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蘇門答臘犀牛

北部蘇門答臘犀牛

北部蘇門答臘犀牛是蘇門答臘犀牛的一個亞種,是蘇門答拉犀臘犀牛最大的亞種,體重800公斤,肩高1.3米,體長2.8米。曾廣布於印度緬甸、寮國、越南、泰國、孟加拉、不丹、中國,蘇門答臘犀牛種體型最大的亞種,在1970年代因為人類捕殺和棲息地破壞已經滅絕,最後一頭人工圈養的非野生個體在1972年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北部蘇門答臘犀牛
  • :動物界
  • :哺乳綱
  • 犀科
  • :雙角犀屬
  • :蘇門答臘犀牛
  • 亞種:北部蘇門答臘犀牛
  • 分布區域:中國、印度半島、東南亞地區部分國家(已滅絕)
  • 現狀:1970年代滅絕
  • 滅絕原因:過度捕殺、棲息地受到嚴重破壞
形態特徵,生殖特徵,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蘇門答臘犀牛很特別,它的鼻樑上生長子兩隻角,前角大.后角小.所以它屬於雙角犀屬。
體長2.5-3.3米,體重600-1100公斤,高1.25-1.55米。是蘇門答臘犀牛體型最大的亞種。

生殖特徵

蘇門達臘犀牛長到7—8歲時進入性成熟期,由於蘇門犀極為膽小,人們對於它的交配行為還不了解。經過1 6個月的孕育期,雌性生下一隻體重為25公斤的小蘇門犀,幼崽出生時毛很短,呈黑色而捲曲,毛長長之後會變得濃密而蓬亂。出生後的頭八周,幼崽被藏在濃密的次生植物叢中,接下來的16個月裡,小犀牛一直生活在母親身邊,直到母親再次受孕,兩胎之間間隔期約為3到4年。成年蘇門犀基本都是獨居,有自己的活動領地,並用刮痕、糞便和尿液明顯的將領地標示出來。蘇門犀的一生中只有頭幾年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它的最長預期壽命平均約為35年。

種群現狀

由於犀牛角極高的經濟價值,使得人類對犀牛自古以來都始終進行著捕殺,且捕殺力度和數量越離現代越多。1900-1910年相繼在印度、孟加拉、不丹等國絕跡。
蘇門犀蘇門犀
1920年代-1960年代處因人類不斷捕殺和棲息地遭破壞,相繼在中南半島各國絕跡。1916年在中國境內滅絕,最後的棲息地是雲南。1970年代初越南戰爭結束後,此亞種便再也沒有在野外發現過,最後在野外被目擊是1970年代越南戰爭時期。最後一頭人工圈養的個體在1972年去世。
儘管此後在中國、緬甸、泰國等國,有一些自稱目擊到的未證實不可靠傳聞,但在2013年,這些毫無證據可證實的傳聞,已被專家認為是不可信的(這些所謂的目擊傳聞,和周正龍目擊到華南虎的事件基本一個性質),此外,由於所謂的存活傳聞毫無證據證實,因此專家認為仍然其存活基本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中南半島國家的野生動物遭到偷獵依然嚴重,尤其是越南,研究人員認為,該亞種即使在越南戰爭結束後僥倖還有極少數個體殘存下來,它們也未能躲過貪婪而猖獗的偷獵者的槍口。在21世紀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已滅絕動物。
北部蘇門答臘犀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