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出自《左傳·哀公元年》,講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帶領越國軍民同仇敵愾,奮力抵抗,大敗吳軍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 拼音:shíniánshēngjùshíniánjiàoxùn
  • 出處:《左傳·哀公元年》
  • 用法:作賓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解釋,歷史簡略,歷史疑問,沿革,意義,

解釋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歷史簡略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乘越國喪亂之際發兵攻越,越國軍民痛恨吳國乘人之危的行徑,同仇敵愾,奮力抵抗,大敗吳軍,吳王闔閭負傷死在歸途中。
吳王夫差繼位,三年潛心備戰,公元前494年,率復仇大軍殺向越國。越國水軍幾乎全軍覆沒,越王勾踐逃到會稽山,越國向吳國屈辱求和。
按照吳國的要求,越王勾踐帶著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吳國服苦役。越王闔閭看墳,給夫差餵馬,還給夫差脫鞋,服侍夫差上廁所。勾踐三人受盡嘲笑和羞辱。為圖復國大計,勾踐頑強地忍耐著吳國對他的精神和肉體折磨,對吳王夫差更加恭敬馴服。
夫差生病,勾踐觀其糞便察看病情令夫差十分感動。三年苦役期滿,吳王放勾踐回國。勾踐君臣相見,抱頭痛哭,立志雪恥復仇。
勾踐回國後,時刻不忘吳國受辱的情景。他睡覺時,躺在亂柴草之上,夜夜不得安眠,睜眼便是勵精圖志,早日報仇!勾踐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提醒自己時時不忘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他身著粗布,頓頓糲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勾踐夫人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發展生產。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
勾踐又採用大臣文種建議,賄賂吳王,麻痹對方;收購吳國糧食,使之糧庫空虛;贈送木料,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散布謠言,離間吳國軍臣,殺害伍子胥;施用美人計,消磨夫差精力,不問正事,加速吳亡。勾踐施行的美人計最厲害。夫差在美人西施的美色迷惑下,按照越國的心愿和構想的步驟,一步步走向滅亡。公元前482年,越王乘夫差去黃池會盟,偷襲吳國成功,吳國只好求和。後來越國再次起兵,於公元前473年滅掉吳國,夫差自殺身亡。

歷史疑問

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的故事一直在流傳,然而有人提出疑問:歷史上真有“臥薪和嘗膽”這回事嗎?
《左傳》的“定公”“哀公”兩代君王歷史部分,大量記述了越王勾踐當政國事,但沒有提過他有臥薪嘗膽之事,《國話》中的《吳語》和《越語》記載了吳越爭鬥經過,卻也沒有勾踐臥薪嘗膽的敘述。《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僅記載勾踐:床前懸掛苦膽,坐臥都看得到,吃飯時嘗嘗苦膽的滋味。司馬遷認定勾踐有嘗膽之事,但沒提臥薪之事。
什麼時候出現“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呢?北宋文學家蘇軾寫過一篇《擬孫權答曹操書》。北宋的蘇軾為三國孫權虛擬一篇書信給曹操,信中,蘇軾發揮想像,戲說孫權“臥薪嘗膽” 。這個無中生有的事,與勾踐並不相關。到南宋時期,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談到吳王差“坐薪嘗膽” 。明朝張溥在《春秋列國論》中說,夫差位,為報父仇,臥薪嘗膽激勵自己。這種說法把夫差舉出來,沒勾踐什麼事兒了。
南宋的書籍卻屢屢提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明末梁魚的《浣溪沙》劇本,又極力渲染勾踐苦心志、勞筋骨臥薪嘗膽的英雄作為。明末作家馮夢龍在自己的歷史小中,也多次提到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

沿革

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吳越春秋》中《勾踐歸國外傳》又是如此記載說:王歸國後,磨礪身心,日夜操勞。困極之時,“攻之蓼” 。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踐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嘗膽”是嘴體味苦滋味,“臥薪”則是“目臥則攻之以蓼薪” ,不把眼睛閉上睡覺。後人把“臥薪”說成是臥倒在柴草上,是《吳越春秋》的誤解,誤傳。

意義

臥薪嘗膽的故事催人奮進千百年。如果說是假的,後世人好生尷尬,如果說是真的,又有許多證據反駁它。總之,真真假假,讓人困惑不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