35公里電線路,全村用電質量和安全均發生了根本改變,徹底結束了煤油燈照明的歷史。公路可直通嘉善、銅鼓,水運可至東津水庫,程控電話村村通,電力併入華東大電網。
招商引資
經濟發展
南鹿村立足實際,依靠科技,推廣套用良種良法,開展農業科普年、病蟲害防治年活動,糧食產量明顯提高,圍繞打造40里毛竹走廊,發展養土雞、養蜂、養羊,實行幹部擔保幫融資金,落實責任幫選項目,健全網路幫學技術,瞄準市場幫建基地,取得顯著成效。
為引導鼓勵農戶發展產業,南鹿村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全村新栽毛竹700畝,低改800畝,養雞規模達到50000羽,養羊4000頭,養蜂8000箱,湧現了一大批種養大戶。
農業資源
南鹿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以大力發展毛竹產業為抓手,推進富民工程。南鹿村有山地面積19萬畝,其中毛竹1.7萬畝,人們歷來愛栽竹,該村土壤、氣候又適宜毛竹生長,特別是崇河兩岸,竹影婆娑,翠竹、綠水、藍天,相互輝映,美不勝收。該村黨委、政府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大打生態農業、生態休閒旅遊牌,打造崇河40里毛竹走廊,大力倡導農民栽毛竹,去年全村新栽毛竹700畝,要求每人新栽5根毛竹,全村新栽面積1000畝,低改2000畝,達到人均毛竹5畝以上,全村竹林面積2.5萬畝以上,投產後年產毛竹20萬根以上,真正形成“山頂松杉戴帽,山腰翠竹繞環”的生態景觀。村民們栽竹熱情高。
村民栽竹積極性高的重要原因是它的經濟效益高。栽竹能致富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特別是林改後毛竹走俏,一根最高能賣到11元錢,一畝毛竹投產後有600多元的收入,在復源村,栽竹最多的一戶達300多畝,使毛竹產業實現生態景觀與產業富民的雙贏。
村辦企業
南鹿村村辦企業起步於1984年。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決定將村里僅有的2.5萬元集體資金和新景港邊原大隊牧場的3間舊平房交給木匠李忠飛,創辦嘉善縣新景造船廠,職工14人。當年,新景造船廠實現工業產值7.6萬元,盈利3.26萬元。1985年以後,新景造船廠迅速發展。到1988年,廠區占地面積擴大到近20畝,建有4個高大的船台廠房和600平方米的三層辦公樓,擁有固定資產原值41萬元,職工116人,實現工業產值305.81萬元,盈利30.96萬元,兩項均占姚莊鄉村辦企業總產值和稅利的50%。1984~1988年,新景造船廠累計創利102萬元。廠長李忠飛被嘉善縣人民政府授予"辦廠能手"榮譽稱號,並當選為嘉興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9年,新景造船廠租賃陷於困境的姚莊鄉造船廠。1990年,新景造船廠在內河造船業務近乎空白的困難時期,大膽承接為中外合資福建華田公司製造兩艘300噸級鋼質自航自卸砂駁船的業務。1991年6月30日,兩艘砂駁船按期送達福州港。1984~1990年,製造成功8~300噸級的各種鋼質機動船和7~12米的空調交通艇,年生產能力達到3500噸,產品遍銷江、浙、滬各地。
1991年始開發農用水泥船。投資50萬元搞技改,新裝一條5噸行車的水泥船生產流水線,並開發5~6噸級新型寬肋子農副兩用鋼絲網水泥船,形成批量生產,當年共造水泥船1350隻,合計7185噸。全年實現工業產值579萬元,創利48萬元。1992年,投資100萬元建成一條18噸級水泥船生產流水線,投資100萬元新建3個鋼質船廠,投資80萬元新建鋼鋁門窗廠。
新增固定資產投入達244萬元,下屬有水泥船廠、鋼質船廠、鋼窗廠、化工廠、水泥預製件廠、特種陶瓷材料廠、人造大理石廠和綜合服務部、果園、魚塘等12個經濟實體,職工500人,廠房占地1133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700平方米。年生產鋼質船32隻2403噸、水泥船2329隻13390噸、多孔板1632塊、桁條479根、溝管17794節,全年實現工業產值1149.14萬元,創利111萬元。
新景造船廠從1984年創辦,到1992年已發展成為浙北地區首屈一指的村辦造船企業。據統計,1984~1992年,新景造船廠共製造各類鋼質船238艘合12993噸、各種水泥船4535隻合26948噸。
當地小吃
南鹿村做的禾桿扣碗肉,現已成為一道名菜,搬進了縣城的大賓館,成為招待貴賓、接待遊客的一道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佳肴。做這道菜要求選本地帶皮的五花豬肉和瘦肉。先把肉切成約1厘米厚,5厘米寬的塊狀,待油熱置鍋中加白糖、佐料炒至赤紅色,起鍋後,將肉裝在碗內,要求選中等薄胎蘭花碗。先要在碗底鋪一塊切得較薄較大的瘦肉,再貼碗壁;依次鋪一層瘦肉,然後一層一層的鋪上五花肉,將一些不規則的放中間,一直鋪到堆成堆,再用一個同樣的碗扣上。外用乾淨禾桿(稻草)交捆住,放入木增或蒸蘢中蒸至爛熟即可。出籠後,兩隻碗仍然扣著端上桌,食用時才揭開。先解開捆綁的稻草,然後將兩碗倒扣後揭去原底碗(此曰順碗),即是一碗堆得滿滿的禾桿扣碗肉。此肉顏色赤紅,如紅燒肉;香味撲鼻,帶稻草香,觀之勾起食慾,聞之垂涎欲滴,嘗之甜而不膩。
據說宋英宗時,時任樞密使的魏國公韓琦遨遊江右至寧(今嘉善、武寧境內),品嘗了嘉善的禾桿扣碗肉後曾大加讚賞。歸家後還常常與家人說起這禾桿扣碗肉的風味,並對兒孫們說:“寧地山環水繞,人民風俗猶為近古”,“寧邑是為子孫安樂窩,惜受國恩厚,不得遷焉,汝後人毋忘斯志”。後來,韓琦的後裔承其之遺志,分別於南宋理宗寶慶年間和清康熙年間遷入嘉善,成為今日嘉善本地韓姓、客家韓姓始祖。
地方特產
花椒:南鹿村一帶的花椒在江南一帶出了名,每年收穫季節,外地客商上門要貨,見農戶採摘不過來時,指樹作價自己採摘或請人采搞。客商夸古市花椒味正勁好,麻辣中透著清涼,既可做麻辣作料,還可泡茶入藥。三伏天在菊花茶中放幾粒花椒,不僅清涼祛暑,且茶水過夜不餿。
板栗:南鹿村的板栗近年打入了上海市場,這是當年在這裡插隊落戶的上海知青的功勞。如今溪口板栗品種多,有雜交大板栗,有本地甜板栗,還有野生尖栗子。溪口板栗肉脆味甜耐保鮮,尤其是風乾了幾天后的板栗,破殼後內皮自脫,板栗肉就象軟飴糖似的格外有味。
香菇:復源是個林區,一直未產天然香菇,其香菇拼短肉厚、個頭中等、鮮甜可口、香味撲鼻。引種菌種香菇,雖沒有別的村鎮多,但單產比別的地方高,而且形色味道更好,年年供不應求。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姚莊鎮南鹿村村民委員會(新村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