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齊律
- 來源:封述等人受命編撰而成
- 時間:武成帝河清三年編纂完成
- 地位:一部承上啟下的重要法典
《北齊律》是北齊的主要法律。北齊的高氏兄弟在東魏職掌國政時,主持了《麟趾格》的修撰。550年,高洋稱帝,以《麟趾格》為“未精”,始命群臣議造齊律,直到武...
北齊(550年—577年),又稱“高齊”,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割據政權。東魏權臣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專魏政,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其弟高洋襲位,這位“內...
齊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11月25日),字子進,鮮卑名侯尼於(一作侯尼乾),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因生於晉陽,一名晉陽樂。南北朝時期北齊開國皇帝。北齊...
《北齊律》是北齊的主要法律。北齊的高氏兄弟在東魏職掌國政時,主持了《麟趾格》的修撰。550年,高洋稱帝,以《麟趾格》為“未精”,始命群臣議造齊律,直到武...
重罪十條始於北齊律(北魏朝),它是將危及封建國家根本利益的十條最嚴重的罪名,集中置於律首,以強調這十種犯罪是打擊的主要對象。北齊律所規定的重罪十條:“一曰...
《九朝律考》是中國近代法律史學家程樹德創作的一部法學著作,1927年首次初版。《九朝律考》收錄了作者蒐集考證的自漢至隋各朝已散失的律令、刑名和有關資料。該...
“重罪十條”制度正式確立於北齊律,是被統治階級者視為直接危害其根本利益的十種嚴重犯罪的統稱,包括反逆(謀反、篡權、顛覆朝廷)、大逆(毀壞皇家宗廟、陵園、宮殿...
《北齊律》中被定為“重罪十條”之一,在隋朝《開皇律》中成為“十惡”之一。“謂奸小功以上親,父祖妾及與和者”,指家庭內部的亂倫行為,如小功以上親屬間的...
大不敬是中國封建時代十惡罪之六。指蔑祖、侵犯帝王的尊嚴或人身安全的言行。漢代已有“不敬”或“大·不敬”之罪;北齊律將“不敬”列為“重罪十條”之中;...
《大律》又稱《北周律》,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命趙肅、拓跋迪等撰定法律,至武帝保定三年(563)三月完成,仿《尚書·大誥》,謂之《大律》,計有刑名、法...
隋文帝在建國之初,便非常重視刑律的建立。開皇元年(581年),即命大臣高、鄭譯、楊素“更定新律”,即對過去北朝齊、周以來的律令作一次大的改革。開皇三年,又...
十惡,是指直接危及君主專制統治秩序以及嚴重破壞封建倫常關係的重大犯罪行為。在《北齊律》“重罪十條”基礎上,隋朝《開皇律》正式確立十惡制度,唐朝沿襲之。犯十惡...
指東晉以後,相繼統治中國北部的北魏(386~534)、北齊(550~577)、北周(557~581)等幾個封建王朝的法規。北朝法規特別是北魏和北齊法規,上承漢、魏,下開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