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和岩石構造地質學》是1988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G.H.戴維斯。
基本介紹
- 作者:G.H.戴維斯(美)
- 譯者:張樵英/等
-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8年11月
- 頁數:395 頁
- 定價:4.95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6002692
《區域和岩石構造地質學》是1988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G.H.戴維斯。
《區域和岩石構造地質學》是1988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G.H.戴維斯。內容介紹內 容 提 要該書是由G.H.Davis編寫的構造地質學新教材。全書共十二章,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六章)為構造分析的基本原理...
區域地質學(Regional Geology)是地質學的一個綜合性分支學科。其主要任務是在區域地層、岩石、構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研究基礎上,運用地質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和闡明指定地區的地質構造及其演化的總體特徵,探討各種地質作用之間的內在聯繫,為礦產資源勘查、成礦規律分析、地質環境評價及有關經濟建設提供綜合性基礎...
構造地質學是地質學主要二級學科之一,是研究岩石圈內地質體的形成、形態和變形構造作用的成因機制,及其相互影響、時空分布和演化規律的地質學分支學科。構造作用或構造運動常是其他地質作用的起始或觸發的主要因素,因此,構造地質學說通常也就成為地質學的基本學說。簡介 狹義的構造地質學一般限於形變和變形機制方面的...
地質學(geology)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作為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地質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並列為自然科學五大基礎學科。地球自形成以來,經歷了約46億年的演化過程,進行過錯綜複雜的...
(1)中國東部大陸岩石圈結構與構造;以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的多學科綜合作為研究基本手段。探討中國東部及鄰區海域大陸岩石圈三維結構、物質組成與時空演化。(2)造山帶及盆地構造;過區域構造解析、同位素年代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盆地動力學等多學科交叉手段,研究盆地和造山帶的形成過程及盆-山耦合機制...
《構造地質學》是由羅金海、梁文天、於在平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8年4月13日出版的iCourse·教材。該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地質類專業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礦產勘探與開發和地質科研人員參考。該書共十三章,介紹了各種不同的地質構造,每章章末設有思考題,書後提供有12個實習及三個附錄。成書過程 西北大學構造...
《構造地質學》是2019年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李忠、郝娜娜、王京。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為地質的構造,包括沉積岩的形成過程簡述,岩石力學簡介,以及幾大構造——褶皺、節理、斷層的詳述,最後介紹地質圖的表達方法——赤平投影法和地質構造探測方法。書末還附有地質構造實習的相關內容。本書對“地質...
地質構造(geological structure) 是指在地球的內、外應力作用下,岩層或岩體發生變形或位移而遺留下來的形態。在層狀岩石分布地區最為顯著。在岩漿岩、變質岩地區也有存在。具體表現為岩石的褶皺、斷裂、劈理以及其他面狀、線狀構造。對水工建物築地基的穩定性和滲漏性有直接影響。如褶皺構造核部岩石破碎、裂隙發育,...
岩石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它是研究岩石的分布、產狀、成分、結構、構造、分類、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內容 岩石學的研究內容是隨著整個地質科學的發展和生產的需要來確定的。概括起來說,岩石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研究岩石的本身特徵,即各種岩石的礦物成份、化學成份、結構、構造以及岩石...
第九節 區域性大斷裂 一、區域性大斷裂和岩石圈的層圈性 二、裂谷 三、逆沖推覆構造 四、走向滑動斷層 附:斷層的分類和命名問題 第七章 劈理及線理 第一節 劈理 一、劈理岩石的域組構 二、劈理的分類 三、不同地質背景上發育的壁理 四、劈理的野外研究 第二節 線理 一、變形岩石中的小型線理 二、...
構造地質學英文名稱:structure geology定義:地質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研究地殼中岩石的構造形跡、空間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的一門學科。簡介 大地構造地質學是研究岩石圈內地質體的形成、形態和變形大地構造作用的成因機制,及其相互影響、時空分布和演化規律的地質學分支學科。大地構造作用或大地構造運動常是其他地質作用的起始...
為了刻畫地質演變的時間性階段性,人們為地球發生演變確定了年代表。以年代表為順序,可以把握各個地質時期地球發生的一些標誌性變化。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地層、岩石、構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在不同的地質...
構造岩石學 構造岩石學是研究岩石內部構造與微觀岩石組構的地質學分支學科,是構造地質學和岩石學的邊緣學科。學科:構造地質學 詞目:構造岩石學 英文:structural petrology
主要資助領域分布情況為: 礦物學、岩石學及礦床學,約占總經費24%;古生物學、地層學及沉積學,約占總經費25%;構造地質學、前寒武紀地質學及區域地質學,約占總經費15%;第四紀地質學及環境地質學,約占總經費14%;水文地質學與工程地質學,約占總經費14%;石油地質學與煤田地質學,占總經費7%,其他領域項目...
大地構造學是地球科學中最為活躍的分支學科,自18世紀美國地質學家霍爾(Hall,1859)和丹納(Dana,1883)提出槽台說以來,關於地球的結構、組成、演化規律的探討始終在地質學領域中占主導地位。概念 大地構造學是一門研究全球岩石圈形成、演化、發展的綜合性地質學分支學科。由於採用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大地構造學...
李春昱(1904年5月8日—1988年8月6日),河南衛輝人,區域地質學家,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李春昱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 ;1937年獲得 柏林大學理學院博士學位 ;1938年任四川省地質調查所所長;194 2年—1949年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 ;1950年...
他進入了地質系,與他同班的其餘7人中,後來成為著名地質學家、地理學家的有黃汲清、李春昱、常隆慶、楊曾威。在北京大學地質系學習,為朱森奠下了一生事業的基礎,有著名的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為他們講授岩石學與構造地質學,有著名的美籍地質學家A.W.葛利普為他們講授古生物學、地史學。其餘教師中,較著名者...
區域地質調查及礦產普查專業培養掌握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普查、勘探的室內及野外工作技能,從事固體、液體、氣體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核心能力 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普查勘探。核心課程 普通地質學、礦物岩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水文地質、套用地球物理、套用...
主要包括節理、面理、線理、韌性剪下帶、逆沖推覆構造、走滑構造、變質核雜岩等傳統構造地質學內容,以及特殊類型的褶皺、應變分配、自洽多尺度模擬方法等新理論和新方法。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構造岩石學基礎 第2章特殊類型的褶皺 第3章節理和脈 第4章脆性構造運動學 第5章面理和劈理 第6章線理 第7章...
30年代確定了陰山、秦嶺、南嶺3個巨型緯向構造帶,以及東亞地區華夏和新華夏構造體系、淮陽山字型構造等。1945年,李四光在《地質力學的基礎與方法》一書中,率先將力學引入地質構造的分析,正式提出“地質力學”這個名詞,地質力學理論始具雛形。1947年李四光在《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一書中,從應力、應變和岩石物性...
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與地質環境有密切聯繫。水文地質學以地質學為基礎,同時又與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地史學、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地球化學等學科關係密切。工程地質學是與水文地質學是同時相應發展起來的,因此兩者有不少內容相互交叉。地下水積極參與水文循環,一個地區水循環的強度與頻率,往往決定著地下水的補給...
沉積學與構造地質 研究區域:中國及鄰區沉積盆地及相關的造山帶;華南-華北板塊及周緣造山帶、天山-準噶爾增生造山帶、法國中央高原和Armorican華力西造山帶及西阿爾卑斯造山帶。研究手段:沉積學,岩石學,石油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內容:(1)造山帶及相鄰盆地的構造幾何學與運動學,盆地充填...
地質學基礎課程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一門傳統課程,也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面向工程地質類專業開設的地質學基礎課程。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地球及地質作用、礦物及岩石、構造運動及產物、古生物及演化、相分析及地史等諸方面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與基本知識,對一般地質現象能進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斷,為學習專業...
測井地質學是以地質學和岩石物理學的基本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各種測井信息,來解決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沉積學、石油地質學以及油田地質學中各種地質問題的一門科學。涵義 測井地質學是以地質學和岩石物理學的基本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各種測井信息,來解決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沉積學、石油地質學以及油田地質學中各種地質...
羅金海,車自成,劉良,陳丹玲,曹遠志。2009。西崑侖北帶早志留世構造作用及其區域地質意義。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9(3):517-521。羅金海,車自成,郭安林,程順有,裴先治。2009。桂北南丹—河池構造帶晚白堊世岩石圈伸展作用及其對油氣成藏條件的影響。石油與天然氣地質,30(5):619-625。羅金海...
4月3日,第七屆全國沉積學大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 。簡介 探討沉積岩物理與化學性質及其移動、沉積、岩化(轉化為岩石)等形成過程的一門學科。沉積學的眾多研究的共同目的是解釋沉積物源區域和沉積地的古代環境條件。沉積學家研究不同地理環境中沉積物堆積的成分、組織、構造和化石含量。藉此他們可以區別地質學紀錄上...
該理論對地質地理學以及生物學影響很大。不同大陸上地層、礦產、動植物分布,幾乎只有通過板塊構造的理論才能夠解釋。基本釋義 岩石圈分成若干板塊,就像冰山在海洋中一樣飄浮在玄武岩質的軟流圈上,進行非常緩慢的移動。當板塊運動的時候,各個大陸之間就表現出了相對的水平運動(稱之為大陸漂移continent drift)和碰撞...
《構造地質學:富媒體》是2017年12月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漆家福、陳書平。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八章, 主要介紹、描述了岩石(以沉積岩層為主) 構造特徵的概念、術語,分析了構造變形的基礎理論、方法。本書對沉積岩層的原生構造、產狀和接觸關係, 構造變形分析的物理學基礎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並對褶皺、...
從事專業:構造地質學和岩石學。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興趣:(1)造山帶構造演化及動力學;(2)造山帶變形與變質作用;(3)構造-岩漿作用與成礦;(4)古殘餘洋盆恢復與成礦環境分析。教育背景 1989年9月-1993年7月,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獲學士學位;2001年9月-2004年6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