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
明朝《山海關志》記載:“畿內之險,惟潼關與山海關為首稱。”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
秦皇島東北15公里處,因位於山海之間而得此名。這是東北與華北的咽喉要衝,是萬里長城起點的第一道雄關,和陝西潼關並列俗稱“
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牆建築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樣,特別是保存眾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樸。使古城最為增色的是關城東門,天下第一關城樓,聳立長城之上,雄視四野。登上城樓二樓,可俯視山海關城全貌及關外的原野。
潼關
潼關位於陝西省
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為華北,中原,西北之咽喉要衝, 《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
關山,因謂之
潼關。”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沖關。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是關中的東大門,西進長安東去洛陽的必經之路,歷來為
兵家必爭之地。“畿內首險,三秦鎮鑰,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就是形容潼關。
潼關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關隘之一。《山海關志》記載:“畿內之險,惟潼關與山海關為首稱。” 關位於
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
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
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 來比擬這裡形勢的險要。
杜甫游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腳踏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的詩句。潼關八景,是潼關能夠欣賞的八處勝景。八景是
雄關虎踞、
禁溝龍湫、
秦嶺雲屏、
中條雪案、
風陵曉渡、
黃河春漲、
譙樓晚照、
道觀神鐘。
武勝關
中國十大關之一,位於今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區南35公里,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南鎖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勝關古稱大隧隘道(一說直轅隘道)。南朝齊稱武勝關為武陽關。唐稱禮山關,後復稱武陽關。清始稱武勝關。
友誼關
友誼關位於廣西憑祥市西南18公里處,原名
鎮南關,附近是崇山峻岭,關藏山谷深處,為西南邊防重鎮。
關樓底座上原來只建有一層木結構迴廊,重建時改用鋼混結構,並加了兩層迴廊,每層迴廊平均為80平方米。迴廊的四周是拱形大窗,窗欞裝飾了各式圖案,外牆為墨綠色石米貼面,顯得莊嚴、古樸。
嘉峪關
嘉峪關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的西端的重要關隘,它位於甘肅省
嘉峪關市,古稱其為“天下雄關”。
嘉峪關關城的平面呈梯形,西城牆外側又加築了一道厚牆,使得關城的防禦更加堅固。城牆高達11.7米,總長733.3米,關城面積33500多平方米,在南、北城牆的外側有低矮的土牆與其平行,構成羅城。關城有東、西二門,東為光化門,西為柔遠門,上面都築有城樓,高17米,面闊三間,三層歇山頂,周有圍廊,氣勢雄偉。關城內的北側建有寬闊的斜坡馬道,直達城的頂部。東西二門外,均建有瓮城,瓮城的城門開向南,而不與關城的正門相通,東瓮城門叫"朝宗",西瓮城門叫“會極”。出西門瓮城10餘米,有道長方形重關,與關城並肩,關門西開,門額刻“嘉峪關”三個逎勁有力的大字。
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
代縣縣城西北的
雁門山腰,歷朝歷代都是拱衛京都、屏護
中原的兵家重地。
雁門關周長二里,牆高二丈,石座磚身,雉堞為齒,洞口三重,曰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上築樓台,曰雁樓,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天險”(即“天險”)。
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河北省
易縣紫荊嶺上,是內長城的重要隘口之一。因位於居庸關和
倒馬關之間,明代時合稱它們為“
內三關”,是由
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區的要口。
紫荊關始建於戰國時期,漢時為土石夯築,後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遷都北平(北京)後,更大興土木,修城建關。在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曆、崇禎年間,都曾改築、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禦體系。
娘子關
娘子關位於山西省平定縣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唐朝初年,高祖
李淵的三女兒
平陽公主曾率兵鎮守於此地,因而得名“娘子關”。
娘子關還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谷底。瀑布旁又有水簾洞、趵突泉等景點,景色極為優美。
居庸關
居庸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毛主席曾讚譽的“不到長城非好漢”便指的是居庸關,其親筆題詞“不到長城非好漢”便坐落於此。
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現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這裡清流縈繞,翠峰重疊,花木郁茂,山鳥爭鳴。綺麗的風景,有“居庸疊翠”之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劍門關
位於四川省
廣元市
劍閣縣城北30公里處。它居於
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 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
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
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於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