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塞爾維亞共和國(包括科索沃)面積8.8萬平方公里,占南聯盟領土的86.5%;境內有兩個自治省:北面的伏依伏丁那和南面的科索沃。黑山共和國
面積 1.38萬平方公里,位於西南部,占國土面積的13.5%,瀕臨亞得里亞海,有293.5km海岸線。南聯盟的鄰國有
匈牙利 、
羅馬尼亞 、
保加利亞 、
馬其頓 、
阿爾巴尼亞 、
克羅地亞 、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共7個國家,國境線全長2585.2公里。
歷史沿革 簡介 所謂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
斯拉夫民族 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於今天的俄羅斯和
烏克蘭 等東歐地區。公元五至六世紀,部分
斯拉夫人 開始遷徙到今天的巴爾幹半島,成為今天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黑山、馬其頓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
到公元九世紀開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國家,如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響較大,除克羅地亞和斯洛維尼亞外,大都信奉
東正教 。
夢想成真 1389年,
奧斯曼帝國 在今天的科索沃地區打敗
塞爾維亞 軍隊,從而開始了長達500年的對
巴爾幹地區 的統治。1878年,在經過長期反抗鬥爭後,塞爾維亞、黑山獲得了獨立。
而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則處於
奧匈帝國 統治下。1912和1913年兩次
巴爾幹戰爭 使
馬其頓 擺脫了奧斯曼帝國長達5個世紀的鐵蹄。巴爾幹開始產生了將南部斯拉夫民族統一起來的願望,尤其是已經獲得獨立的塞爾維亞更是把以自己為核心建立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作為
基本國策 。
一戰中,塞爾維亞站在
協約國 一方。戰爭結束後,奧匈帝國的崩潰,使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等有了自決的機會;以法國為代表的協約國也主張在巴爾幹建立一個強大的南斯拉夫國家以對德形成牽制。這樣,南部斯拉夫民族統一的夢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戰火誕生 1941年4月6日,德意
軸心國 集團向南斯拉夫王國發動全面侵略。4月17日,王國軍隊戰敗投降,國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國倫敦,第一南斯拉夫淪亡了。
在德國法西斯占領南斯拉夫後,以狄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武裝起義,開始了4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游擊戰爭。在二戰中,南斯拉夫的游擊戰爭是最大的敵後戰場,它牽制和消滅了德國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領導的游擊隊也發展到了80萬人。
1943年11月29日,在波赫亞伊策市召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以狄托為首的臨時政府———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在戰後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聯邦共和國,剝奪流亡政府的權利,禁止彼得國王重返南斯拉夫,授予狄托元帥軍銜。
1945年5月,在蘇聯紅軍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獲得解放。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南斯拉夫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4年總共犧牲了170萬人,占當時南斯拉夫人口的11%。1945年11月29日,
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正式成立。
鄧小平舉杯向狄托致意 狄托 領導的新南斯拉夫在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工人自治制度,在國際上奉行不結盟政策。20世紀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經濟上曾獲得很大成就,其國民生活水平在東歐一度居於領先水平,由於狄托本人在二戰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既不跟從
蘇聯集團 、也不依附西方集團的
不結盟政策 ,使得南斯拉夫在國際舞台上也擁有較高的地位。
原南概況 原南成立 1945年,南斯拉夫從
納粹 德國手中獲得解放,宣布成立
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
狄托 任主席。二戰後,南實行了
國有化 和土地改革,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由於南斯拉夫和蘇聯一向關係不和,加上狄托不甘受制於蘇聯,1948年,南斯拉夫和蘇聯關係破裂,
南斯拉夫共產黨 被開除出蘇聯領導的共產黨情報局。
1963年南修改憲法,改國號為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 。前南奉行獨立自主的不結盟外交政策,狄托是
不結盟運動 的發起者。他反對大國壟斷國際事務,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為南斯拉夫贏得了國際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憲法,宣布實行“聯合勞動”和“代表團制議會”,
1980年,狄托逝世後,聯邦實行
集體領導 ,各共和國日趨鬆散,民族矛盾加劇。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的
斯洛維尼亞 、
克羅地亞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和馬其頓四個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
塞爾維亞和黑山 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正式解體。
行政區劃 在1991年12月26日前
蘇聯解體 之後,各民族開始各自爭取自治和獨立。及至2003年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之後,南斯拉夫作為國名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步履維艱 由於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國的統治,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如
塞爾維亞 、
黑山 、
馬其頓 信仰
東正教 ,克羅地亞和斯洛維尼亞信仰
天主教 ,而波赫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則信仰伊斯蘭教,加上各列強歷史上出於私利,經常在各民族中進行挑撥、製造爭端,使得各民族之間存在不少矛盾。狄托逝世後,這些
矛盾 開始逐漸激化。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地圖 蘇聯
東歐劇變 也給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衝擊。西方對歐洲這一共產黨政權恨之入骨,利用南國內民族眾多的國情多方插手推動南的分裂,南斯拉夫統一的核心南共聯盟也開始瓦解,各共和國的分離主義力量日益強大並逐漸控制了當地的政權。
一九九一年,
圖季曼 領導的克羅地亞以及斯洛維尼亞兩共和國率先宣布獨立。在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時,西方國家出於意識形態和本身戰略利益的考慮,決定不再支持南斯拉夫的統一。一九九二年一月,德國率先承認克羅地亞和斯洛維尼亞獨立,整個歐盟也步其後塵。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馬其頓宣布獨立。一九九二年四月,波赫又宣布獨立。
鑒於新的局勢,原南斯拉夫僅存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於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其面積和人口都只有原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稱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新的
南聯盟 由於仍然是共產黨政權,還是不為西方所接受,在成立伊始即面臨困境。
在外部勢力的支持下,波赫爆發了
塞爾維亞族 、克羅地亞族和穆斯林族之間的戰爭,南聯盟和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採取強硬措施被指責為進行“種族清洗”,1992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757號決議,決定對南聯盟實施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的全面制裁,以懲罰其派兵支持波赫和克羅地亞境內塞族的武裝行動。國家受到經濟制裁,國內經濟日益衰退,外交上也極其困難。
一九九五年八月,以美國為首的
北約 悍然發動大規模空襲波赫塞族,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克羅地亞總統圖季曼和波赫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一起在美國簽署了《代頓和平協定》,波赫內戰終於基本平息。之後,西方又利用南聯盟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與塞族之間的衝突,繼續對南聯盟施壓,從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起開始對南聯盟進行大規模轟炸,製造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導致南斯拉夫巨大損失,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面對強敵,雖然南斯拉夫人民仍然同仇敵愾,但從國家長遠利益考慮,南斯拉夫必然是悲劇的結局;米洛舍維奇最終成為所謂前南國際法庭的受審者,在沒有律師的情況下作了自我辯護,實際上是在國際法庭對西方軍事暴力作了控訴,米氏在沒有宣判的情況下,因得不到令人信服的醫療而猝死。西方用各種手段包括軍事暴力肢解南斯拉夫,最終獲得成功,這是當代史上一個小國、弱國的悲劇。
米洛舍維奇
自然地理 地理 南聯盟的
塞爾維亞 北部是多瑙河、薩瓦河、蒂薩河三大河流經的平原地區,是最重要的農業區,是著名的糧倉;多瑙河以南地勢逐漸升高,耕地減少,草地和天然牧場面積則逐漸增加,有摩拉瓦河貫穿於中部,形成以丘陵和山地為主的河谷地帶,是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西部的德里納河與波赫交界。黑山境內則多為崇山峻岭。塞爾維亞南部的傑拉維察峰是全國最高峰,海拔 2 656m;黑山境內最高峰是博博托夫庫克峰,海拔2 522m。黑山境內的澤塔河和莫拉查河流向亞得里亞海,’而斯庫台湖則是全國的最大湖泊,面積369.7平方千米。
氣候 南聯盟地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度為11~12℃,年降水量北部為550~650mm,山區為800—1 200mm,博卡科托爾斯卡海灣地區為歐洲降水量最多的地區(5 300mm左右)。塞爾維亞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農業發達,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氣;中部以及南部的科索沃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盛產銅、鋁礬土、鉛鋅礦、褐煤、鐵等。南聯盟的水力資源豐富,已建成的水電站年發電能力為100多億kw·h。全國森林覆蓋率為28%,木材蓄積量為3億多m3。
農業 南聯盟的農用土地資源較豐富,對發展農業生產具有天然的優勢。南聯盟全國的農用土地面積為620多萬hm2,占全國土地面積的60.9%,高於歐洲平均水平(47.1%)和世界平均水平 (36.6%)。長期以來,農用土地的面積相當穩定,1955—1995年的40年內,農用土地只減少了1%,耕地面積減少了1.5%。按人口平均的耕地面積為0.39hrd,高於歐洲和世界的平均水平。1996年南聯盟的農用土地為622.5萬hm2,其中耕地占59.6%,果園占 4.3%,葡萄園占1.4%,草地和天然牧場占34.2%。
人口 據1991年全國人口普查,全國人口為1 040萬人(占前南斯拉夫的44.3%),其中塞爾維亞共和國977.9萬(占94.1%),黑山共和國61.5萬(占5.9%)。南聯盟居民中的民族構成是:塞爾維亞族占62.6%,阿爾巴尼亞族占16.5%,黑山族占5%,匈牙利族占3.3%,斯拉夫穆斯林占3.2%,此外還有茨岡(吉卜賽)、克羅地亞、斯洛伐克、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維尼亞、土耳其等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塞爾維亞語。南聯盟的首都是
貝爾格勒 ,人口117萬。塞爾維亞共和國首府也設在貝爾格勒,諾維薩德(人口約18萬)、普里什蒂納(人口約 15.6萬)分別是兩個自治省的省會;黑山共和國的首府是波德戈里察,人口12萬。二次大戰後,前南斯拉夫工業的迅速發展,農業人口迅速減少。在南聯盟地區,1948年農業人口占72.3%,1961年為 55.6%,1991年下降到17.3%。1991年南聯盟的農業人口為 173.8萬,農業勞動力為106.1萬,占全國勞動力的24%。在農業人口中,20—59歲的勞動力占46.7%,由於部分19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人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因此農業人口中勞動力比重較畝(61.1%),男性勞動力為男性農業人口的70.5%。
經濟 1990年,南聯盟地區的社會產值占前
南斯拉夫 的38%左右。在南聯盟經濟中,
塞爾維亞共和國 占95%,
黑山共和國 占5%。1990年南聯盟地區的社會產值約合265.9億美元,人均2 530美元。其中工礦業占42.5%,農林業占18.2%,建築業占6.5%,交通郵電業占8.7%,商業占15.4%,飯店旅遊業占1.7%,其他行業占7%。
1991年,南斯拉夫發生武裝衝突而解體,各共和國之間經濟聯繫中斷,經濟開始大幅度下降。90年代,南聯盟一直在困境中求生存。1992年南聯盟成立後,因
波赫戰爭 而遭受國際社會嚴厲制裁和封鎖,經濟加速下滑,1993年社會產值已降至 1990年的44%,並出現了世界史上罕見的惡性通貨膨脹。1994年南聯盟實行了以重建貨幣體系和恢復經濟為主要內容的穩定經濟政策,生產開始回升。1995年底,國際社會部分地停止了對南聯盟的制裁,1996年11月完全取消了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經濟環境。南聯盟的社會產值繼1994年開始恢復性增長後, 1997年已恢復到1990年的54.2%,約合180億美元,年平均的通貨膨脹率為18.5%。
1999年上半年,北約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據估計,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超過1 000億美元,使飽受制裁之苦的南聯盟經濟雪上加霜。1990年,
塞爾維亞和黑山 兩個共和國的人均國民收入約為3 000美元,1998年下降到1 640美元,1999年僅為900美元。
國家象徵 國旗 藍、白、紅是斯拉夫人喜愛的顏色。三色旗曾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王國的國旗。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增加一枚黃邊紅五角星,象徵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重新啟用三色旗。
國徽 國徽為盾徽。盾中繪有一雙頭展翅雄鷹。鷹胸前有一紅色盾牌。
南聯盟國徽 國歌 基本信息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簡稱 南聯盟)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國徽 首都:貝爾格勒
面積:102,173.00 平方公里
同北京時差:-7.00
國際電話碼:38
人口:1055.5萬人(1995年)
貨幣:第納爾
民族:塞爾維亞族占62%,克羅地亞族占1%,穆斯林族占3%,阿爾巴尼亞族占16%,黑山族占5%,其他4%。
宗教:東正教和天主教
國花:桃花(薔薇科)
主要城市 序號 主要城市 所在地區
1 貝爾格勒 塞爾維亞
2 波德戈里察 黑山(門第內哥羅)
4 巴爾 巴爾
6 尼什 尼什
經濟指標 社會總產值(1995年):132.64億美元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0.7881第納爾
通貨膨脹率(1996年):93.1%
失業率(1996年):25.8%
對外貿易
採取進出口基本自由的政策,鼓勵出口。同世界上60多個國家有貿易關係。1992年出口總額約25億美元,比1991年下降一半;進口39億美元,比1991年下降1/3。1992年5月30日
聯合國安理會 通過對南實行全面制裁的第757號決議後,南的對外經貿活動基本陷入停頓。主要出口糧食、水果、蔬菜、有色金屬、服裝、鐵和鋼等;主要進口石油、天然氣、原料和公路交通工具等。歐共體國家是南的主要貿易對象,1992年與南的貿易額分別占南進口總額的38%和出口總額的40% 。
歷任領導 歷任總統 多布里察·喬西奇 Dobrica Cosic 15 June 1992 - 1 June 1993 None
米洛什·拉杜洛維奇Milos Radulovic (acting) 1 June 1993 - 25 June 1993
佐蘭·利利奇 Zoran Lilic 25 June 1993 - 25 June 1997
斯爾賈·博若維奇Srda Bozovic (acting) 25 June 1997 - 23 July 1997
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 Slobodan Milosevic 23 July 1997 - 7 October 2000
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 Vojislav Kostunica 7 October 2000 - 7 March 2003
歷任總理 米蘭·帕尼奇 Milan Panic 14 July 1992 – 9 February 1993
拉多耶·孔蒂奇 Radoje Kontic 9 February 1993 – 19 May 1998
莫米爾·布拉托維奇 Momir Bulatovic 19 May 1998 – 4 November 2000
佐蘭·日日奇 Zoran Zizic 4 November 2000 – 24 July 2001
德拉吉沙·佩希奇 Dragisa Pesic 24 July 2001 – 7 March 2003
法定繼承 塞蒙 南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領導人2002年3月14日在貝爾格勒就兩個共和國未來關係達成了協定。根據該協定,南聯盟將更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用較鬆散的邦聯取代當前的聯盟,未來國家的總統和總理由一人擔任,其職權更具象徵意義,
科什圖尼察 擔任的
南聯盟 總統職務自動取消,
塞爾維亞和黑山 根據新憲法重新選舉國家總統
斯韋托扎爾·馬羅維奇 。2003年2月4日,重定新憲法改國號為
塞爾維亞和黑山 (Serbia and Montenegro),「
南斯拉夫 」一詞正式走入歷史。
塞爾維亞 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亦宣布獨立,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完全解體;黑、塞兩國各自使用自己的國旗,南斯拉夫藍白紅橫條三色旗亦成為歷史旗幟。
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完全
瓦解 。地理上繼承它舊時首都貝爾格勒的現存國家為
塞爾維亞 。
科索沃分裂 2008年2月18日,塞爾維亞自治省科索沃宣布獨立。
科索沃議會17日通過獨立宣言後,
阿富汗 18日率先承認
科索沃 為獨立國家,此後歐盟成員國法國、英國、德國和義大利4國外長先後宣布承認科索沃獨立。美國18日也發表書面聲明,宣布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
科索沃已經單方面宣布獨立,但是,它很難在短時間內真正成為一個新的國家。一旦獨立的狂喜情緒淡去,科索沃人所面對以及將繼續面對的現實痛苦又將重新來襲:科索沃是歐洲最窮的地區之一,腐敗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與
阿爾巴尼亞 重新合併幾乎不可能,加入聯合國的前景由於俄羅斯聯邦的反對可能遙遙無期。在塞爾維亞,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塞爾維亞的版圖就好像
諾基亞手機 ——每年都有更小更新的版本推出。在塞爾維亞,反對科索沃獨立的呼聲隨處可聞。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認為,科索沃很有可能得不到聯合國的承認,無法自我管理,依賴於歐洲國家來維持秩序,依靠北約提供武裝力量,這些都可能導致科索沃最終成為一個失敗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