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長,粗壯,前端圓筒形,尾柄部高,稍側扁。頭小,稍平扁,頭後背部稍隆起。吻尖而突出。口下位,馬蹄形,略寬。唇較發達,口角處稍游離。須1對,粗長,末端超過前鰓蓋骨的後緣。鼻孔大於眼徑。眼小。
側線鱗55-56個。胸、腹、
尾鰭基部具有不規則排列的小鱗片,背、
臀鰭基部具鱗鞘。
背鰭位於體中央的前部;
胸鰭寬長,但不達
腹鰭基;
尾鰭上葉略長。體
輕灰略帶黃色,體側具青紫色斑,腹部銀白色略帶黃,
背鰭灰黑色,其它鰭灰黃色。
生活習性
北方銅魚為中下層淡水魚類,喜歡棲息於河灣及底質多礫石、水流較緩慢的水體中。常成群活動。冬季潛伏於深水處的岩石下或深沱中,開春溯游產卵。生殖期為5-7月,成小群或不分群產卵,卵沉性,但可隨水漂流發育。9-10月份退至下游。幼魚食其它魚類的卵和苗,成魚主食
底棲動物,亦食
水生昆蟲、小魚蝦、植物碎屑、穀物、小
螺蚌等,多在混濁的深水區覓食。繁殖期間仍保持一定的攝食強度。
分布
現狀
北方銅魚原來在
黃河上游數量較大,且個體較大,體長25~30厘米,腹部肥大,眼睛小,全身淡紅、鮮亮,泛出銀白色光澤。富含
脂肪,味特肥美,是
寧夏、內蒙、
甘肅、陝西、山西黃河沿岸等地的珍貴經濟魚類,稱“
黃河鴿子魚”,以
靖遠一帶最多。近年來種群數量明顯下降,至今已處於瀕危狀態。
保護等級
一方面長期無節制的開發,嚴重捕撈過度,導致資源急劇下降;另一方面
三門峽等水利樞紐的建設阻斷了北方銅魚的洄游通道,加之水文條件的改變,影響產卵場的生境;諸多因素綜合導致其現今處於瀕危狀態。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魚類》:瀕危
民間傳說
“天上的(天)鵝肉,山裡的雞,比不過
黃河鴿子魚”。這是
寧夏流傳著的一句讚美鴿子魚的佳話。
關於鴿子魚,民間還流傳著一個
美麗動人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永新鄉觀音崖(ai)的岩壁上,居住著許多美麗善良的鴿子,但他們都被貪婪、兇惡、狠毒的鴿妖統治著。每年收穫季節,鴿妖就驅使鴿子們將田裡的糧食銜到山洞裡貯藏起來,供他享用
揮霍。一年
黃河泛濫,莊稼顆粒無收,第二年開春以後,農民沒有種子無法下種,男女老幼呼天喊地,一片淒涼的哭聲。這時,一對美麗的鴿子看到人間的不幸,於是,帶領鴿群把岩洞裡的糧食銜出來,撒到田間。人們得救了,但是這對鴿子遭到了殘害,他們奮力搏鬥,最後還是被打得遍身傷痕。他們寧死不屈,雙雙投入滔滔
黃河水,變成了一對美麗的鴿子魚,一條紅的,一條白的。現在粉紅透白的鴿子魚就是它們的後代。
鴿子魚又名“宮廷魚”,相傳是專供皇宮食用的。
黃河鴿子魚屬鯉科,體長八九寸,肉質潔白細嫩,鱗稀刺少,清蒸後醇香撲鼻,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醒酒的作用,故為宴席上的珍品,在清代是朝廷進貢的貢魚。
鴿子魚形似
鯉,但其頭小腹大,眼小而帶紅圈,體窄嘴尖,胸腹側各有一根對稱的硬鰭,形同“十字”,背部褐色,腹泛白色,側看活像一隻可愛的鴿子。鴿子魚數量很少,又生活在河水湍急的峽谷水流中,捕撈很難,上市極少,因此,越顯得名貴。
烹飪方法
蒸鴿子魚
造型猶如盛開的牡丹,肉質潔白細嫩,鱗稀刺少,醇香撲鼻,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醒酒的作用。
原料: 鴿子魚等。
製作方法一
將鴿子魚宰殺,治淨,在魚兩面各剞斜刀紋若干,放入盛器中,加精鹽、胡椒粉、味素、酒、蔥結、薑片醃1小時左右。將魚放入盤中,上籠蒸熟,揀去蔥結、薑片,隨上姜醋即成。
製作方法二
選鴿子魚去鱗、去內臟、洗淨。作坡刀法在魚兩側切成花瓣形,刀口中抹入精鹽、花椒水之外,還將蔥段夾入刀口之中,將魚入盤上籠急火蒸20分鐘取出,將蔥段、薑片撿去上桌。
尺寸:67×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