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皮影戲

海城皮影戲

海城皮影戲俗稱驢皮影。它是用驢皮刻制的人物外形,用燈光照射以表現故事情節的戲劇。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城皮影戲
  • 別名驢皮影
  • 類型:傳統民間藝術
  • 特點:邊演唱邊操縱,並伴以音樂伴奏
表演,特色,

表演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皮影藝人邊演唱邊操縱,並伴以音樂伴奏。在過去的一定歷史時期內深受海城老百姓喜愛。海城皮影戲屬於河北灤州影調,具體於清嘉慶年間傳入海城牛莊,道光年間吳老秀等皮影藝人的演出活動十分活躍,其弟子等活躍於大石橋、蓋縣、復縣一帶形成了遼南影調戲。民國初年,山西的吳志甸來到海城南台煙臺村後,教柳元邦、蘇樂天等六人唱皮影戲,號稱“六大將”。他們把山西羊皮戲同灤州影調戲相借鑑後發展,創立了海城皮影戲曲。演唱的獨特風格,源於板腔體音樂,它的板式較全,有原板、快板、帶板等。 海城皮影戲的行當分為生、旦、淨、醜。演出的劇本稱“影卷”,每部影卷有六至十本左右,每場可演唱一本,參加演出的演員除每個人要演唱外,還要有拿影一人,接影一人,打鼓一人,主弦一人,貼弦二人,中樓手鑼一人,這便是戲班全部人員。它的演唱方法近於京劇的唱法,全由男演員用小嗓演唱戲文。伴奏樂器有四胡、板胡、三弦、和打擊樂器,一般由五至六人組成一個戲班沿村演出。

特色

海城皮影戲歷史悠久,多取材於歷史題材,表現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故事生動、情節曲折,加上人物表演的形象性以及優美動聽的音樂唱腔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喜愛,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在傳播文化知識,保留、傳承傳統民間有價值的歷史傳說、風土人情等方面,起到了宣傳和教育的作用。
海城皮影戲在2006年經省政府批准為遼寧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