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面官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遼
- 簡介:統治漢人的行政機構系統
南面官,遼官名。遼代統治漢人的行政機構系統,與北面官相對而言。其制在太宗時初步形成,遼太宗耶律德光時,因漢族人口日增,原有的職官過於簡單,至世宗天祿元年(...
名詞解釋遼太宗,在中央設定南面官 (以其官署設在皇帝牙帳之南)、 北面官(官署設在皇帝牙帳之北)的雙軌統治機構。南面官依據“漢制”統治漢人及渤海人,雜用...
南面官,遼國「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遼史·百官志》)。南面官,即漢制的變通。南面官主要管理遼國南面從事農耕的漢族。其機構與官職...
南面官制,《遼史》記載極為疏略。遼太祖時曾任韓知古“總漢兒司事”,總管漢人事務,依唐制加號中書令。遼世宗時,建“政事省”,主管漢人事務。遼興宗時,又...
遼朝職官類名。屬南面官,遼十二宮各有漢人丁戶,設漢人行宮都部院總領漢人之事,各宮又分設漢人行宮都部署司分理漢人。統稱為南面宮官。 ...
遼朝職官類名。屬南面官,非常設官,皇帝臨時差遣官員,平理庶獄、採摭民情。有分決諸道滯獄使、按察諸道刑獄使、採訪使。 ...
遼朝職官類名。遼得燕雲十六州後,即逐漸完善南面官制,統治漢人。三省六部、台院寺監、諸衛、東宮之官,稱南面朝官。 ...
南北面官,遼代的中央官制。遼建國後,按照“以國法治契丹,以漢制治漢人”的原則,對契丹和漢人實行南北分治。...
遼朝職官類名。屬南面官,大多設於與宋交界處,為防宋而設。如易州飛狐招安使司、兵馬司、招撫司,西南面招安使司,五州都總管府,山後五州都管司,五州制置...
938年,遼太宗統治燕雲十六州後,實施了“北南面官制”的一國兩制政策。 北面官制,設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分別統領兩部的兵馬;設夷離畢法院,掌管刑獄;設大林牙...
遼朝職官類名。屬南面官,主要為錢帛、轉運等官署、官員。有長春、遼西、平州三路錢帛司,各設都點檢總其事; 又有諸轉運使司、如奉聖、蔚、應、朔、保、...
遼官名。其制在遼太祖、太宗時初步形成,以契丹原有官制為基礎,稱北面官,統制契丹族。另以南面官統制漢族。...
遼朝是契丹貴族建立的政權,在皇帝之下設立了兩套官僚機構:一是北面官系,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另一是南面官系,掌管境內漢人州縣等事。俗稱北面官、南面...
南面官下有一職即為殿中司,遼聖宗開泰元年見殿中高可殿中司主管為殿中丞...... 南面官下有一職即為殿中司,遼聖宗開泰元年見殿中高可殿中司主管為殿中丞...
五京留守司,遼代軍事機構名。遼設上京、東京、西京、南京、中京五京。太宗時起,五京先後置留守司兼府尹統領軍事,屬南面官系統。官職有某京留守、行某府尹事、某...
遼南面官與北面官、金殿前司、京城武衛軍與諸總管府皆有都指揮使。《資治通鑑·後梁均王乾化四年》胡三省注:“此都指揮使盡統諸將,非一都直指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