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北合套
- 特點:北曲與南曲交替運用;
- 形式:由各不相重的北曲與南曲交替出現
- 意義:更能突出人物性格、強化戲劇衝突
南北合套是指在一個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種體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現在同一套曲內。 元中葉以後,成規漸被打破。在同一宮調內,可選取若干音律...
南北曲,古代中國戲曲、音樂術語。是南曲與北曲的合稱。南曲又稱"南詞",北曲又稱"北詞",故也合稱為"南北詞"。...
故宮博物院珍藏,《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81卷,閏1卷,清允祿等編纂,清...此書上溯唐宋,下迄明清,記錄北套曲185套,南北合套36套。單體曲牌有南曲1513曲...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簡稱《九宮大成》,是清朝的一部戲曲音樂曲譜集。...北曲185套,南北合套36套。 [2] 參考資料 1.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資料 2....
(元夏庭芝《青樓集》);沈和甫則創造了“南北合套”的方式,使北曲的剛勁與南曲的柔媚能兼容並濟,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貫雲石、楊梓等人則參與了南戲唱腔的改進...
3、以南曲為主,間用北曲、南北合套。4、每場戲,曲牌不限一個宮調,唱詞也不限於通押一韻。5、凡登場的各門腳色,都可唱,有獨唱、對唱、輪唱、合唱。...
南戲兼采各方長處,於是有「南北合套」的作法,那就是在唱的時候,南、北曲混合在一起,「永樂大典」的三出南戲中,除「張協狀元」一劇,全部為南曲外,其餘兩...
[1] 散套可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 [2] 參考資料 1. 散套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8-06-17] 2. 散套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8-06-17]V...
"惜其所作書法作品,今已不見;雜劇作品,曾與施惠、黃天澤、沈珙這三位當時名流合撰《鸘鸘裘》,亦佚;所作散曲,僅存南北合腔《秋思》一套,寫秋日思戀情人。[...
現代仍傳唱者,則為第四出《送客》(用南北合套),見載於《集成曲譜》聲集卷八。四弦秋劇情 編輯 第一出《茶別》,長安名妓花退紅年老色衰,嫁與九江茶商吳...
元末明初,南戲吸收了雜劇等藝術形式與曲牌,加以融洽,創造了“南北合套”的形態,並在成套曲牌連線方面形成一定的規律,從而確立的一種曲牌體的戲曲體制。傳奇劇...
南北曲分別組套, 但也另有南北合套形式。散曲的套數又稱散套。 板腔體的套數則被稱為成套唱腔, 一般均為同一腔系的各種板式聯綴組成。 傳統套曲的顯著特點...
徐劍鳴(1923-1994),老一輩笛師徐劍鳴,曾從事永崑曲牌的蒐集和整理,包括南北合套,犯宮、犯調、約有七百多支,其中有的曲牌專供文楊過門伴奏用的,多為歷代曲譜...
南方戲曲獨稱為“南戲”,戲曲由五聲音階的南曲構成。元代中期以後,雜劇戲曲南移,南北戲曲合流,形成“南北合套”的戲曲套數。 明代人稱南戲為《傳奇》。明以後...
北曲遒勁,南曲宛轉;南北合套,更為新聲。 ――雜劇音樂 子弟會聚茶樓,掛牌習學樂器。 ――絲弦樂 “超然遠覽,奮其獨見”。 ――音樂理論 明清俗樂的爭盛 ...
賈仲明的雜劇也反映出元末明初雜劇在形式上革新的狀況,如《升仙夢》中採取正末、正旦對唱,音樂上運用南北合套等。《太和正音譜》說:“賈仲名之詞如錦帷瓊筵。...
明代和清初用南曲或南北合套演出的短劇,稱“南雜劇”,也有一至四、五折不等,本文張在辛夢中所見當屬此類中的末本戲。吟詩而沒,指劇尾人物吟詩四句(下場詩)...
但情節處理更為緊湊,人物刻畫更為細膩,腳色分工更為細緻,音樂上採用宮調區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明中葉到清中葉最為盛行。今知明清兩代“傳奇”作者有七...
南北曲分別組套, 但也另有南北合套形式。 散曲的套數又稱散套。 板腔體的套數則被稱為成套唱腔, 一般均為同一腔系的各種板式聯綴組成。 傳統套曲的顯著...
傳奇劇在成套曲牌聯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規律,並創造了“南北合套”的音樂形態。其影響較大的聲腔為“海鹽腔”、“餘姚腔”、“戈揚腔”、“崑山腔”,被世人稱為...
第一節南北合套 第二節幾種聲腔的流變 第五章南戲總目 第一節宋元南戲劇目 第二節明代南戲劇目 第六章福建遺存宋元南戲劇目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
明代和清初用南曲或南北合套演出的短劇,稱“南雜劇”,也有一至四、五折不等,本文張在辛夢中所見當屬此類中的末本戲。吟詩而沒,指劇尾人物吟詩四句(下場詩)...
到了元末,南戲音樂融入散曲,不少作家採用南北合套的方式,使元代散曲的發展出現了新面貌,向明代散曲以南曲為主的局面,邁出了第一步。...
到了元末,南戲音樂融入散曲,不少作家採用南北合套的方式,使元代散曲的發展出現了新面貌,向明代散曲以南曲為主的局面,邁出了第一步。...
﹐還揭示了元代雜劇作家的活動和組織情況﹐並且透露了元代戲曲發展的線索﹐如院本的創作﹐雜劇作家的南遷﹐雜劇作家寫南戲的情況﹐後期雜劇的音樂採用南北合套的...
還揭示了元代雜劇作家的活動和組織情況,並且透露了元代戲曲發展的線索,如院本的創作,雜劇作家的南遷,雜劇作家寫南戲的情況,後期雜劇的音樂採用南北合套的情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