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詞引正》崑曲聲樂論著。明代魏良輔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詞引正
- 歌曲原唱:魏良
- 發行時間:明代
- 定位:崑曲
《南詞引正》崑曲聲樂論著。明代魏良輔撰。
《南詞引正》崑曲聲樂論著。明代魏良輔撰。過去只知魏氏有《曲律》,而不知有《南詞引正》。1960年文化部訪書專員路工在清初抄本《真跡日錄》第二集中發現《南詞引正》後,才查明所謂魏氏《曲律》,實即《南詞引正》的刪存本。《真跡...
《南詞小引》彈詞在清代也稱南詞(江南一帶稱彈詞,江北等地稱南詞)。由於地區不同,形式也略有變化。彈詞以二、三人為一檔,以三弦、琵琶伴奏彈唱;南詞演唱多至七、八人不等,伴奏樂器有琵琶、三弦、揚琴等,音樂性較強。彈詞和南詞都有開篇,是正書之前的短小唱段,可以通用。《南詞小引》共收彈詞開篇32...
《南詞》是2021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州 。內容簡介 本書以福建省入選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詞”為對象,系“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卷)叢書”之一本。南詞屬於攤簧類說唱音樂,系“曲藝類”,同時,在南詞基礎上,又發展出“南詞戲”,則它又屬於“戲曲類”。本書稿...
《南詞敘錄》是明代徐渭撰古代中國戲曲理論專著,成書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作為論述南戲的專著,又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一部研究南戲的專著,其在中國戲曲理論批評史上的貢獻是不可低估的。全書比較全面地論述了南戲的源流和發展、南戲的藝術風格和特色、南戲的聲律、南戲的作家作品,以及南戲常用術語、方言的...
閩北南詞,福建省三明市曲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南詞流行於南平地區,清乾隆、嘉慶年間,灘簧小調從蘇州傳入南平,並與閩北的民間藝術相結合,在長期演唱中,經民間藝人多次加工改造,逐步形成帶有地方韻味的將樂南詞。文化特徵 將樂南詞俗稱“八韻南詞”,完整的正板唱段至少由八句唱詞組成,謂...
南平南詞是流行於福建北部南平的一種曲藝形式,一般認為是江南的南詞於清嘉慶年間由蘇州傳入南平之後逐漸與當地的民歌小調融合發展而成,是福建省五大曲種之一。 南平南詞表演形式是由一人主唱,另有多人分執不同樂器列坐周圍,按照不同的行當輪遞配合說唱。其旋律婉轉曼妙,唱腔舒緩典雅,唱詞清新流麗,聲調呢噥柔婉...
《南詞新譜》是明末清初沈自晉編著的曲譜。發展歷史 明嘉靖間,隨著南曲的勃興,南曲曲譜應運而生。毗陵蔣孝據陳氏、白氏《舊編南九宮譜》、《十三調南曲音節譜》2種目錄,於《九宮譜》每調下各附戲曲或散曲曲詞,編成《舊編南九宮譜》10卷。此書處於草創階段,不周備之處尚多。後來沈加以豐富發展,增補新調,...
四明南詞的經典劇目有:《珍珠塔》《玉蜻蜓》《白蛇傳》《雙珠球》《十美圖》《盤龍鐲》《雨雪亭》《果報錄》《雙珠風》《西廂記》《四法緣》等。傳承保護 流傳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輝煌一時的四明南詞正面臨著嚴重的消亡危機。由於種種原因,原有的四明南詞演員紛紛轉業,後繼乏人,僅存的幾位老藝人也...
邵武市的南區肖家坊鎮將石村、和平鎮坎頭村一帶傳承一種獨特的表演藝術—“南詞北調”,當地土話亦稱“漢調”。其起源於何時無文字資料可考,有人說始於宋代,有人說始於清代,但都一致認同是從江西傳過來的。發展 “南詞北調”不是在舞台上進行的表演,而主要是用於結婚、祝壽、彌月等紅喜事,在辦喜事的人家宅第...
南詞戲,福建地方戲劇種,主要流行於南平地區。南詞戲最早起源於江蘇蘇州,原系一種坐唱曲藝。清代中期從浙江傳入將樂縣,境內城鄉組建班社坐唱戲文,演唱者5~10人不等。在長期演唱實踐中,此曲藝經民間藝人不斷加工發展,吸收民歌小調之精華,逐步形成帶有地方韻味的南詞劇種。唱詞曲調為八韻,每韻由七字組成,...
唐代經濟繁榮,商業已很發達,絲綢之路正是在那時開闢的。除與中亞各國交易外,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商人從事長途販賣活動。商人長年累月出外經商,致使他們的妻子獨守空房,便生出許多怨望來。這就是反映商人婦思夫的閨怨詩的內容。此類閨怨詩正反映了當時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李益的這首《江南詞》就屬於此類閨怨詩...
南正,拼音nán zhèng,漢語詞語,意思是上古時官名。解釋 上古時官名。出處 《國語·楚語下》:“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韋昭註:“南,陽位。正,長也。司,主也。屬,會也。所以會羣神,使各有分序,不相干亂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
《南正成贊》是附清康熙21年(1682)後創作的拓片,作者是朱之瑜。責任者 (清)朱之瑜撰並正書 年代 附清康熙21年(1682)後 地點 拓片原物狀況 朱之瑜卒於康熙二十一年,姑附其後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書體與行款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105×48cm 題跋印記 文種 書目索引 關聯關係 拓片錄文 館...
王驥德其他著作有《南詞正韻》《聲韻分合圖》和詩文散曲集《方諸館集》《方諸館樂府》二卷。《全明散曲》輯錄其小令五十八首,套數三十二套。注釋本《王驥德曲律》附錄《方諸館樂府輯佚》收小令六十一首,套曲三十一套。內容多為與歌女名姬的贈答。大多感情真切,形象鮮明,風格秀麗艷冶;而且安腔協拍,音律和美...
臨海詞調,又稱台州詞調、才子詞調、仙鶴調,由南詞、崑曲和台州當地的民間小調發展而成,是浙江台州的曲藝曲種之一,流布於臨海、椒江、黃岩、天台、溫嶺、仙居等地,是一種將聲腔、音樂與本地方言相結合的曲牌體結構的曲藝演唱形式。臨海詞調的曲調以“詞調”為主,分散板、中板、流水板等,唱詞所用的語言...
彈詞,也叫“南詞”。明、清兩代流行的曲藝形式。在明代,南方、北方都有彈詞流傳。到清代,北方仍有彈詞。首次面世 彈詞之名,最早見於明代。成書於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記杭州人八月觀錢塘大潮,“其時代人百戲:擊球、關撲、魚鼓、彈詞,聲音鼎沸。”見於著錄的明代彈詞作品有梁...
吳梅先生南北曲兼精,於是合南北曲於一帙,且把同名曲牌加以比較,指出異同,作家使用起來不致張冠李戴,混淆不清。第四,舊譜大都成於清朝中葉以前,所引各曲基本上出自元明雜劇和傳奇。《南北詞簡譜》成書最晚,所錄諸曲都經作者認真篩選,既保留了舊譜中的精華,又增選了舞台上經常傳唱的一些名曲,還從清代...
紹興詞調的經典劇目主要有《三國》《水滸》《雷峰塔南詞》等。2008年6月7日,紹興詞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54。歷史沿革 盲人說唱,在紹興淵源頗古,南宋時紹興詩人陸游有《劍南詩稿校注卷三十三·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云:“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
徐渭《南詞敘錄》則說:“南戲始於宋光宗朝(1190~1195),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之。……或云:宣和間已濫觴,其盛行則自南渡。號永嘉雜劇,又曰鶻伶聲嗽。”可見南戲大約在宣和之後即由溫州的藝人創立,到宋光宗朝已流傳到都城臨安(今杭州),盛行於江浙一帶。在1268年(鹹淳四年),更...
這樣,逐漸和音樂脫離並且只能適應原有樂曲的詞,在新的詩歌形式--散曲,便應運而生。明代徐渭在《南詞敘錄》里曾對由樂曲的變化,導致詞的衰落、“曲”的繁興有過精闢的表述:“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狠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宋詞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風靡...
梅塘業餘文詞戲劇團 昭潭地區民間以文詞、南詞為聲腔曲牌的業餘文藝團體。1958年冬建團,名為至德縣青山公社梅塘業餘文詞戲劇團。梅塘業餘文詞戲劇團 昭潭地區民間以文詞、南詞為聲腔曲牌的業餘文藝團體。1958年冬建團,名為至德縣青山公社梅塘業餘文詞戲劇團。李文學、李正華先後任團長。李正發、李正福、李錫貴...
《南九宮十三調曲譜》(以下簡稱《南曲譜》)以蔣孝《南九宮譜》和《十三調譜》為基礎,增新調,嚴明平仄,分別正襯,考訂訛謬,有時還註明唱法,是一部集南曲傳統曲調大成、格式律法詳備、音韻平仄詳明、作法與唱法相兼的曲學文獻。 沈璟另有曲論多種,如《論詞六則》《唱曲當知》和《正吳編》等,今均已不存...
論語疏正引禮記·雜記下篇曰: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旅樹而反坫,山節藻,賢大夫也,而難為上也。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賢大夫也,而難為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下。曾子曰: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此則為正道也。【原文】 7·37 子曰:“君子坦蕩蕩(1)...
《中國戲曲藝術大系:南北詞簡譜》取前代各譜之所長,去各譜之所短,從創作角度偏重研究曲牌格律。選取的曲詞*有代表陸,每支曲詞後面都附有一篇說明性的文字,不僅剖析了每一曲牌的作法、增句、板式、唱法、聯套中的位置,手稿的石印本共五個分冊,北詞簡譜二冊,包括卷一至卷四;南詞簡譜三冊,包括卷五至...
商場與文壇大放異彩,雖身陷雙重贅婿困境,卻憑藉努力與正義感成為江南詞聖,屢破奇案,名動朝野,最終...秦深要和原淺解釋,結果陳起南放了歌,讓原淺沒有聽到秦深說的話。陳起南還請來了凌薇做舞蹈老師,教
第二章 《九宮大成北詞宮譜》各聲調調值擬測 第三章 《九宮大成北詞宮譜》語音基礎研究 第四章 《九宮大成南詞宮譜》各聲調調值擬測 第五章 《九宮大成南詞宮譜》語音基礎研究 第六章 通過聲調對近代漢語共同語標準音的研究 第七章 《九宮大成北詞宮譜》上聲調值擬測示例 第八章 專題研究 第九章 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