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錄鬼簿》
- 創作年代:元代
- 文學體裁:戲劇
- 作者:鐘嗣成
著者,朝代,書目提要,版本,卷數,內容選讀,
著者
鐘嗣成(約1279——約1360),元代文學家,散曲家,字繼先,號醜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久居杭州。屢試不中。順帝時編著《錄鬼簿》二卷,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載元代雜劇、散曲作家小傳和作品名目。所作雜劇今知有《章台柳》《錢神論》《蟠桃會》等七種,皆不傳。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數一套。
朝代
元
書目提要
祖籍大梁(今河南開封),寄居杭州。約在至元末、大德初(13世紀末)在杭州官學進學,是鄧文原、曹鑒的受業弟子,與戲曲家趙良弼、屈恭之、劉宣子、李齊賢等是同窗學友。曾多次參加“明經”考試,不中。後在江浙行省任掾史,但是不得升擢,他也不屑於去追求官祿,於是杜門著書。除《錄鬼簿》外,他有雜劇7種,今都不傳。散套《醜齋自序》是他的代表作。《錄鬼簿》不但有它的資料價值,同時也表現了鐘嗣成比較進步的文藝觀點。由於他與大部分戲曲作家一樣,屈居下僚,而他所從事的戲曲創作又受到歧視,因此孤傲牢落之氣,耿耿心中,他編撰此書,就是為了替一代經史所不傳,而又高才博識的這些戲曲家作傳,欲以此激勵後學,推動雜劇繼續發展。《錄鬼簿》全書為上、下兩卷。共記述152位雜劇及散曲作家,大略以年代先後排列;錄劇目共400餘種。整個元代曲家的情況,都賴以傳世。同時,在書中一些零星的記載中,還揭示了元代雜劇作家的活動和組織情況,並且透露了元代戲曲發展的線索,如院本的創作,雜劇作家的南遷,雜劇作家寫南戲的情況,後期雜劇的音樂採用南北合套的情況等等。這些都為元代戲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材料。至明初,戲曲家賈仲明又增補了弔詞。《錄鬼簿》成書於至順元年(1330),不久,作者又至少作了兩次修改和增補。此書原本已佚,今所流傳的重要版本有明《說集》本,孟稱舜刻本,曹楝亭本、暖紅室匯刻傳奇本,以及明賈仲明增補過的天一閣藍格鈔本。今據孟稱舜刻本整理。
版本
通行本
卷數
3
內容選讀
《燒樊城糜竺收資》△張可久
《柳耆卿詩酒玩江樓》△王廷秀(山東益者人。淘金千戶。)《?客三告狀》《秦始皇坑儒焚典》
《諸宮調風月紫雲亭》△楊顯之(大都人。興漢卿莫逆交凡有珠玉與公較之。)《劉泉進瓜》《黑旋
《月夜走昭君》《狄青撲馬》
《四不知月夜京娘怨》(又雲郭安道作。)△李時中(大都人。中書省掾除工部主事。)
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人。以儒補杭州路吏。為人方直不妄與人交故諸公多鄙之久則見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病卒火葬於西湖之靈芝寺諸吊送各有詩文。公之所作不待備述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伶倫輩稱“鄭老先生”皆知其為德輝也。惜乎所作貪俳諧未免多於斧鑿此又別論焉。
慈?邵元長德善頓首○周誥題詞
毅字弘道。建康人。泰定三年丙寅春因余友周仲彬與之會即敘平生懷。時出一二舊作皆不凡俗。如越調“一點靈光”借燈為喻; 仙呂《賺然》曰:“因王魁淺情將桂英薄倖致令得潑煙花不重俺俏書生”發越新鮮皆非蹈襲。天曆二年春抱疾喪於友人江漢卿家。漢卿與黃煥章買棺具殮召其親來火葬城外寺中。公能書善行文不草率題伍王廟壁有《折桂令》一曲及有絕句:“浩浩凌雲志巍巍報國心。忠魂與潮汐萬古不消沉。”其感慨激烈徒增悵怏。噫!天之生物也裁成輔相以左右民奈何如是偏戾也人猶有所憾者良以此夫。
曄字日華。杭州人。體豐肥而善滑稽。能詞章樂府臨風對月之際所制工巧。有與朱士凱題《雙漸小卿問答》人多稱賞。《臥龍岡》
思順有題《包巾》及《鏡兒縷帶》等套數。△蘇彥文
《孟宗哭竹》《敬德撲馬》《升仙橋相如題柱》
《感天地王祥臥冰》《七星壇諸葛祭風》《漢張良辭朝歸山》《齊賢母三教王孫賈》
○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高可通
惠字君美杭州人。居吳山城隍廟前以坐賈為業。公巨目美髯好談笑。余嘗與趙君卿陳彥實顏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論。詩酒之暇惟以填詞和曲為事。有《古今砌話》亦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
《視英台死嫁梁山伯》《楚莊王夜宴絕纓會》《蘇小小月夜錢塘夢》《薛瓊月夜銀箏怨》
《呂無雙銅瓦記》《風流孔目春衫記》《萱草堂玉簪記》《錢大尹鬼報緋衣夢》
吟髭斷為詩魔醉眼慵開為酒酡。半生才便作三閭些嘆番成《薤露歌》等閒間蒼鬢成皤。功名事歲月過又待如何△吳本世
《賈充宅韓壽偷香》△李進取(大名人。官醫大夫。)《窮解子破傘雨》《神龍殿欒巴吃酒》
右所錄若以讀書萬卷作三場文占奪巍科首登甲第者世不乏人。其或甘心岩壑樂道守志者亦多有之。但於學問之餘事務之暇心機靈變世法通疏移宮換羽搜奇索怪而以文章為戲玩者誠絕無而僅有者也。此哀誄之所以不得不作也。觀者幸無誚焉。
《長孫皇后鼎鑊諫》《玉津園智斬韓太師》《蘇東坡夜宴西湖夢》
內容提要
《錄鬼簿》是歷史上第一部為戲子立傳的書籍。名為鬼,實為戲子。為什麼叫《錄鬼簿》呢?作者鐘嗣成在其"錄鬼簿序"中說:"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
《錄鬼簿》全書為上﹑下兩卷。上卷分:"前輩已死名公有樂府行於世者"﹑"方今名公"﹑"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三類。據鐘嗣成自注﹐這三類名公﹑才人的情況﹐是他的朋友陸仲良從"克齋吳公"那裡得來的﹐並非鐘嗣成的第一手材料﹐因而"未盡其詳"。下卷分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為之作傳﹐以〔凌波曲〕吊之"﹑"已死才人不相知者"﹑"方今才人相知者﹐紀其姓名行實並所編"﹑"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四類(此據曹楝亭本﹐《說集》本﹑孟稱舜本分為六類)。兩卷共記述 152位雜劇及散曲作家﹐大略以年代先後排列﹔著錄劇目共400餘種。整個元代曲家的情況﹐都賴以傳世。同時﹐在書中一些零星的記載中﹐還揭示了元代雜劇作家的活動和組織情況﹐並且透露了元代戲曲發展的線索﹐如院本的創作﹐雜劇作家的南遷﹐雜劇作家寫南戲的情況﹐後期雜劇的音樂採用南北合套的情況等等。至明初﹐戲曲家賈仲明又增補了弔詞。
寫書經歷
《錄鬼簿》成書於至順元年(1330)﹐不久﹐作者又至少作了兩次修改和增補。此書原本已佚﹐今所流傳的重要版本有﹕明《說集》本﹐孟稱舜刻本﹐曹楝亭本﹑暖紅室匯刻傳奇本﹐以及明賈仲明增補過的天一閣藍格鈔本。校注本則有王國維的《錄鬼簿》校注本(以曹楝亭本為底本)﹑馬廉的《錄鬼簿新校注》本(以天一閣本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編的《錄鬼簿(外四種)》以及中國戲曲研究院編的《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所收的《錄鬼簿》(以曹楝亭本為底本)。
背景評價
元朝對漢族知識分子既加以利用,又時時排斥,談不上政治地位。但漢人想出仕,施抱負於天下,也只有通過科舉。而元代有"九儒十丐"之說,知識分子地位如此卑微,耍筆桿子和唱戲的那就更不在話下了。可這些人中,多數又確實是文化的精英,甚至可以成為社會的棟樑。許多人身懷技藝,自成一家,一旦故去,許多技藝就失傳了。不僅史上無名,而且文化流失現象特別嚴重。所以,因同病相憐的鐘嗣成才想到為其立傳。
《錄鬼簿》不但有它的資料價值﹐同時也表現了鐘嗣成比較進步的文藝觀點。其次﹐他諷刺那些門第高貴的人以及對首先﹐由於他與大部分戲曲作家一樣﹐屈居下僚﹐而他所從事的戲曲創作又受到歧視﹐因此孤傲牢落之氣﹐耿耿心中﹐他編撰此書﹐就是為了替一代經史所不傳﹐而又高才博識的這些戲曲家作傳﹐並且"冀乎初學之士﹐刻意詞章﹐使水寒乎冰﹐青勝於藍"﹐欲以此激勵後學﹐推動雜劇繼續發展。其次儒家學說似通非通的淺薄之士為"酒罌飯袋"﹑"未死之鬼"﹐而高度評價有才華的戲曲家是"不死之鬼"﹑"雖死而不鬼者"。他還說:"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學﹐余有得罪於聖門者。吾黨且噉蛤蜊﹐別與知味者道"。他在歷來被認為高尚的"性理之學"之外﹐為戲劇獨樹一幟﹐另闢門戶﹐這在當時包含著反傳統的思想因素。第三﹐鐘嗣成認為創作雜劇要使人"感動詠嘆"﹐有動人的情節﹐要"搜奇索古"﹑"翻騰古今"﹐提倡創新精神﹐他還大略指出了戲劇形式與傳統的文學樣式相比﹐有它的新特點。這些也都是可取的文藝觀點。總之﹐《錄鬼簿》是元雜劇蓬勃發展形勢下的產物﹐它適應了中國戲劇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