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南湖菱外形圓潤無角,其皮色翠綠,兩端圓滑,並以皮薄、肉嫩、汁多、甜脆、清香而勝於其他品種。南湖菱不僅可以生吃、熟吃,而且可以制糕點、佳肴或釀酒、製糖。南湖菱,菱肉煮米飯,香糯可口。老菱舊時以銅鍋煮熟,稱“銅鍋菱”,將老菱和少量湖水置於壇中1-2月後取出,洗淨,風吹,陰乾,製作風菱,可貯數月不壞,食之脆嫩甜美,常作為禮品贈送。
產地環境
南湖菱產自浙江省嘉興市,嘉興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區,溫和濕潤,夏冬季風交替明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充足和光、溫、水為南湖菱和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氣候保障。
嘉興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由長江與錢塘江的泥沙在海潮頂托下形成的長三角洲有眾多瀉湖。嘉興的南湖、麟湖、南北官盪、礱糖盪、長盪和沉石盪等,大大小小和湖泊有數十個就屬於瀉湖。嘉興北部區域地勢低洼、河港縱橫、大盪小盪、池塘圍圩,星羅棋布,適合種植水域面積廣闊。嘉興北部地勢低洼、湖(河)床較淺,一年四季水流平緩,適合南湖菱對環境的生長要求。嘉興土質為江、河、海沉積物,湖、盪、漾、池塘圍圩沉積了較厚的以沖湖積、湖沼積、沖海積相的近代堆積物,土壤類型屬水稻土類,潮土土類,加上區內畜禽發達,又是淡水漁業產區,農民長期形成了用有機肥改良土壤的習慣,因此土壤肥沃,河、盪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適宜南湖菱的生產。
歷史淵源
南湖菱栽培歷史悠久,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宋范成大《吳郡志》載:近世又有餛飩菱者最甘香,在腰菱之上。
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年),《嘉禾志》記載:此物(指南湖菱)東不至魏塘(嘉善)、西不逾陡門(桐鄉)、南不及半邏(海鹽)、北不過平望(吳江),周遮止百里內耳。
明朝,李日華《紫桃軒雜綴》記載:“南湖產小青菱……,小青菱披水而生,味甘美,熟之可代食飯,其花鮮白,萃蓼同時,正所謂菱也。
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古禾雜識》:菱以南湖產者為最,所謂南盪菱也,角圓而殼薄,肉細而味甜,其他產者皆謂之北盪。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浙江青年》第一卷九期載:“南湖菱,行圓無角,扁似餛飩,……其他各地均無出產。
1959年3月,浙江省考古部門挖掘馬家浜新石器時代遺址時,發堀出碳化無角菱。
生產情況
2014年底,嘉興市油車港鎮南湖菱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
2016年底,嘉興市種植了6500多畝南湖菱。
截至2017年底,嘉興全市南湖菱種植面積是6700畝,油車港鎮就種植南湖菱3200畝,南湖菱的畝產在1500-2000斤左右
產品榮譽
2009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南湖菱”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南湖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浙江省嘉興市現轄行政區域內,東經120°31′至120°56′,北緯30°35′至30°58′之間的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元寶菱。
選擇保護區內水深不超過250厘米的池塘、河灣和低洼水田。土壤pH值5.6至7.5,土壤淤泥層深度20厘米以上,有機質含量1.5%以上。
定植前準備:
(1)選種:選擇單個果重在12克以上的種菱作為菱種。
(2)清塘:清除野菱。
(3)施肥:每667米(畝)施用有機肥1000千克。
播種:
(1)時間: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平均氣溫穩定回升至8℃以上。
(2)方法:
直播:每公頃播種量≤300千克。
育苗移栽:每667米(畝)苗床播種量為80千克至100千克。播後50天左右菱苗3葉1心時移栽。移栽按1.5米至2.0米株行距穴栽,每穴3苗。
整理菱盤:在7月下旬高溫季節到來之前,下水整理菱盤。及時剪去剛出水面、直徑在20厘米以下的小菱盤。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採收
嫩菱。9月上旬果實初步硬化,果表皮仍保持淡綠色,萼片脫落時,分批採收。
老菱。10月底果實已充分硬化,果皮呈黃綠色,果實和果柄的連線處已出現環形裂紋,分批採收。
感官特色:
(1)嫩菱:果實初步硬化,表皮翠綠,皮薄肉嫩,汁多甜脆,用指甲掐刻果皮可輕度陷入,放水中上浮。
(2)老菱:果實已充分硬化,果皮呈黃綠色,果實與果柄出現環形裂紋,放入水中下沉。
類別 | 規格克/個 | 蛋白質克/100克 | 碳水化合物克/100克 | 灰分克/100克 | 水分克/100克 | 維生素C毫克/100克 |
嫩菱 | ≥10 | 2.15 | 10.41 | 0.60 | 84.90 | 2.24 |
老菱 | ≥12 | 3.6 | 23 | 3.96 | 69.2 | 7.19 |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南湖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嘉興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南湖菱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