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1日在卓資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政府縣長 王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們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縣人民政府比較圓滿地完成了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本屆政府任期的良好開局。預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7.7億元,增長2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1億元,增長34.6%;財政收入完成4.68億元,增長1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800元,增長1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60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3億元,增長23.8%;節能減排完成約束性指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卓資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4年1月11日
- 政府縣長: 王文
- 內容:2013年工作回顧
內容,影響,
內容
全年工作的主要特點是:
——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全年開工建設各類項目44項,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3項,3000萬元以上項目22項,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增長21.6%。大力引進優勢產業項目,成功舉辦北京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積極參加區內外各類招商節會,全年共簽約項目13個,協定引資額達220億元。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全縣冷涼蔬菜發展到4萬畝,草莓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建成種薯繁育基地1.8萬畝;千畝以上設施農業園區發展到15處,設施農業面積累計突破10萬畝。規模化養殖水平明顯提高,規模養殖小區發展到25處,生豬、蛋(肉)雞飼養量分別達到10萬口、200萬隻。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以聚多源、富民、綠鼎、民豐、聚源、三盛泉等為代表的農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發展到195個。
——工業實力持續增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7億元,增長25.4%。採取電價補貼、行政事業收費減免等一系列政策,穩定了工業生產。全年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億元,新增用電負荷16萬千瓦。電力產業總裝機容量達到120萬千瓦,華伊卓資熱電廠重組後實現首次扭虧為盈,大唐太陽能光伏發電、君達財神梁二期等項目併網發電。化工產業產能達到130萬噸,伊東東興氯鹼綜合利用一期8個項目全部投產,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6億元。內蒙古中能天然氣等三個液化天然氣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額超過20億元。旗下營工業園區入園企業達到13家,正在申報自治區沿黃沿線重點工業園區。
——第三產業繁榮活躍。商貿物流業加快發展,規劃建設了卓資山泰達、碌碡坪昌達兩大物流園區,啟動實施了熏雞產業園、圖書商貿城建設項目,建成東街、大慶街、新民街3處農貿綜合市場。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紅召九龍灣旅遊項目重新啟動,十八台二龍山旅遊景區開工建設,富華、中西賓館等星級酒店投入運營,全年接待遊客40.2萬人次。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金融機構貸款餘額達到20.8億元,貸存比63.8%,比年初提高8個百分點。全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1.7億元,增長31.5%。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全年實施城市供水、供熱、排污、道路等事關民生的城建項目68項,完成投資9.5億元,是上年的1.9倍,城鎮化率提高到32%。城鄉規劃更加完善。卓資山鎮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中心城區規劃面積擴大到19平方公里,實施了 4個鄉鎮、5個村的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人居條件大幅改善。實施了北街、鐵廠等棚戶區拆遷改造項目,開工建設了九曲山莊、濱河御景等住宅小區,建成商品房98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2.7萬平方米。啟動了“美麗家園·清潔鄉村”為主題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建設農村互助幸福院2800戶,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1000多戶,圓了8000多城鄉困難民眾的安居夢。城市品位不斷提升。體育公園、郊野公園建設項目啟動實施,文化公園著手規劃,大黑河綜合治理二期、蘇計河綜合治理一期、大黑河橋改擴建等重點工程順利完工。
——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大力加強生態建設,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工程19.1萬畝,實施機關義務植樹造林1.1萬畝,開展重點區域綠化2萬畝。著力完善城鄉交通路網體系,呼張客專征拆工作全面啟動,G6、G7旗下營連線線開工建設,紅召旅遊路竣工通車,建成通村油路55.6公里,通村砂石路103公里。繼續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隆勝水庫年度建設任務,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63處,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積極實施電網改造工程,實施35KV以上輸變電工程2項,完成輸電線路改造84.5千米。
——社會建設全面推進。全年財政民生類項目支出9億元,占全年財政總支出的54%。大力加強教育、衛生、文化等基層基礎建設。完成標準化學校建設6所,新建和改建幼稚園9所,公開考聘教師55名;擴建鄉鎮衛生院2所,新建村衛生室8所,公開招聘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4名;配套完善鄉鎮綜合文化站5個,實施“戶戶通”工程1.1萬戶。紮實推進就業創業工作。全年完成各類就業培訓4283人,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146萬元,實現農民轉移就業3.1萬人,新增城鎮就業9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1萬人,企業退休養老保險待遇提高10%,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參保率分別達到100%、95%,住院實際報銷比例均達到70%,大病報銷限額分別提高到10萬元和25萬元,城鎮低保月人均補助標準和農村低保年補助標準分別達到343元、2672元,教育救助、“五保”供養、救災救濟等社會救助力度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深入推進扶貧攻堅工程,1.25萬人實現穩定脫貧。年初確定的“十件實事”全面落實,“一爭五創”活動順利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民族宗教、信訪維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工作都得到加強,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問題,不斷強化行政監督和審計監督,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政府的創新力、凝聚力、執行力、親信力得到加強。
我們還成功承辦了全市精品農業觀摩暨特色農產品展示現場會、全市第五屆新農村新牧區雙文明建設現場會,舉辦了全市首屆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技能大賽,並取得了全市、全區職業技能大賽兩個總成績第一的佳績。同時,連續10年通過了國家科技進步縣考核,獲得了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榮譽稱號,在全市產業化發展和城鎮化現場觀摩評比活動中取得了可喜成績。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我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上下苦幹實幹,負重奮發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民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卓資建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發展成績令人振奮,困難和問題更需正視。一是經濟總量小。“欠發達地區的欠發達地區”仍是我們的基本縣情,經濟總量處在全市中等水平,放在全區、全國範圍內相比差距更大,加快發展仍是我們當前最迫切的任務。二是產業層次低。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較小,各個產業產品初級化特徵較為突出,延長產業鏈條、促進產業提檔升級需要我們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三是城鄉建設欠賬大。全縣城鎮化率僅為32%,與全國平均水平50%差距很大,卓資山鎮東區、旗下營鎮新區建設任務還很繁重;農村基礎設施滯後,危房改造、人畜飲水、道路建設等欠賬還很大。四是生態建設任務重。目前,全縣城鎮綠化率為35%,森林覆蓋率為22.7%,人均公共綠地不足8平方米,生態環境仍很脆弱。五是環境保護壓力大。粗放型工業模式尚未根本改變,卓資山工業園區企業節能降耗、環保治理、技改升級、搬遷改造等工作迫在眉睫。六是社會建設比較薄弱。教育負債、因病致貧等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城鄉居民收入仍低於全區、全國平均水平,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任務仍很艱巨。七是平衡財政收支矛盾難度不小。基礎建設任務重、大型骨幹財源少、融資渠道窄等問題突出,統籌處理好進一步融資與化解債務的關係,已經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八是發展制約瓶頸明顯。巨觀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特別是資金、土地、拆遷等因素對項目建設的制約日趨明顯,工業企業穩產達產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此外,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公務員隊伍素質與加快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加以解決。
2014年重點工作
按照縣委全委會對當前發展態勢的分析、提出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綜合考慮“十二五”規劃、政府工作五年任務,確定了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一系列重要會議和縣委十三屆三次全委會議精神,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首要任務,把擴張總量提升層次作為工作核心,把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發展龍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中之重,努力建設“五個基地”,加快 “四帶建設”,爭創“三個先進”, 推進“四個翻番”,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財政收入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發揮投資的拉動作用
抓住投資這個擴充經濟總量的主引擎,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為構築呼集經濟隆起帶注入強勁活力。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要完成46億元以上。
努力最佳化投資結構。瞄準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在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確保上級投資額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擴大銀行信貸投放和直接融資規模,中小企業、三農貸款增速高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增量高於上年水平。突出企業投資主體地位,落實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釋放民間投資潛力,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60%以上。
加強重點領域投資。建設一批既拉動即期增長,又蓄積發展後勁的重大項目。全年至少實施各類投資項目55個,完成投資46億元以上;其中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至少15個,完成投資40億元以上。重點產業方面,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4個,當年完成投資36億元。其中工業項目7個,完成投資26億元;商貿物流項目4個,完成投資6億元;房地產等其它產業項目3個,完成投資4億元。道路交通方面,建設一批城鄉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億元以上。水利設施方面,實施水庫建設、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完成投資5億多元。電網建設方面,實施一批電力擴容和電網改造升級項目,新增變電容量6.3萬千伏安,完成投資1.2億元。
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頭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主動接受呼包鄂輻射帶動,承接京津冀以及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全領域開展招商引資。全面推進種植、綠化、養殖、加工、倉儲、銷售等方面的招商引資,積極發展電力、化工、礦業、建材、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的下游企業和項目,引資開發紅色旅遊、古城文化、原始生態、農業觀光、鄉村休閒等旅遊項目,引進汽修、倉儲、餐飲、物流配送等企業入駐物流園區,鼓勵社會資金多形式參與棚戶區改造、公園、學校、醫院等社會公益性項目建設。大力度推進招商引資。激活政府、市場、社會三個方面的力量,構建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招商引資格局。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健全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廣泛動員縣級班子、科局單位、群團機構、縣內企業、外埠人員參與招商引資,最大限度地充實招商引資力量。多渠道進行招商引資。突出以商招商,發揮已落戶企業和項目的人脈優勢,積極引進與之配套的上、中、下游產業項目;加強老鄉招商,成立呼市商會等組織,利用北京招商引資推介會平台,充分發揮卓資籍在外人士的影響力,形成鄉情招商合力;重視推薦招商,主動參與區內外各類專業展銷會及商貿洽談活動,宣傳縣域獨特的區位、交通、水、電等優勢,展示縣域優勢產業和投資環境;開展網路招商,不斷改進完善招商引資網路平台建設,發揮“政府入口網站”作用,加強縣域整體形象推介,突出展示縣域招商優勢,等等。
二、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堅持規模化、集約化、內涵化發展的路子,進一步打造特色農畜產品品牌,建設全市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擴大特色產業規模。一要依託綠鼎果蔬等蔬菜生產加工企業,爭取將十八台鎮、大榆樹鄉、巴音錫勒鎮、梨花鎮等鄉鎮打造成重要的冷涼蔬菜種植基地,年內冷涼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二要依託聚多源、永利、富民等農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全縣發展草莓產業,年內力爭新增草莓種植面積1000畝,打造呼市、集寧周邊面積最大、品質最好、經營靈活的草莓種植基地。三要依託民豐薯業等馬鈴薯龍頭企業,繼續加強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建設。全年馬鈴薯種薯種植面積要發展到2萬畝,努力打造全市重要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四要依託三盛泉、聚源等養殖園區(場),大力發展蛋(肉)雞、生豬規模養殖。重點抓好三盛泉、聚源、富華等規模養殖園區(場),全縣蛋(肉)雞養殖規模力爭突破240萬隻,生豬飼養量達到12萬口以上,成為全市重要的蛋(肉)雞養殖基地和生豬養殖基地。
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大力支持各種形式的新型農業合作組織建設,繼續培育組建一批示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合作組織、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不斷提高農業經營的組織化、集約化程度。年內每個鄉鎮至少要培育3個專業合作社、8個專業大戶,引進1家龍頭企業。
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科技服務、金融信貸、保險服務、疫病防控等農業服務體系,增強農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建設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擴大良種普及率。健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增加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數量,加強農產品產地認證工作,提升農畜產品市場競爭力。積極推廣“農商對接、農超對接、農貿對接”,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
三、做大做強工業經濟
堅持擴大規模與提升層次相結合,不斷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全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要完成30多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7.4億元,增長13.5%。
增強主導產業優勢。加快風電光電火電能源輸出基地建設。支持華伊卓資熱電廠剩餘兩台機組轉為自備機組,確保匯通能源風電二期、君達慶雲梁風電一期、大唐太陽能光伏發電二期等項目如期建成發電,力爭國華新能源風電、中國電建等五個項目落地開工,繼續爭取引資建設一批風電項目。年內新增風電、光電併網裝機容量10.9萬千瓦。加快內蒙古中能、蒙新能源、通力能源三個液化天然氣項目建設步伐,爭取早日投產。加快現代化工產業基地建設。堅守產業政策和環保達標兩條底線,加快現有電石和鐵合金企業技改升級。推動伊東東興新上礦熱爐和PVC加工項目,實現歐美集團賴氨酸、伊興盛蘭炭二期等項目如期建成投產,確保巴迪商貿氯化鈣、利興木塑複合板材等項目開工建設,引資建設片鹼、PVC管道管件、3萬KVA以上礦熱爐等項目。加快礦產品開發和深加工基地建設。統籌推進礦產資源勘查、整合和開發工作,推動中西礦業新上鉬化工生產線,爭取東方礦業100萬噸鐵精粉、120萬噸球團項目開工建設。
提升工業綜合效益。切實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調度服務和政策扶持,幫助企業解決融資、技改等困難和問題,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1%,比去年提高1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稅收4億元,占財政收入的75%,比去年提高4個百分點。重點抓住伊東東興、華伊熱電、中西礦業生產效益的提升工作,三家骨幹企業力爭實現營業收入68億元,占全縣工業企業總營業收入的70%以上,增長62%;實繳稅金3.8億元,占全縣工業企業總稅收的95%,增長28%;實現利潤2.3億元以上,增長50%。確保伊東東興氯鹼綜合利用項目達產達效。化工產品產量達到160萬噸以上,水泥產量達到100萬噸,力爭完成營業收入50億元,實繳稅金2億元以上,實現利潤2億元,到2015年打造成自治區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大型骨幹企業。確保華伊熱電繼續增盈。全年發電42億千瓦時,完成營業收入12億元,實繳稅金1億元。確保中西礦業達產達效。實施500萬噸技改擴能項目,完成回用卓華污水處理廠中水項目建設,擴大採礦剝離面積,當年處理礦石350萬噸,生產鉬金屬3500噸,完成營業收入6億多元,實繳稅金8000萬元以上,實現利潤2500萬元以上。
加快構建“一區三園”。圍繞規劃、建設、管理三個環節,加快搭建產業集聚平台,增強產業承載能力。旗下營工業園區要加快南區道路、供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適時進行北區開發,確保2015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爭取年內列入自治區沿黃沿線重點園區和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卓資山工業園區要同步推進新區建設和舊區搬遷改造,完成規劃修編和詳規的編制,加快推進路網、給排水、綠化、供電、通訊等建設進度,及早儲備項目建設用地,儘快具備企業搬遷和項目入駐條件。十八台工業園區要在年內完成詳規編制工作。
四、大力發展服務業
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最佳化產業結構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繼續緊抓不懈,多元發展,品牌推進,努力將其培育成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突出抓好商貿物流業。在打造“熏雞之都”方面,要完成熏雞產業園的建設任務,出台政策鼓勵入園,加快“中華老字號”、“地方名吃”申請認定工作,積極發展連鎖經營,提升熏雞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在構築“圖書之城”方面,要完成圖書大廈建設任務,出台政策引導銷售商入駐集中經營,把開拓圖書館裝備、教材輔導書市場作為重點大力突破,打造網上交易平台,藉助人流、物流、信息流資源,做大圖書銷售產業。確保商貿城建成運營,吸引縣外知名商家、縣內各類商戶落戶商貿城,進行集中分類經營。確保泰達、昌達兩大物流園建成運營,搬遷和引進物流企業,打造連線呼市、集寧的重要物流節點。
加快發展文化旅遊業。搞好全縣旅遊總體規劃,要突出文化內涵,突出我縣發展旅遊業的優勢,突出精品線路打造。加強旅遊景區建設,加快紅召鄉九龍灣、十八台鎮二龍山等景區建設進度,引進客商開發梨花鎮武要古城和大榆樹文化旅遊區等。打造特色旅遊品牌,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草原文化、歷史文化資源,加大旅遊商品開發和旅遊宣傳促銷力度,發展地方特色旅遊。推動農業種養、加工和旅遊業相互融合,積極發展“農家樂”、休閒觀光農業等特色旅遊業。全年至少接待遊客4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000萬元以上。
培育完善金融服務業。鼓勵各類商業銀行來縣設立分支機構,加快推進農村信用聯社改組步伐,籌劃組建農村商業銀行,逐步完善各類銀行為主體,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並存的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最佳化縣域金融環境,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問題。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抓住國家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有利機遇,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全面構築呼集衛星城鎮帶。
完善城鎮發展規劃。完成卓資山鎮東區、西區和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卓資山鎮東區城市設計、旗下營鎮新區城市設計等編制工作,科學編制供熱、給排水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不斷完善縣域村鎮規劃。嚴格執行規劃審批制度,切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連續性。
加快卓、旗兩鎮建設步伐。推動卓資山鎮擴容提質。繼續推進蘇計河綜合治理、大黑河卓鎮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加快郊野公園、體育公園建設進度,全面啟動文化公園建設項目,抓好垃圾處理場、給排水管網、水源地、換熱站等市政建設工程。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全年改造棚戶區1220戶,建設商住房20萬平方米。東區要重點實施好道路、橋樑、地下管網等基礎工程,啟動卓資東站站前廣場建設工程。加快旗下營鎮新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啟動基層站所、幼稚園、學校、醫院等一批公共服務項目,規劃建設晉商文化商業步行街,鼓勵各大企業建設職工宿舍和家屬樓,逐步把旗下營鎮新區建成富有晉商文化底蘊、突出山水綠特點,具有產業支撐、輻射呼市的特色衛星城鎮。
提升城鎮管理水平。加強物業管理,提高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水平。加大卓資山鎮、旗下營鎮鎮區環衛管理力度,提高環衛機械化水平,強化制度管理,不僅大街要清潔衛生,小巷也要乾淨宜行,為市民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強化城管綜合執法力量,運用好相對集中處罰權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權,堅決嚴厲打擊違規搶修亂建、土地隱形市場等一切不法行為,營造遵規有序的城鎮管理氛圍。堅持宣傳引導、學校教育、媒體曝光、社會監督、公安打擊多措並舉,加強市政設施管護。
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推進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建設呼集生態長廊帶。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破瓶頸制約,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全年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9.1萬畝,完成城區主要節點、街道、出入口等重點區域綠化3萬畝。開展園區、學校、社區、機關、村莊“五個一”綠色家園創建活動。加強種苗基地建設,培育發展林草產業,提高林木種苗自給率。加大禁牧力度,加強森林草原防火,保護生態建設成果。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推進水資源綜合利用和保護工作,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嚴格環境準入制度。強化節能減排工作,推進重點行業污染防治,電力等重點產業全面完成脫硫、脫硝改造。完善工業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圓滿完成四項主要污染物年度減排任務。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積極爭取土地整理項目,繼續推進廢棄居民點及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加強耕地補充項目庫建設,努力實現土地占補平衡。加大礦業開發秩序整頓力度,加強地質環境治理,建設綠色礦山。
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G6、G7旗下營連線線建成通車,加快推進G6卓資山出入口改造工程,擴建科布爾至卓資山公路,新建鎮區、園區道路26公里、通村油路99公里,積極支持G7、白永高速、呼張客專等重點項目建設,切實改善城鄉交通條件。新建35KV以上輸變電工程4處,改造10千伏農網164公里,進一步增強電力保障能力。實現隆勝水庫建成蓄水,爭取吉慶峽水庫立項建設,繼續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四個千萬畝”等重點水利工程,完成48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9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突出重點、完善制度的思路,統籌做好各項民生工作,努力使更多人民民眾得到實惠。
實施扶貧攻堅工程。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加快扶貧開發進程,實施“整村推進”項目44個,扶貧生態移民項目595戶、1750人,科技扶貧項目1個。積極爭取貧困村“互助資金”、“扶貧小額貸款”、“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救助”等扶貧項目資金,幫助更多農戶脫貧致富,全年力爭使1.2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實施就業創業工程。扶持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發展,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增強民眾就業能力。充分發揮小額擔保貸款、婦女創業小額貼息貸款的作用,發揮職業中學的就業培訓優勢,建設自治區、市級標準化實訓基地,打造勞務品牌。鼓勵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創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50人,農民轉移就業3.1萬人。
實施社會保障工程。不斷擴大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推動“五險合一”統一征繳,實現應保盡保,應徵盡征。繼續提升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城鎮居民基本醫保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280元,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90元。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努力構建以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和災民救助為基礎,以醫療、臨時救助為補充,以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相配套的社會救助制度,確保城鄉困難民眾得到適度普惠的社會福利救助。
實施百姓安居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完善廉租住房建設、分配和退出管理運營辦法,做好公平分配和有效入住工作。推動公共租賃房和廉租住房制度並軌運行,切實改善城鎮困難群體的居住條件。深入開展“美麗卓資·清潔鄉村”為主題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年內繼續對重點道路沿線村莊進行整治,集中治理危房危牆、柴草亂堆、標語亂寫、垃圾亂倒等影響村容村貌的髒亂環境,通過幾年時間的努力,由表及里,逐步推進,徹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八、不斷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
堅持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切實讓全縣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切實抓好學校管理規範年活動,進一步規範學校在教學、安全、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民主決策等方面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不斷深化校長、教師隊伍、課堂教學“三項改革”,逐漸向科研化、制度化、標準化方向邁進。加大學前教育投入,確保民族幼稚園上半年投入使用、縣幼稚園年內開工建設並投入使用,鼓勵社會力量投資開辦幼稚園。加強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實施“城鎮帶鄉村”工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普通高中辦學水平,努力創建自治區示範高中。發展特色職業教育,爭取通過國家級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示範學校驗收,打造職業教育品牌。建設教育城域網,促進教育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對鄉村兩級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擴建馬蓋圖衛生院,開工建設一處集衛生監督和疾病防控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大樓,必保縣醫院綜合大樓年內投入使用,並在醫務人員素質、設備檔次、管理水平等方面有明顯提升。深化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創建工作,進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工建設政務服務大廳,推進政務服務工作再上新水平。以營造呼集文化崛起帶為目標,挖掘縣域文化資源,積極舉辦各種節會文化活動,推出一批精品文化力作,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完成地面數位電視發射站建設任務,實現4000多戶“戶戶通”雙模用戶能夠收看市、縣兩級地方自辦節目的目標。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舉辦農牧民運動會、斗金山登山比賽等體育賽事,豐富人民民眾體育生活。加大科技示範推廣力度,加強人事人才、人防地震和國防教育工作,統籌發展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等事業。
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建立健全重大項目、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堅持各級領導輪班接訪、帶案下訪,紮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加強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普法宣傳教育,依法依規解決民眾合理訴求。深入推進“平安卓資”建設,加強城鎮社區格線化管理,深化重點場所和治安難點、管理盲點整治。繼續推進“一爭五創”工作,鞏固提升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創建成果,積極申報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爭創自治區雙擁縣城、衛生縣城、園林縣城和文明縣城。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管理,加強安全常識宣傳教育,強化檢查監督力度,確保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做好應急救援物資和力量準備,確保有力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切實保障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
九、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設
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建立全口徑政府預算體系,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準確性。加強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將非稅收入全額納入預算。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嚴格財政投資評審管理。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正確處理消化債務與強化融資的關係,堅持“多方籌資、規模適度、結構最佳化、風險可控”的原則,積極創新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確保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改善資金每年都有適度增長。規範財稅、土地、資源配置等優惠政策,建立公平開放的市場規則。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隱性壁壘,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切實增強政府的執行力。要緊緊扭住執行力這個“牛鼻子”,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一要打造敢於工作的品格。在矛盾凸顯、經濟困難的形勢下,堅決摒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嫌難、畏難、厭難思想,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碰鋼釘子,敢於到矛盾最突出、環境最艱苦的地方去解決難題。讓敢於負責,敢於擔當成為全縣公務員隊伍的集體品格。二要增強善於工作的本領。努力創建學習型機關,培養學習型幹部,以學習推動工作能力的提升。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暢通行政複議渠道,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各級都要篩選工作重點,推行重點工作領導專包責任制。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思維無限放大,讓困難變為辦法。三要樹立快於工作的政風。牢牢把握“欠發達地區的欠發達地區”的基本縣情,牢固樹立“能快就不要慢”的思想,在招商引資上,要與競爭者比拼,搶先一步、快人一拍;在基礎建設上,要與先進地區看齊,緊追快趕、不遺餘力;在項目建設上,要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夜以繼日,使雷厲風行、立說立行在全縣蔚然成風。
著力強化廉政建設。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貫徹中央、自治區和烏蘭察布市改進工作作風各項規定,切實精簡會議和檔案,規範公務接待,改進調查研究,集中整治幹部隊伍中的“四風”問題,形成抓作風轉變、促服務提升的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各項規定,切實增強廉政風險防控能力。加強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著力解決好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環境保護、工程招投標等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嚴格機構編制、公務用車、辦公用房的規範管理,切實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財力用於改善民生,真正做到“政府過緊日子、民眾過好日子”。
影響
各位代表,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民眾生活的更美好。縣政府鄭重承諾,今年繼續為民辦好十件實事:
一是為自治區貧困線以下、不具備生產條件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民,每人發放1500元現金補貼。
二是為全縣2萬戶低收入農民每戶提供1噸取暖用煤。
三是提高大病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和醫療救助水平。城鎮職工當年醫療費用總額超過5萬元的,城鎮居民和參合農民當年醫療費用總額超過3萬元的,屬於政策範圍內的個人自付部分再報銷50%。對其中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低收入群體,在上述報銷比例的基礎上由民政部門再救助10%。
四是繼續設立教育專項資金,安排500萬元用於校長職級津貼、教師培訓和業績突出教師的獎勵。
五是對當年新入學的200名普通高等專科以上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在校期間每人救助1500元;對當年新入學的50名普通高等專科以上城市低保家庭大學生每人一次性救助3000元。
六是對在教育主管部門備案、納入統一管理的農村幼稚園實行幼兒免費入園。
七是新創建食品安全示範街1條、示範學校食堂1家,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餐飲示範店和藥品示範店各5家。
八是建設各類城鎮保障性住房300套,改造農村危舊房2000戶,不斷改善民眾居住條件。
九是卓資山鎮小街小巷硬化率達到90%以上、亮化覆蓋率達到95%以上,城區污水回收率達到90%;旗下營鎮新建自來水水源點1處,實現舊區主街道亮化全覆蓋。
十是實施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發放扶貧貸款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