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四五”城鄉建設規劃

2021年11月25日,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南京市“十四五”城鄉建設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市“十四五”城鄉建設規劃
  • 發布時間:2021年11月25日
  • 發布機構:南京市委市政府
規劃目標,規劃重點,示範方面,

規劃目標

" 十四五 " 時期,南京城鄉建設的總目標是聚力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美麗古都,計畫到 2025 年,都市圈 1 小時通達實現度達 80%,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 550 公里以上;全市累計建成美麗宜居鄉村 3000 個左右;全市建築業總產值達到 6500 億元以上,新開工裝配式建築總面積占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 60% 以上;建設宜居南京,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不少於 25 萬套;高標準打造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園,加快郊野公園建設,建成 80 個社區口袋公園。

規劃重點

第一,深入推進多極均衡發展,建設協同高效中心城市。一是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典範。發揮南京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龍頭作用,重點推動寧鎮揚、寧馬滁同城化示範先行,推進跨界區域合作發展。二是建設江南主城都市“主核”。加快老城有機更新,圍繞“美麗古都集中展示區”功能定位,進一步疏解非核心功能,提升環境品質;持續完善河西、城南、東山、鐵北等片區現代化城市功能,加快高端化要素集聚,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三是強化戰略功能引領。高標準建設江北新區“主城拓展極”,全面推進紫東地區“創新引領極”,著力打造南部片區“新興增長極”。四是促進南北區域門戶崛起。支持六合、高淳高質量發展,打造重要區域增長極。五是推進產業新城建設。完善市域城鎮體系,推動橋林、龍袍、濱江、祿口等九大特色產業新城建設。
第二,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建設城鄉融合示範城市。一是強化城鄉一體規劃。推行鄉村地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規劃標準,最佳化村莊用地布局,盤活零星分散建設用地,推動村莊有序改造。二是打造特色鮮明新市鎮。加快推進省級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試點;針對重點中心鎮、特色小城鎮、一般城鎮、被撤併鄉鎮集鎮區,分級分類提升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品質。三是高水平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完成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到2025年,全市累計建成美麗宜居鄉村3000個左右、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00個左右。四是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城鄉資源要素最佳化配置,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管護。
第三,強化現代交通支撐能力,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一是提升國際連結能力。啟動祿口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推進長江江海聯運樞紐建設,增強鐵路樞紐功能,建成南京北站,完善鐵路樞紐“四站”聯動格局。二是強化區域通達能力。完善“米”字型高鐵網,加快南沿江、北沿江及寧宣、寧淮、揚鎮寧馬等鐵路建設,全力消除都市圈高速公路“斷頭路”,建設寧馬、寧滁、寧儀揚等城際軌道及市域(郊)鐵路,至 2025年,都市圈1小時通達實現度達80%。三是改善市內出行條件。建成和燕路、仙新路等4條過江通道,開工建設錦文路過江通道;持續打通跨區連線道路,加大重點片區交通擁堵治理,完善城區靜態交通體系;加密捷運線網,至2025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550公里以上。四是大力發展智慧交通。開展智慧公路試點示範,擴大智慧公交覆蓋範圍,高水平打造智慧停車管理平台。
第四,築牢生態環境保護屏障,建設綠色低碳公園城市。一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狠抓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系統推進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完善沿江上下游協同治污工作機制,加強重點生態地區保護。二是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重點河湖水生態環境治理工程,適度超前布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系統全域海綿城市建設,2025年基本實現建成區40%以上面積海綿城市達標建設。三是加強環境衛生治理。加快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和分類處置能力,至2025年,全市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餐廚、廚餘垃圾處理需求全面保障。提升建築可再生資源處置利用水平,完善設施布局和產業鏈條。四是提升公園綠地品質。實施公園城市建設行動,高標準打造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園,加快郊野公園建設,建成80個社區口袋公園。塑造城市特色綠廊,新建綠道 300公里,貫通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風光帶,提升城市濱水環境品質。五是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實施建築領域“雙碳”行動,大力推動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和智慧型建造,“十四五”期間,居住建築全部達到75%節能設計標準,可再生能源套用建築面積不少於2800萬平方米;到2025年,全市建築業總產值達到6500億元以上,新開工裝配式建築總面積占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60%以上。
第五,彰顯歷史名城古韻新貌,建設內外兼修魅力城市。一是保護傳承歷史文脈。精細化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風貌區有機更新,保護古都格局和空間肌理,加強歷史建築、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激發歷史文化遺產活力。二是提升“一江兩岸”功能品質。推進大橋公園、燕子磯老鎮等區段濱江岸線貫通,加快歡樂濱江、上元門等濱江城市客廳建設,推動岸線空間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三是提升公共空間環境品質。融合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打造一批特色街區、網紅街巷,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提升濱水岸線、建築前區、市民廣場、轉角綠地等公共空間功能品質,彰顯城市品味。四是豐富公共文化空間載體。加快地標性文博場館、公共文化空間、文學場所建設,高水平打造博物館之城、世界文學之都。
第六,營造多元包容居住環境,建設全齡友好宜居城市。一是健全拓展住房供應體系。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完善人才安居體系,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十四五”期間,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不少於25萬套,籌集人才安居住房12萬套,新建商品住房約40萬套。二是加快推進城鎮住房改造。以改善基礎設施功能、補齊生活服務配套為主要目標,完成全市老舊小區改造不少於1200萬平方米,分步有序推進全市剩餘棚戶區改造。三是打造高品質“完整社區”。 加快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滿足市民日常生活和多樣化消費需求。積極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營造全齡友好型社區空間,提升社區養老供給能力,拓展兒童友好型社區空間,全面提升物業管理水平。
第七,提高基礎設施保供能力,建設健康安全韌性城市。一是提升市政公用設施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區域供水一體化,完成主城、江北、江寧應急水源建設。提升天然氣保供和互供互補能力,至2025年,建制鎮實現管輸天然氣全覆蓋,全市形成不低於年用氣量5%的天然氣應急儲氣能力。二是提高城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快城市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流域防洪能力,推動城市內澇治理,提升城區防洪標準。完善消防救援站、避難場所和人防設施布局,健全應急預案體系。三是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推進江北核心區、紫東核心區、河西南部、南部新城等重點片區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全市建設地下空間每年不少於400萬平方米。開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和隱患治理,新建地下綜合管廊約60公里。四是強化安全質量管理。開展城市建設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工程質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深化建設工程智慧監管。
第八,發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共治共享智慧城市。
一是全面推進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設。到2025年,力爭完成全市實景三維模型數據建設,初步建成南京特色CIM+智慧套用體系。二是推動市政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建設和改造。加快搭建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實施城市供水、燃氣、電力、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智慧型化改造,提升智慧化監管、風險預警和突發處置水平。三是鞏固創新現代化城市治理格局。深化城市治理標準化建設,提升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水平,構建智慧城建綜合服務管理平台,提升智慧社區管理效能。

示範方面

一是在區域協同發展上做示範。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格局,積極推進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管控,建設組團式、內涵式發展的緊湊城市,完善“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總體格局。
二是在城鄉融合發展上做示範。系統推進鄉村建設行動,聚焦短板弱項,突出城鄉互補,進一步完善城鄉體系,最佳化城鄉功能布局,促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三是在交通強市建設上做示範。高水平構建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網路,放大南京在都市圈和城市群中的輻射帶動力,促進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為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交通強國先進示範市奠定基本格局。
四是在綠色低碳發展上做示範。實施公園城市建設行動以及建築領域“雙碳”行動,打造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城更美、空氣更清新的城市環境。
五是在傳承歷史文化上做示範。實施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推進有溫度的城市更新,探索尊重歷史文脈、注重文化內涵、關懷民生福祉、追求精緻精細的特大城市更新改造路徑,塑造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都市風範。
六是在宜居城市建設上做示範。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保障建設,建立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大力推進城鎮住房更新,打造省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樣板。
七是在安全韌性發展上做示範。推進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建立健全與超大城市人口規模、生產生活使用需求相匹配的城市運行保障設施體系,加強公用基礎設施分級設定和一體化聯通,不斷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提高城市安全保供、風險防控、應急處置能力,把城市建設成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堅實港灣。
八是在城市治理現代化上做示範。以住建部BIM/CIM試點以及新型城市基礎設施試點建設為契機,積極構建信息化、智慧型化城市運行管理體系,促進城市建設智慧升級,為防範化解“城市病”、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