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道教廟會

北方道教廟會

北方道教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盛會。每年陰曆三月初十至十五日是奶奶廟的廟會。廟會期間,善男信女從四面八方雲集奶奶廟。從上香的第一個娘娘廟至奶奶廟的正殿,有長達五公里的崎嶇山路,然而五公里的山路處處都是進供上香的人流。據廟管會負責人講,每日燒香拜奶奶廟的人不下五萬之眾。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方道教廟會
  • 時間:陰曆三月初十至十五日
  • 人數:不下五萬之眾
  • 特點:善男信女從四面八方雲集奶奶廟
簡介,現狀,

簡介

北方道教廟會
日子均留在人家的廚房裡,的時刻刻察看人之言行,又加之世人有“祭神如神在”及“舉頭三尺有神明”之宗教觀念,這對世人棄惡從善,時刻檢點個人之行為,無不有其積極意義。臘月掃除:掃除又稱“掃塵”或“掃房”。從“臘八”起,人們就開始掃除,直到臘月甘三前後才掃除完畢。民間多於臘月價四為掃除日,有民諺曰:“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屋”。民間認為鬼神到了臘月有的歸天,有的歸地,他們將離開人間。如果人們不從身上到屋裡,翻箱倒櫃,徹底打掃一下,就會留有塵埃,也就有鬼神躲藏之所,所以,必須掃除。並且掃除還必須根據曆書,選擇吉日良辰,以防止與鬼碰上。這種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鬼怪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已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每臨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翻箱倒櫃,進行一次徹底地衛生大掃除,以乾乾淨淨迎新年。發揚了古代掃除風俗中的講究衛生的優良習慣。迎玉皇:甘三送灶神,甘四掃除,廿五迎玉皇,一項活動緊接一項活動,真可謂井然有序。玉皇,道教尊稱“吳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為道教尊奉的主持天道,總管天、地、人三界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禍福的大神。道教以每年臘月甘五為玉皇上帝出巡的日子,巡視考察眾生善惡,進行表彰和懲罰,人們為了祈求護佑,遂有“迎玉皇”之舉。明清時期,多有迎玉皇的記載。《帝京景物略》卷二:“(臘月)二十五日,五更焚褚,接玉皇,曰:玉皇下查人間也。競此日,無婦嫗詈聲”。玉皇在出巡下界半月後,於其誕辰日(正月初九)下午回彎返回天庭。是日,民間必祭玉皇,俗稱“上九日”。貼鬥神:舊時,人們在除夕這一年中最末的一天,必把舊鬥神撕下,換上新鬥神。貼鬥神的目的,是為了驅鬼避邪,禳災迎福。鬥神信仰,始自先秦。後世道教將鬥神納入自己的神仙譜系中,屬道教俗神。漢代時指神荼、鬱壘;唐代以後指秦瓊(字叔寶)、尉遲恭(字敬德)。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患病不愈,寢殿門晚上鬼魅呼號,拋磚擲瓦,夜不能寐。唐太宗將此事告知群臣,秦瓊上殿奏道:臣願與敬德戎裝站立門外來保護陛下。太宗同意了,這一夜果然沒有驚擾。於是便命畫工畫二人英武之形,掛在宮門左右,邪祟遂息。後來漸漸傳到民間,成為鬥神。

現狀

1996年春節期間,北京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劇《好漢秦瓊》,其主題歌便有“你是人們的好鬥神”之讚詞。直到現代,民間仍有貼此二鬥神像的。對秦瓊、尉遲恭的信仰,體現了人們對聖人英烈的崇拜觀念。 至宋代,又由貼鬥神而逐步演化出各種木版年畫。到了清末及近現代,年畫花樣不斷革新,且種類繁多。從風格特點來講,可謂各具特色,五彩繽紛。例如:天津“楊柳青”年畫纖巧細膩,典雅優美;山東濰縣和蘇州“桃花塢”粗壯樸實,著色濃厚,畫面熱烈;漳州年畫,黑底粉印,絢爛凝重,等等。其年畫內容多為歷史故事、人物畫、山水畫,還有雞、魚、娃娃等圖案。不僅寄託了人們祈求豐收、人丁興旺的美好願望,而且具有裝飾觀賞價值,給春天增添了喜慶之氣。由貼鬥神——避凶驅邪,到掛年畫——祈求豐收、人丁興旺,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