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部皮影
- 別名:馬王皮影
- 傳承人:何中平、何華平、何天奎、楊洪富
- 保護級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批准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南部皮影,又稱馬王皮影,起源於南部縣原馬王鄉。南部皮影自清代開始流傳,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其外形、表演、音樂都有很強的川北地方特色。2008年6月7日,國務院將南部縣皮影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桐柏皮影,中國地方影戲。河南南部的代表性皮影戲。因其在桐柏山南北兩麓流傳,故名。製作材料 影人用黃牛皮雕刻,高50~60厘米,全身14關節(帽、頭、胸、腹各一,下肢二,兩個上肢各四節),頭帽分離,造型獨特。影人頭的上、下方各有一個突出部,以連線盔帽與身子。影偶全是正側面的形象,操縱影人的支桿...
冀南皮影戲,是河北省的地方傳統戲劇,主要流傳於河北省南部的皮影藝術形式。冀南皮影戲劇目豐富,演唱沒有文本,完全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對白口語化,通俗易懂,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演出時以板胡、二胡、悶笛等樂器伴奏。2006年入選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
王訪,男,四川南充人,2018年5月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四川省閬中市申報。項目名稱:皮影戲(四川皮影戲)。保護措施 2019年7月,南部縣文化館批准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基地。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南部縣文化館、四川...
皮影戲是流傳於全國各省區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剪制形象並借燈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戲曲形式。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皮影戲又名“燈影戲”“土影戲”;皮影戲的起源歷史悠久,是一種以獸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等各類...
遼南影:流行於遼寧省南部的皮影。明末由冀東傳入,分布於海城、蓋平、岫巖、鳳城、營口、大連等地區。它一改“奉影”簡練大方的風格和大刀闊斧的刀法,而代之以細膩華美的圖案和精雕細刻的刀法。影人頭部的線條流暢圓潤,眉、眼刻畫生動傳神,色彩淡雅多變,裝飾效果強,尤以表現室內陳設、人物髮式、服裝等寫實性較...
皮影戲(衡山影子戲),是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的地方傳統戲劇藝術。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衡山影子戲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民間藝術,從內容到形式,為民眾喜聞樂見,經過傳承和發展,遍布衡山縣及周邊地區。衡山影子戲以2人包打包唱的形式演出,其演唱的腔調,用的是地方方言的四平調,廣泛吸收了戲曲音樂、佛教、...
歷史淵源 皮影戲(沙河皮影戲),歷史悠久,明清至近現代時期,沙河一直有幾十個皮影戲班演出,在冀南一帶非常流行。其融合了河北省南部及周邊地區諸多戲曲元素。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皮影戲(沙河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沙河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皮影戲(桐柏皮影戲),河南省桐柏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桐柏皮影戲屬豫南皮影戲的西路派,是一種集繪畫、雕刻、古典文學、民間音樂、演唱、民俗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民間文化藝術形式。桐柏皮影戲起源於南宋時期,其皮影製作考究,鏤刻線條大膽粗獷,人物造型敦實樸拙,具有豫南民間藝術風格,其唱詞道白中...
大悟高腔皮影戲,流行於大悟縣及其周邊地區,尤以廣水、紅安和河南省南部的羅山、光山、新縣等地最為盛。因有嗩吶伴奏、本土音樂唱腔而區別於他鄉皮影,大悟高腔皮影戲具有獨特鮮明的藝術特色。該皮影戲以歷史小說為藍本,以獨具韻味的方言為唱段,常常是一搭台就唱半個月,這灣唱罷那灣接。皮影戲 皮影戲歷史 據...
皮影戲(華縣皮影戲),流傳於陝西省渭南地區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5月20日,皮影戲(華縣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Ⅳ-91。歷史淵源 華縣碗碗腔皮影戲(曾名時腔),形成於清代初葉。因其主要流傳於關中東府渭南二華、大荔一帶,所以...
皮影戲(華縣皮影戲),陝西省華陰市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5月20日,皮影戲(華陰老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Ⅳ-91。歷史淵源 華陰老腔系明末清初,以當地民間說書藝術為基礎發展形成的一種皮影戲曲劇種。長期以來,久為華陰縣泉店村張家戶...
羅山皮影是一種古老的,具有獨特魅力的傳統民間藝術。始於明代,據1982年版的《羅山縣誌》記載,羅山皮影源自河北灤州,從明嘉靖年間(公元1552年至1566年)開始在信陽市的羅山縣繁衍生長,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經過多少代皮影藝人的加工、提高,羅山縣皮影藝術已經成熟,影人製作美輪美奐,栩栩如生。生、旦...
第一章 中國各地皮影風格概述 第一節中南部皮影 第二節北部皮影 第三節西部皮影 第二章 中國皮影製作技法 第一節傳統影偶製作技法 1.繪製類 2.鏤刻類 3.鏤刻繪製類 4.紙影製作 第二節現代革新影偶製作技法 1.湖北雲夢皮影製作 2.上海七寶皮影製作 3.中國台灣紙影製作 第三節 中國各地影偶製作技法錄存 第...
濟南皮影戲又稱蘭州布影,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說當初河北灤縣樂亭皮影為全國之首,俗稱“天下的影,數樂亭”。它又稱“灤州布影”。由於口誤,所以叫成了“蘭州布影”。“蘭”實為“灤”字之誤。後來,發現兩地皮影的特點、風格等都大不相同,所以1952年改稱為“山東皮影”。歷史發展 濟南皮影戲是由...
地貌分為西部掌地丘陵溝壑區、北部梁峁丘陵溝壑區、南部殘塬丘陵溝壑區、中部環江河谷區。全境90%以上面積為黃土覆蓋,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有流域面積1平方千米以上的溝道17364條(其中流域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1820條)。有大小殘塬527塊(其中秦團莊鄉大巴咀塬、環城鎮馬坊塬、八珠鄉八珠塬、合道鎮趙塬、羅山...
環縣道情皮影是一門古老的地方傳統藝術,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秦隴文化與周邊族群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與皮影相結合的產物。相傳產生於宋代,民間俗稱“燈影戲”、“小戲”、“老道情”,她在千百年的發展演變中,採取“借燈、傳影、配聲以演故事”的手段,“集中華皮影之大成,擷當地道情曲藝之精華”,融民間...
皮影戲(定陶皮影),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8年6月7日,皮影戲(定陶皮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是Ⅳ-91。歷史淵源 皮影戲(定陶皮影)又名“隔紙...
海城皮影戲俗稱驢皮影。它是用驢皮刻制的人物外形,用燈光照射以表現故事情節的戲劇。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表演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皮影藝人邊演唱邊操縱,並伴以音樂伴奏。在過去的一定歷史時期內深受海城老百姓喜愛。海城皮影戲屬於河北灤州影調,具體於清嘉慶年間傳入海城牛莊,道光年間吳老秀等皮影藝人的演出...
何天奎 何天奎,男,漢族,南充縣南部縣人,四川皮影戲(何家班皮影戲)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