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是由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組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
- 成立時間:1939年2月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是由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組建的。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是由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組建的。發展歷史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沿海重要港口多被攻陷,國際軍援運輸瀕臨斷絕。1939年1月,新開闢的滇緬公路成為大後方唯一的國際通道。當時,國內駕駛人員十...
南僑機工,全稱是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抗戰初期,中國海上通道被日軍切斷,只好轉戰西南,修建連線雲南與緬甸的滇緬公路。當時國內缺少汽車駕駛人員,大批軍事物資、生活用品難以運往國內。1939年,在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號召下,3000餘名華僑回國擔負起滇緬公路抗日軍運任務,保障了“抗戰生命線”的暢通。歷史背景 1937...
“南僑機工”全稱“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是抗日戰爭時期從南洋各地回國參與抗戰的三千多名華僑汽車司機及修理技術人員的通稱。團隊概述 1939年,3200多名南洋華僑青年,回響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的號召,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1938年8月,滇緬公路通車後,國民政府西南運...
“三千英雄衛家國,如今全球剩一人。”南僑機工,是南洋華僑汽車司機及汽車修理技工回國服務團的簡稱。而當年回響號召的3200多名南僑機工中,有600多人為泉州籍。目前,全球南僑機工僅一人在世。演出介紹 《南僑機工》由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傾力打造,是僑鄉泉州創排的首部大型舞劇,劇中融入了泉州紅磚古厝、拍胸...
《南洋英雄》講述了抗戰爆發前後華僑在異國他鄉艱苦創業並投身抗日戰爭的故事。一眾熱血的華僑子弟在“南僑總會”號召下,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以洪振韜、張沅芷、阿九等為代表的南洋愛國青年帶領機工們打通“滇緬公路”生死線、浴血奮戰、運輸物資,為抗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幕後製作 2022年入選“青春...
蔡漢良,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中的一員,在抗戰期間,回響陳嘉庚的號召,回國參戰。人物經歷 原籍福建南安的蔡漢良,10歲時隨伯父到泰國讀書,國小畢業後在叔父的公司里開火車、修火車。1939年,聽聞新開闢的滇緬公路急需大批熟練機工,他回響陳嘉庚先生號召,報名回國。當時叔父的老朋友有意把女兒許配給蔡漢良,許諾...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公園內,碑身高9米,碑座高3米,建於1989年;另有南洋華僑機工抗日事跡陳列室;在抗日戰爭中,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3200多名華僑青年機工,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服務團”回國支援抗戰,在滇緬公路上搶運軍需、維護車輛,有力地支援了抗戰,1000餘名僑胞...
南僑機工。在回國支援祖國抗戰的華僑中,活躍著一支為保護西南大後方唯一的國際運輸通道的隊伍,這支隊伍是南僑機工。1939年2月,南僑總會應國民政府軍委會西南運輸處的請求,組織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前住新開闢的滇緬公路西南各省服務。總共有3200多人回國服務,從事繁重的運輸和修路工作。滇緬公路是當時...
為保障抗戰物資運輸國際通道滇緬公路的暢通,3200多名南洋華僑青年司機和修理工,回響“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的號召,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毅然應徵回國,共赴國難,他們活躍在抗日運輸線滇緬公路上,用自己的技術、汗水和鮮血,維繫著抗日物資運輸的生命線,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無私地奉獻給...
南僑機工 指抗戰時期東南亞華僑青年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1939年,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辛階段,沿海對外交通要道先後淪陷,國際軍援運輸瀕臨斷絕,簡陋的滇緬公路成了當時抗戰最重要的“輸血管”。滇緬公路山高谷深,地勢險惡,其時國內駕駛人員十分缺乏,陳嘉庚遂發表“南僑總會第六號通告”,3200多名南洋...
在祖國急需大量汽車司機和技術修理人員之際,“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號召華僑青年回國以解燃眉之急。南洋各地的3200多名華僑汽車司機和技術修理人員熱烈回響,放棄國外的優越生活,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先後分九批回國投身抗戰。他們日夜驅車馳騁在崎嶇不平的滇緬公路上,備嘗路況險惡、敵機轟炸、瘧疾肆虐等...
這一支來自海外的特殊隊伍,主動擔任起祖國大西南川黔滇緬印抗戰運輸任務,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就是由3000多名來自南洋僑胞組成的“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至抗戰勝利,這三千兩百多名回國參戰的愛國華僑機工,有一千多人犧牲在了滇緬路上,一千多名*後返回原籍,還有一千多名留在了祖國。王...
這兩座遠隔千山萬水,建立在不同國家的紀念碑,紀念的是同一件歷史大事——66年前由馬來西亞、新加坡的3200名華人子弟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奔赴中國抗日前線,到滇緬公路上開車修車,運送軍用物資。這是海外赤子熱血報國的見證,是兩個國家一個民族用鮮血和生命結成的鏈條,也是馬新兩地和中國雲南友誼血...
李東潤,男,抗日戰爭中的南僑機工成員。人物經歷 李東潤,20多歲時攜妻出洋,被“賣豬仔”到馬來西亞,待了8年,學會了機修技能,當時,會機修技術的年輕人在南洋收入都頗豐,生活有保障。1939年2月7日,南僑總會發出《徵募汽車修機駛機人員回國》通告,組織大批南洋華人子弟到中國,擔負滇緬公路的抗戰運輸任務,...
《南洋華僑機工研究(1939-1946)》是2016年3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玉清。內容簡介 “南洋華僑機工”返國參加軍事物資運輸是抗戰時期南洋華僑人力支援祖國抗戰的重要事件。本書將南僑機工研究置於20世紀30年代末世界反法西斯戰況、中國持續抗戰、南洋華人社會支持祖國抗日的時空脈絡下,透過對歷史檔案...
蔣印生(1927年~2022年10月29日),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祖籍廣東的僑胞。蔣印生13歲就報名參加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第九批回到祖國,成為3200多名南僑機工的其中一員。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加入中國共產黨;轉業到重慶後成為國家特級駕駛員,退休後為僑務工作不懈奔走。作為抗戰老兵,2015年,...
我心中的生命線 《我心中的生命線》是一部中國大陸的紀錄片。劇情介紹 《我心中的生命線》是配合新加坡、馬來西亞華社“重走南僑機工抗日滇緬路”活動續拍的專題紀錄片。南僑機工,是指抗戰時期,從東南亞各國華人子弟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他們從各個地區先後回到了祖國,為支援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羅開瑚(1918年7月15日-2020年11月12日),出生於海南文昌市,“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第8批成員之一,曾任南僑機工雲南聯誼會理事。2015年9月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據新華網報導,2020年11月12日,羅開瑚在昆明辭世,享年102歲。人物生平 1918年7月15日生於海南文昌市重興鎮甘村鄉鯉...
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地的3200多名南洋華僑積極回響,短短數月時間便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並分九批抵達昆明支援抗戰。這群特殊的華僑,被稱作“南僑機工”。在全長1146公里的滇緬公路上,南僑機工日夜兼程搶運抗戰急需物資。據不完全統計,1939年至1942年間,滇緬公路共搶運約50萬噸軍需物資、1.5...
為了抵制買賣日貨,一腔熱血的吳鐘標還參加了鋤奸團,專門打擊那些買賣日貨的奸商。1938年,吳惠民還參加了新加坡華僑舉行的示威遊行。1939年,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號召華僑中的年輕司機和技工回國,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投身全國抗日救國的服務工作。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原本叫吳鐘標,後改名吳惠民,還...
李亞留,男,祖籍福建,出生在馬來西亞古晉,南僑機工。2018年5月3日晚,李亞留在位於馬來西亞沙撈越古晉的家中逝世,享年100歲。人物生平 1939年,李亞留回響號召回國參加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在滇緬公路上擔任汽車駕駛員和技術工人。3200名南僑機工通過滇緬公路搶運了50多萬噸物資,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
利漢平是1939年4月回國的第4批南僑機工隊員。1910年3月出生於泰國,在家族中已是第三代華僑了,但三代都依然是中國人。17歲起,利漢平先後在泰國和馬來亞等地承攬運輸業務,後又到柔佛州某錫礦公司工作。1931-1932年,利漢平曾隨父親回老家梅縣鄉下建造新屋。後於1935年在老家結婚,不久便又返回南洋,在吉隆坡開...
張修隆回鄉後,成為一名普通的農民。1950年,32歲的張修隆經人介紹,與文昌抱羅鎮錦簡村21歲的女子黎慧英結婚,夫妻倆過上平淡的農家生活,育有兩兒兩女。張修隆會木工手藝,是當地有名的木匠。他為人低調,樂於助人,和村民相處得很融洽。對於自己曾經參加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的這段經歷,張修隆依舊守口如瓶...
198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紀念日,一位名叫蔡漢良的老人,手持一些抗戰史料、證件,一枚“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榮譽紀念章”來到華僑大學陳嘉庚紀念堂,向林少川細細講述了他自1939年回響陳嘉庚先生號召,加入南僑機工回國參戰的故事。第一次接觸南僑機工,林少川被他們告別南洋、回國參戰、出生入死、艱辛曲折的歷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