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煙暖雨初收

《南鄉子·煙暖雨初收》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表述離愁別恨的詞。該詞表達的是離愁別恨。上片追憶過去,描寫一對戀人分攜紅豆的場景。下片寫戀人分別後的隱恨和幽怨。最後以“一種煙渡各自愁”一句道出自家非同尋常的愁怨,似有更深的隱憂。頗含不盡之意,令人回味無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鄉子·煙暖雨初收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鄉子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
②紅豆子:即相思樹所結之子。果實成莢,微扁,子大如豌豆,色鮮紅或半紅半黑。古人以此作為愛情或相思的象徵。唐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③卮酒(zhī ):古代盛酒的器皿。酹(lèi):指將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石尤:石尤風,即逆風或頂頭風。
④“別自”二句:意謂與你分別之後,定然還有人在這裡乘小船作別。桃葉渡,渡口名。地在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畔,因晉王獻之於此歌煩其妾桃葉而得名。後人以此代指情人分別之地,或分別之意。
⑤“一種”句:謂同樣的煙波渡口,同樣的分別,但各人卻有著各自的離愁了。

白話譯文

雨剛剛晴,遠處升起暖暖霧氣。幽靜的小園裡繁花落盡。 伸手輕輕摘下一雙紅豆,低下頭,想起了我們生死相隔,不由淚流滿面。
人離開了就像這過去的春天容顏不再,繁華易失。拿著酒臨溪傷神。就算是有人面桃花,一葉扁舟,也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送別情人時所作。後來納蘭在《採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中交代了這次離別的背景。納蘭任侍衛多年,雖說是極有權勢的官職,但目睹太多官場黑暗,納蘭卻常覺精神苦悶,繁雜無聊。經友人顧貞觀介紹,納蘭結識了江南才女沈宛。兩人起初只是書信往來,後來便漸生情愫。終於在一年秋天,沈宛北上,兩人一見如故,一段纏綿悱惻的故事由此開始。
然而世事無常,正在他們享受著相聚的快樂時,納蘭卻要隨康熙南下巡視江南。皇命難違,兩人只得分別,納蘭許諾,回來之後,兩人便完婚。在這段漫長的、交織著思念與快樂的旅程中,納蘭寫下了一組著名組詩《夢江南》,寫盡了江南的風光如畫。
歸來後納蘭便娶沈宛為妾,兩人恩愛如蜜。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納蘭地位的特殊,既是皇帝貼身侍衛,又是滿清貴族,竟然娶了一位漢族民間女子。納蘭處處受壓,終於不得已與沈宛分離。送她回江南。這便是這首《南鄉子·煙暖雨初收》的寫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又是一首抒寫離愁別緒的詞作。“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首句描寫了剛下過雨後的小院情景。風雨初晴,小院中落花滿地,顯得十分幽靜。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種幽靜的意境中,可以看到分別在即的兩人相對無語淚滿眶的景象。
“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愛人採下兩顆紅豆,低頭和詞人說著分別的話語,說著說著,不禁淚流滿面。“紅豆”,古人常用其象徵愛情或相思,唐代詩人王維就曾以紅豆為意象,寫出了膾炙人口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石尤”是納蘭引用到的典故。納蘭用到這個典故,是說女主人公希望能夠效仿石尤氏,化作大風阻止愛人遠行。但是天不遂人願,女主人公的願望終究破滅,愛人最終乘船離去,分開的兩人只能獨自品嘗自己的憂愁。
全詞的上片追憶往昔,下片則描寫別後幽情。“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愛人離開之後,好像連春天也被他帶走了,以酒踐行時甚至祈禱船在行駛時能夠遇上頂頭風。
淡淡的白描,平實如話,真實地傳遞出女主人公在愛人即將遠行時內心中所表露出的愁苦之情,讀後別有一番韻昧。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東方古籍研究所學者張秉戌《納蘭詞箋注》:“此篇寫離愁別恨。《瑤華集》有副題《孤舟》。從詞意看,或人在舟中,或人見孤舟而起興雲。上片追憶往日分攜紅豆之情景;下片寫別後的幽情怨恨。其結句‘一種煙波各自愁’道出自家之愁非同一般,似有更深的隱憂。意含深婉,耐人尋味。”
現代學者張草紉《納蘭詞箋注》:“當為送別侍妾而作,可能作於康熙二十四年春,送沈宛歸江南。……‘別自’句謂昔年王獻之曾於桃葉渡送別侍妾桃葉,今又有人送別侍妾矣。‘一種’句謂同樣為煙波所隔,離別者與送別者各自有憂愁。”
現代作家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此為送友南歸詞。雖不忍分攜,念其中‘別自有人’盼夫歸,故惟禱其一路順風而已。以詞中節令看,似作於康熙十五年夏嚴蓀友南歸之際。”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