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抓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全市上下全面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我省我市考察時作出的“三保一弘揚”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擴大投資、拉動內需的方針政策,主動應對、攻堅克難,化危為機、轉機成勢,取得了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次前移、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有所提高、經濟發展態勢總體回升向好的顯著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昌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檔案類別:工作報告
- 地點:南昌市
- 發布年份:2010
回顧2009,科學應對金融危機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堅持關注改善民生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狠抓平安南昌創建 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加強作風效能建設 紮實推進政府工作,展望2010,打造現代中心城市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深化改革開放 構建科學發展新機制,實施民生工程 提高人民民眾滿意度,發展各項事業 提升社會進步水平,
回顧2009
■數字南昌
249.77億:去年我市財政總收入249.77億元,增長1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5.83億元,增長13.4%;
1820億:去年全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0億元,增長13%;
8.46:去年我市城市綠化覆蓋率41.92%,綠地率39.43%,人均公園綠地8.46平方米。
13609:去年我市“光明·微笑”行動完成白內障手術治療13609例、唇齶裂手術治療660例;
15.8億:去年全年我市實際利用外資15.8億美元,增長12%;實際利用內資453.2億元,增長13.94%;
145:我市去年共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45個,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43個;新批內資項目767個,其中超億元項目55個。
科學應對金融危機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報告摘要】工業經濟穩中有升,全市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邁上2000億元新台階,達2040億元,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5億元,增長18%;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60%,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生產鞏固提高。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被評為“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連續四年榮獲中國十佳會展城市稱號。
【報告解讀】面對金融危機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2009年,我市堅持上項目擴投資、保企業促發展、調結構強產業的工業發展戰略,先後出台扶持企業發展“50條”、促進開發區做強做大“26條”等政策。加大“3010”工程和“十百千億工程”推進力度,新昌電廠一期、賽維BEST太陽能薄膜電池一期、南昌航空工業城等重大重點項目的開工竣工,有力拉動了工業經濟的強勁反彈。在發展工業的同時,我市農業生產進一步鞏固提高。2009年全市新增耕地7292畝,全年糧食總產量22.9億公斤,增長1.9%。農業標準化、產業化進程得到推進,已有國家級龍頭企業9家、省級龍頭企業44家、市級龍頭企業186家,蔣巷現代農業示範園、黃馬“兩江”生態農業走廊、安義現代農業科技園對現代農業示範作用凸顯。
現代服務業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更加明顯。2009年,我市引進貝塔斯曼、用友紅谷灘產業基地、泰豪國際動漫產業園等一批軟體和服務外包項目,商場、市場、物流等產業蓬勃發展。金融服務功能更加完備,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3289.88億元,比年初增長31.6%;貸款餘額2932.12億元,比年初增長36.1%。會展經濟、旅遊經濟發展喜人,出台《加快旅遊產業大市建設的若干意見》,遊客人數和旅遊業總收入持續增加;成功舉辦第38屆全國製藥機械博覽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會展活動。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報告摘要】全市68戶國有工業企業(含12戶省屬下放企業)改制工作進展順利,分流安置職工12萬人,推動了市屬國有工業企業資產整合、機制轉變、靠大聯強、裂變擴張。穩步實施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啟動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力度。大力推進產業招商,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5.8億美元,增長12%;實際利用內資453.2億元,增長13.94%。
【報告解讀】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實施大開放,是我市的既定發展戰略。在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前提下,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國有企業改革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操作、精心部署,充分發揮企業班子和工會的作用,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平穩有序推進,基本完成了全市68戶國有工業企業(含12戶省屬下放企業)改制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招商引資方面,我市及時調整策略,強力推進產業招商戰略,全市開放型經濟逆勢上揚,呈現出利用外資規模與質量得到提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經濟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的良好態勢。去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45個,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43個;新批內資項目767個,其中超億元項目55個。已有36家世界500強企業、37家國內200強企業落戶南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促進了我市對外合作不斷拓展。2009年,我市與德國派尼區締結友好城市,與南京、合肥攜手打造“寧合昌”新三角,與寧波結為友好城市,連續6年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被台灣電電公會評為台商投資“極力推薦城市”。
堅持關注改善民生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報告摘要】民生工程紮實推進,投入專項資金29億元,民生工程八個方面、62件實事全面落實。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2009年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列全國省會、副省級城市第11位;編制中心城區中國小網點布局規劃,新增省重點中學13所、省重點建設中學6所;堅持科技強市,被列入國家“十城千輛”、“十城萬盞”工程試點城市;紮實推進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完成《南昌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規劃》;紮實推進“七城會”各項籌備工作。
【報告解讀】“以人為本”是城市健康發展的根本要求,我市一直以來始終把民生問題擺在突出位置,2009年新增城鎮就業9.4萬人,統籌範圍內離退休人員養老金100%按時足額發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1.26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07%,對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家庭寄宿學生、困難家庭高中生及大學新生髮放資助金2701萬元……一串串數字型現了政府“執政為民”理念。
在傾力關注民生的同時,我市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協調發展。堅持科技強市戰略,連續八年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9人獲國家級、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獎。針對醫療衛生這一民眾十分關注的問題,我市推行了醫療機構網上藥品招標採購,紮實推進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科學應對、有效防止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擴散。為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我市完成《南昌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規劃》,八大山人真跡陳列館、西湖市民文化廣場等一批重大文化場館開工建設。大型採茶戲《一家人》正式公演,廣播劇《回家》獲中國廣播電視政府獎二等獎、專家金獎;舉辦了“重走火炬路、聖火耀神州”等民眾體育活動,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 城鄉面貌進一步改觀 【報告摘要】規劃龍頭作用進一步增強,落實土地規劃修編政策,加快了市縣土地規劃修編工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政府主導投資推進城建項目42項,總投資532億元。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實行建管分離,組建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完成652個新農村自然村點整治建設。
【報告解讀】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2009年,我市完成城東、城南、城北地區及紅谷灘鳳凰洲等片區控制性詳規;完成老城區重要堵點交通改善、“七城會”期間交通組織實施、火車站西客站地區等綜合交通規劃等,進一步嚴格審批建設項目、審查規劃建築方案、審議交通影響評價報告,加強規劃土地執法管理。
基礎設施是構築城市的載體。去年,政府主導投資推進城建項目42項,總投資532億元。英雄大橋、青山湖隧道竣工通車;“一橋一路”維修改造、紫陽大道綜合改造等工程完成;昌九城際鐵路全線鋪軌,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等工程開工;新昌電廠首台機組投產送電、青山湖污水處理廠17萬噸擴容工程竣工。圍繞城市管理這一城市發展的永恆課題,我市認真研究探索,實行建管分離,組建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建立實行“日巡查、周調度、月排名、季考核、年獎勵”的城市管理考核機制,推進了數位化綜合城市管理體系建設。
我市還致力於改善農村面貌及生態人居環境。按照“戶集、村收、鄉鎮運、縣區處理”的模式和流程,推進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成為全國19個農村信息化試點城市之一;啟動鄱陽湖治理二期揚子洲圩堤工程建設;繼續實施城區水系活化工程,啟動烏沙河綜合整治;啟動 “森林城鄉、花園南昌”建設,完成造林面積46.9萬畝,被評為全省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先進市,榮獲中國十大最美麗城市稱號。
狠抓平安南昌創建 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報告摘要】以國慶60周年等重大活動為重點,以營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為目標,啟動“法治南昌”創建,全面推進法治縣區、單位(部門)和民主法治村(社區)建設。堅持科技強警,實施“天網”工程。切實加強交通安全、生產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森林防火安全。高度重視信訪工作。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隊伍,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全市沒有發生大規模群體事件、嚴重暴力性事件、重大治安事件、惡性火災事件和重特大生產經營性事故,榮膺“2009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報告解讀】2009年,面對經濟下行風險劇增、社會矛盾碰頭疊加、犯罪誘因明顯增多等帶來的巨大壓力,全市政法維穩戰線以服務經濟發展大局為中心,積極改進社會管理,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舉措,促進了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建立健全了法律服務、保障機制,積極開展矛盾糾紛的排查,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有力遏制了群體性事件多發態勢。以打造全省社會和諧穩定的“首善之區”為目標,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鬥爭,迅速啟動、全面推進新一輪和諧平安南昌建設,確保了全市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在嚴峻的形勢、巨大的壓力下,全市法院圍繞“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認真履行審判職能,大力推進清理執行積案和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全市檢察機關以“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為原則,圍繞保項目、保企業、保民生等,強化了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全市公安機關精心組織了“神劍二號”系列行動,分七條戰線開展了社會治安集中整治,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命案偵破、打擊“兩搶一盜”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圓滿完成了國慶60周年安全保衛任務。全市司法機關以“法治南昌”建設為目標,深入開展法律宣傳、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此外,我市還嚴格實施信訪工作領導“一崗雙責”、領導包案和市政府領導信訪值班制度,抓好市長手機、信箱、熱線反映問題的落實。
加強作風效能建設 紮實推進政府工作
【報告摘要】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落實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加快市、縣(區)行政服務中心、鄉鎮便民惠民服務中心及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站建設。紮實推進行政審批“兩集中三到位”,完成“三個壓縮30%”任務。2009年,我們還成功舉辦系列規格高、規模大、影響廣的重大活動,展示了南昌的形象和品牌,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報告解讀】去年,我市進一步加快“陽光政府”的建設步伐,積極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受理行政複議案件109件;建立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交辦、督辦和辦結制度,688件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理完畢,代表委員滿意率不斷提高。同時,我市還始終堅持政務公開,通過召開聽證會、公開展示、網上徵求意見等方式,依託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和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堅持重大事項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提高了科學民主決策水平。
在發展過程中,我市充分認識到:只有進一步打響城市品牌,才能為南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因此,我市去年承辦了第1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夏娜南昌國際藝術動漫周、第三屆中國·南昌國際軍樂節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在首屆世界低碳大會上,近1400名國內外重要嘉賓,圍繞“節能減排·綠色生態”的主題,舉辦了19場重大活動,開展了廣泛的研究探討,簽訂38個重大重點項目;在夏娜南昌國際藝術動漫周上,法國、巴西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上海、浙江、江蘇等國內動漫產業潮流地區的企業和基地組團參加,並舉辦了高峰論壇、歐洲電子視頻音樂表演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的成功舉辦為世界了解南昌、南昌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平台。
展望2010
■數字南昌
7.27萬人:今年將新增城鎮就業7.27萬人,新增“4050”人員就業0.69萬人,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率100%,殘疾人就業率達66%以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2萬人;完成小額擔保貸款1.8億元。
104.5萬人: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104.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56.6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63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6萬人;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12萬人。
5000套:我市將建設廉租住房5000套、2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1500套、10萬平方米,全部採用貨幣補貼方式進行保障;
2000戶:我市今年將重點推進66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村點建設,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2000戶,建設農村無害化戶廁1.87萬座。
【核心提示】
在一串串閃光的數字里,在一塊塊沉甸甸的獎牌中,2009年的南昌逆勢而上,收到了一份令人驚喜的成績單。當時針開始指向“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十二五”規劃的奠基之年時,2010年的南昌正積蓄所有力量尋找發展新機遇與新空間。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基本思路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以及工作重點已全部明晰。
今年,南昌將緊緊圍繞“企業增效、就業增加、財政增長、百姓增收”目標,積極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全力實施山江湖綜合開發,加快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強力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三大”工程,通過六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來實現南昌趕超進位、跨越發展的新目標。
培育優勢產業 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報告摘要】以重大項目為突破口,繼續加快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區域性商貿、物流、金融中心的建設,推進一、二、三產業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迅速提高經濟質量、壯大經濟總量。
【報告解讀】 2010年,我市將強力主攻新型工業化。堅持科技強市,以市場為導向,一手推進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一手注重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據了解,我市將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圍繞“一園、兩基地、三產業、四重點”,繼續抓好“3010”工程和“十百千億”工程;精心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主攻光伏材料、清潔汽車及動力電池、航空製造、生物與新醫藥、半導體照明、現代農業與綠色食品、文化創意、新材料等8項優勢高新技術產業;重點實施南昌航空工業城等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
我市將加快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強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提高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雙十雙百雙千”和“雙帶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現代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特色農業村;大力扶持蔣巷、黃馬等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形成特色、加快發展。
與此同時,我市將拓展提升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升市級商業中心和紅谷灘中央商務區的商貿業態,繼續推進城區商業副中心建設,推進15個農貿市場、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升級和“萬村千鄉”市場農家店信息化工程;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進保稅物流中心項目、向塘公路鐵路物流項目和南昌華南工業原料物流城建設;不斷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大力推進紅谷灘金融大街建設,積極發展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培育企業上市。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會展產業,進一步打響雲水滕王閣、八一英雄城、書畫八大山人等城市旅遊品牌;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加快江西慧谷-紅谷灘創意園、用友南昌軟體園、泰豪動漫產業基地建設。
我市還將完善促進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吸引和鼓勵外來投資者、先富起來的農民、返鄉農民工和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到小城鎮投資辦廠、經商創業,形成特色產業,增強中小企業的集聚力。
打造現代中心城市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報告摘要】圍繞“山江湖”綜合開發新格局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堅持核心區與各組團並重、老城區與新城區並重、城市與鄉村並重,不斷強化規劃引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報告解讀】在統籌城鄉規劃方面,我市將完成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完成“山江湖”發展戰略城市規劃的重點布局規劃;加快啟動南昌航空工業城和瑤湖、九龍湖等組團新城控規編制和開發,完成馬蘭圩周邊地區控規編制;完成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100%覆蓋,重視發揮軌道交通引領城市規劃建設的作用,編制完善沿線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等。
在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市將完成瑤湖大橋擴建與麻丘互通立交改造、昌九城際鐵路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昌北國際機場擴建、軌道交通、紅灣公路、濱江規劃路網及“五站一中心”、城市客運立體停車場等工程建設;繼續加快紅谷灘新區建設步伐和朝陽片區成片開發,啟動實施老城區低洼危舊房和青山湖大道沿線城中村改造;續建南昌市城市天然氣管網工程、南昌市城市供水應急水源工程等項目。
在統籌城鄉生態環境營造方面,我市將全面推進“森林城鄉、花園南昌”建設,大力實施“五大都市森林公園”、“五條都市綠色長廊”、“五大森林版塊”、“五大城郊生態綠化工程”生態建設;加快朝陽洲片區水系、烏沙河、艾溪湖流域幸福渠等綜合整治和工業園區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建設;按照“戶集、村收、鄉鎮運、縣區處理”的模式,繼續推進鄉村清潔工程試點。
在統籌推進城鎮精細化管理方面,我市將全力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無障礙城市創建,紮實做好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檢工作;加快建立專業對口、責權統一、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老城區交通幹道、支路系統,千方百計增加停車場點;完成“南昌市城市管理數位化信息系統”平台開發,大力開展店招店面、占道攤點、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非法營運等專項整治,確保整潔有序。
深化改革開放 構建科學發展新機制
【報告摘要】堅持大開放主戰略,做好改革大文章,消除發展障礙,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報告解讀】今年,我市將進一步加快推進各項改革,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加強對外合作交流。
據了解,我市將全面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穩妥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繼續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調整事業單位存量。同時,完成省屬下放國有工業企業和市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有序推進農墾、糧食、農業、水利、林業、商貿流通、交通等七項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醫療保險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國有及國有控股關閉破產企業、困難農林水企事業單位、困難農墾企業和城鎮困難大集體企業職工;全面推進財政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公務支出、資本收益、財政監管等制度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交通運輸體系改革,整合交通運輸資源;進一步完善和規範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儲備、統一出讓和統一監管的土地市場管理機制。
與此同時,我市將不斷充實重大招商項目庫,重點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產業鏈條長、經濟效益好、就業容量大的項目;完善外貿出口預警機制,建立重點進出口企業無障礙聯繫機制,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力爭出口穩定增長。
此外,我市還將積極參與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區域性經濟合作,加快產業對接、項目對接步伐;加密南昌至台北直航航班,不斷拓展昌台經貿關係;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設立貿易網點,建立生產基地。
實施民生工程 提高人民民眾滿意度
【報告摘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出台的各項政策,堅持新增財力和公共資源向社會民生傾斜,不斷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重點圍繞解決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實施好八個方面的民生工程。
【報告解讀】 今年,我市將重點實施好就業創業、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救助、醫療保障、教育保障和公共文化福利、住房保障、扶貧開發、改善人民生產生活八個方面的民生工程。
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市將通過落實有利於就業的扶持政策,搞好就業幫扶、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千方百計推進高校畢業生、困難就業群體和農村勞動力就業。擴大個體工商戶、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大集體職工參加養老保險。逐步提高城鄉低保對象補助標準,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提高20世紀60年代精簡退職老弱殘職工救濟補助標準,提高城鎮大集體困難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農林水困難企事業單位未參保退休職工、手工業聯社大集體未參保退休職工生活補助。比照相關補助標準,提高城鎮“三無”特困民眾供養標準,完善城鄉臨時救助。
為加大醫療保障體系,我市還將繼續實施“光明·微笑”工程。同時,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範圍,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落實農村醫療救助配套資金、城市醫療救助配套資金,免費提供社區公共服務卡,完善城鄉困難民眾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擴大兒童一類疫苗接種範圍,完善優撫對象看病就醫制度,建立鄉鎮衛生人員經費保障機制以及建設藥品實時監控系統。
通過繼續實施和完善濟困助學政策,開展就讀農村中職免費教育試點,設立貧困家庭學生高考入學政府資助金制度,免費開放博物館和紀念館以及加強基層體育健身場所建設等措施,提升教育保障和公共文化福利水平。
今年,我市還將強化住房保障工作,重點是建設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全部採用貨幣補貼方式進行保障,做好農村困難民眾維修住房工作,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重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村點建設,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和農村無害化戶廁,推進區域性鄉鎮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建設,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和農機具補貼範圍,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
發展各項事業 提升社會進步水平
【報告摘要】通過保障教育經費投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南昌創新型城市建設;引進一批急需和重點高層次人才;擴大免費公共衛生服務範圍。圍繞建設“文化大市、文化強市”目標,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
【報告解讀】今年,我市將進一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通過實施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繼續最佳化城市教育網點布局,加強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同時,推進特殊教育學校、優質高中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繼續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計畫以及有序發展幼兒教育和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加強民辦教育的監督和管理。
在推進南昌創新型城市建設過程中,繼續開展“十城千輛”、“十城萬盞”示範工程,力爭更多項目得到國家和省高新技術產業等基金支持。同時,完善科技產業規劃,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通過引進一批急需和重點高層次人才,落實“211”企業經營管理人才、“521”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計畫,拓寬海外人才智力引進渠道。
為強化公共衛生服務,擴大免費公共衛生服務範圍,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取消藥品加成試點。完成部分醫院的改造、推進部分醫院項目建設。
為促進文體事業繁榮,我市將完成西湖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和八大山人真跡館建設,啟動市群藝館、南昌·中國雕塑博覽園建設,推出一批特色鮮明、民眾喜好的文化精品,重點打造大型情景劇《滕王閣序》,辦好首屆南昌·中國雕塑藝術節。推進李渡酒業申遺工作。加強出版物市場和網路監管,保障文化和網路市場健康發展。積極開展民眾體育活動,舉全市之力做好“七城會”各項籌備和配套工作,確保“數字城運、綠色城運、和諧城運”目標的實施。
推進平安南昌建設 營造和諧穩定發展環境
【報告摘要】深化平安南昌創建,推進“天網工程”建設,構建融打防管控於一體、全面覆蓋網上網下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信訪督查督辦機制,暢通信訪渠道,引導民眾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進一步全力抓好安全生產,進一步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報告解讀】 今年,我市將深化平安南昌創建,推進“天網工程”建設,構建融打防管控於一體、全面覆蓋網上網下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繼續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全面試行社區矯正工作。深化公安“三基”工程和信息化、執法規範化、和諧警民關係建設;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行為,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禁毒等專項鬥爭。
在做好信訪工作中,我市將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信訪督查督辦機制,暢通信訪渠道,引導民眾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堅持領導信訪接待日、市政府領導信訪值班和重大信訪事項領導包案等制度,強化信訪工作的“一崗雙責”和對縣區、鄉鎮考核機制,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同時,我市還將強化“安全生產一刻也不能放鬆”理念,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重特大事故責任追究制,健全各類安全生產制度,毫不鬆懈抓好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堅決杜絕各類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此外,還將健全指揮統一、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指揮機制,完善細化應急預案,強化應急值守和實戰演練,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裝備建設,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提高應對極端災害天氣和預防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