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曲套曲】 曲中的套曲,又稱“套數”。包括散曲(小令除外)中的套曲和戲曲中的套曲。套曲,要有兩支以上同一宮調的不同曲子相聯,借用其他宮調稱借宮或犯...
北曲是最早的中國戲曲聲腔之一。為金、元時期流行於北方的雜劇與散曲所用的音樂。源於唐宋大曲、諸宮調、宋詞、鼓子詞、唱賺、轉踏以及北方各民族音樂,而影響最為...
南北曲,古代中國戲曲、音樂術語。是南曲與北曲的合稱。南曲又稱"南詞",北曲又稱"北詞",故也合稱為"南北詞"。...
水仙子 為元曲北曲曲牌曲牌名。又稱為《湘妃怨》、《馮夷曲》、《凌波曲》、《凌波仙》等。入【雙調】,亦入【中呂】、【南呂】。首二句宜對。六、七句可...
南北合套是指在一個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種體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現在同一套曲內。 元中葉以後,成規漸被打破。在同一宮調內,可選取若干音律...
本指北曲,但後人相襲沿用,把南曲的套曲也稱為套數。套數有一定的組合方法,即取宮調相同、或宮調不同但可以相通的若干曲牌,聯合成套。前有引子,後有尾聲,...
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
如第一曲為正宮的“端正好”,則稱為“正宮·端正好”套,如第一曲為“新水令”屬雙調,則稱為“雙調·新水令”套等。套曲就音樂來說,可分為北套與南套。北...
如第一曲為正宮的[端正好],則稱為[正宮·端正好]套,如第一曲為[新水令]屬雙調,則稱為[雙調·新水令]套等。套曲就音樂來說,可分為北套與南套。北套為北...
從南北曲至崑曲、高腔所用的套曲,其曲體大致有如下3種:①單曲體,除引子與尾聲外,全為同一曲牌的反覆,此種曲體在南曲(特別是弋陽腔與高腔)運用較多;②循環...
折桂令,曲牌名,屬北曲雙調,用於劇曲、套曲或小令,是崑曲里一支用途極廣的曲牌,又是京劇、崑曲兩界演員,尤其是武戲演員極熟悉的曲牌。其正格格式為雙調五十三字...
華陰迷胡因受北曲的影響,到元代已經有了較完備的“曲牌套曲”,匯入了當時興起的“雜劇”體系。這種雜劇是在宋金戲曲音樂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尚具有明顯的民歌...
引子,漢語辭彙。拼音:yǐn zi釋義:1、南曲、北曲的套曲中的第一支曲子。2.戲曲角色初上場時所念的一段詞句,有時唱和念相間。3.某些樂曲的開始部分,有醞釀...
在一折戲中,由引子、過曲(包括正曲和集曲)和尾聲三部分聯綴組成套曲,習慣上稱作“一堂牌子”。高腔曲牌有三百餘支,有南北之分,南曲多於北曲。每支曲牌一般...
南北曲均有。屬大石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於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調有《百字令》,別名《念奴嬌》,與詞牌全闋同,用為小令。...
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
3. 曲制不同。南戲比較靈活,一折戲裡可以轉調、轉韻,可以從這宮調轉到那宮調;北劇嚴格按照套曲來,一折戲裡一調到底,一韻貫穿。 4. 演唱方式不同。南戲...
[2] ,江西與湖南毗鄰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縣,廣東的坪石、岐門、樂昌、...在高腔系統中較為淳厚而又率真奔放,屬聯曲體,其結構承襲了南北曲套曲的體制。...
②在戲曲中,泛指諸宮調、唱賺、雜居、傳奇等腳本里大多數套曲中的最末一曲。北曲部分宮調中都有以《尾聲》為名的曲牌,字數大致相同;另有些曲牌專作尾聲只用,...
榆林小曲、陝北套曲、二人台、風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調等,以小調和信天游為主...無論是站在重山峻岭之巔,還是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進在一馬平川的...
南北曲均有,屬大石調,字數與詞牌前半闋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於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調有《百字令》,別名《念奴嬌》,與詞牌全闋同,用為小令。參閱 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