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果攬仁

千果攬仁

千果攬仁,所屬植物界,屬漸危種,使君子科。千果欖仁為雲南南部用材樹種,目前,僅散生於林內,天然繁殖能力較差,林下幾乎不見幼樹生長。

漸危種,使君子科COMBRETACEAE千果欖仁為雲南南部用材樹種,由於常年亂砍濫伐及毀林開荒,樹種資源破壞極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果欖仁
  • 外文名:TerminaliamyriocarpaHuercketMuell.-Arg
  • 中文學名:千果欖仁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 ,稱木蘭綱
  • 亞綱:薔薇亞綱 (Rosidae)
  • :桃金孃目 (Myrtales)
  •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 :欖仁樹屬 ,也稱 訶子屬
  • :千果欖仁
  • 分布:千果欖仁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地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保護措施,科屬,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25-35米,具大板根;小枝圓柱狀,被褐色短絨毛或變無毛。葉對生,厚紙質;葉片長橢圓形,長10-18厘米,寬5-8厘米,全緣或微波狀,偶有粗齒,頂端有一短而偏斜的尖頭,基部鈍圓,除中脈兩側被黃褐色毛外,其餘無毛或近無毛,側脈15-25對,兩面明顯,平行;葉柄較粗,長5-15毫米,頂端有一對具柄的腺體。大型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18-26厘米,總軸密被黃色絨毛。花極小,極多數,兩性,紅色,長(連小花梗)4毫米;小苞片三角形,宿存;萼筒杯狀,長2毫米,5齒裂;雄蕊10,突出;具花盤。瘦果細小,極多數,有3翅,其中2翅等大,1翅特小,長約3毫米,寬(連翅)12毫米,翅膜質,乾時蒼黃色,被疏毛,大翅對生,長方形,小翅位於兩大翅之間。花期8-9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常綠大喬木,高25-35米,胸徑達1米以上,具大形板狀根;樹皮灰褐色,老時淡褐色,片狀剝落;小枝初被褐色短絨毛,後變無毛。
葉對生,厚紙質,長橢圓形,長l0-l8厘米,寬5-8厘米,全緣或微波狀,稀有粗齒,先端有一短而偏斜的尖頭,基部微圓,除中脈被黃褐色毛外,無毛或近無毛,側脈15-25對,兩面明顯,平行;葉柄較粗,長5一15毫米,其頂端兩側常有1個具柄的腺體。
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組成大形圓錐花序,長18-26厘米,總軸密被黃色絨毛;花極小,多數,兩性,紅色,連梗長約4毫米,小苞片三角形,宿存;萼杯狀,長2毫米,5齒裂,脫落;無花瓣;雄蕊10,伸出,具花盤。瘦果細小,極多數,具3翅,其中2翅等大,l翅特小,長約3毫米,連翅寬約12毫米;翅膜質,乾時淡黃色,被疏毛,大翅對生,長方形,小翅位於兩大翅之間。
果實極多,能隨風飛揚,但發育者少,自然更新能力差,林內幾乎不見幼樹,僅在空曠地方偶見幼苗生長。

生長環境

生長於低海拔(最高達1500米)河谷森林中。
生態和生物學特徵:分布區屬熱帶及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無霜,乾濕季分明,年平均溫19-23℃,極端最低溫O—-3℃;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雨量大多數集中於5-9月;相對濕度70-80%。土壤以磚紅壤性土壤為主,其次為山地紅黃壤、黑色石灰土及河岸沖積土等,土層深厚,pH值4.5-7.5。
千果欖仁要求溫暖、濕潤的小環境,一般多散生於河岸和溝谷地帶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及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中,為林內的上層高大喬木,局部地區也能形成優勢樹種。
千果欖仁生長較快,在人工栽培的情況下生長更為迅速,年直徑生長量可達2厘米以上,年高生長可達1.5米以上。8月始花,10月果熟,可宿存至翌年1月。

分布範圍

千果欖仁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地區,最北分布到瀘水(北緯26度),最南為勐臘,西面沿中緬邊境各縣,東面多屬偏南部地區,如屏邊、新平、景東各縣。廣西龍州和西藏墨脫有少量分布。錫金、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馬來西亞泰國寮國越南北部亦有分布。

主要價值

千果欖仁材質優良,生長快,是一種值得發展的速生造林樹種。

栽培技術

果熟後,及時採收,種子陰於後隨即播種,一年後基本喪失發芽力。按細粒種子播種管理,保持土壤濕潤,10天左右就能發芽,長出l-2對真葉後,另行移床管理,或移植營養袋內。種子發芽率不高,需要適當增加播種量。幼苗初期要求一定的蔭蔽。苗高30厘米左右即可定植。

保護措施

分布區內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須嚴加保護。保護區以外的千果欖仁應合理的採伐利用,嚴禁亂砍濫伐。建議在分布區內積極推廣育苗造林。

科屬

使君子科,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1科。喬木、灌木,稀為木質藤本。單葉對生或互生,極少輪生。花常兩性,輻射對稱,由多花組成頭狀花序、穗狀花序、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常有花盤;子房下位,1室,胚珠2~6顆,倒生,倒懸於子房室的頂端,珠柄合生或分離,花柱單一。堅果、核果或翅果,常具2~5棱;種子1枚,無胚乳;胚有旋卷、摺疊或扭曲的子葉和小的幼根。
染色體基數x=11,12,13。約18屬450~600種,主要產於熱帶,其中亞洲、非洲較多;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其中風車子屬和欖仁樹屬為泛熱帶大屬。中國有6屬25種,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但主要產於雲南、廣東和海南,而在雲南又以西雙版納種類最多。

使君子科中有許多有經濟價值的種類。使君子,產亞洲熱帶,中國四川貴州至南嶺以南均有,為中藥最有效的驅蛔藥之一,對小兒寄生蛔蟲症療效尤著,有效成分為使君子酸鉀(C5H6O5N3K)。訶子,產印度、緬甸及雲南西部和西南部,生於海拔800~1800米的疏林中,常成片生長。廣東南部和廣西南部有栽培。果實供藥用,主要含訶黎勒酸及以焦性沒食子酸為主的鞣質,能斂肺澀腸,為治療慢性痢疾的有效良藥。欖仁樹,,熱帶海岸多有之,在台灣、廣東(湛江)及雲南東南部多栽植為風景樹和行道樹。木材可為舟船、家具等用材。種子油可食,亦供藥用。

最早出現於晚白堊世。欖仁樹屬迄今仍常為熱帶亞熱帶上層優勢種或建群種。其餘如使君子,也多為第三紀以後的殘遺植物。
1、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